黑暗榮耀介紹
《黑暗榮耀》劇情的主軸是在高中校園生活,被霸凌者長期受到霸凌者身體及心理上的屈辱,不僅是受到霸凌者的欺負,就連向老師反應也受到非常惡劣的對待。被排擠甚至是嚴重的霸凌行為,會導致受害者陷入憂鬱,尤其是在缺少社會支持的環境下,受害者甚至會想以結束生命來從現況解脫。主角文同珢面對霸凌,不願在當下舉雙手投降,看到霸凌他的人長大後依然能用盡各種手段擁有光鮮亮麗的生活,也讓文同珢從高中時,就將夢想建立在霸凌者身上,「如果當時有人也能伸手幫她,現在會變成怎樣呢?」、「不敢露出笑容是怕忘了要報仇」。榮耀通常會以鮮豔光亮的顏色來形容,《黑暗榮耀》從受到欺侮,轉而以復仇的姿態站在霸凌者面前,是憤怒、沮喪、還是想獲得自尊的複雜情緒?
霸凌是什麼
因為關係或權利的不對等所引發霸凌者對於被霸凌者的欺侮行為,因為這層的關係因素讓被霸凌者無法獲得妥善的支持和幫助。霸凌者有可能也曾是被霸凌的對象,因為情緒壓力無法獲得釋放,因而轉向欺負更弱小的對象,對於被霸凌者因為身體與心理的虐待,產生了長時間的傷害。《黑暗榮耀》講述的校園霸凌,因為這是我們出了家庭後的第一個團體生活,只要人就有可能有霸凌的行為產生,而且在校園中比較不會有權力不對等的情況,職場佔我們生活更長時間,會有更加複雜的關係與情境,因此,當在團體中有發現霸凌的徵象,或是霸凌發生時如何處理便是非常重要。
怎麼會發生霸凌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形成內外團體,內團體是指與自己較親近,也會共享更多資源的團隊成員,包含私事。外團體則屬於與自己距離較遠,較多是只會有必要性的往來。霸凌的行為更是強化自我地位,與貶低他人地位的極端做法。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依照不同年紀所擁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若在該階段順利通過發展的任務則會往下一個階段邁,若無法通過,則會產生停滯甚至是退縮。在青春期(12–18歲)也就是《黑暗榮耀》所處的高中階段,同儕間的影響力非常大,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而發展危機則會自我混淆,發展順利的象徵會有明確的自我追尋方向,發展困難會覺得無目的感及迷惘徬徨。
網路力量加速傳播
《黑暗榮耀》主要拍攝的畫面都是在校園中實際發生的霸凌行為,現在網路及社群的加速之下,時常會讓霸凌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試想如果下課後還可以遠離霸凌者,而且對象僅會有所限制,不過若擴及到網路上,因為時間與地點的無限制,甚至會加入無關酸民的謾罵,讓原本就要喘不氣的霸凌者,因為網路更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何教育與避免發生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是指在緊急情況下,若旁邊還有他人在場,會降低出手相助的機會,當旁觀者數量越多,其中任何一人會提供協助的機會越低。
1964曾在紐約市發生一起謀殺案,社會心理學家Bibb Latané和John Darleyt闡述了旁觀者效應的概念。 這名28歲的婦女在公寓外被刺死,根據當時報導,有聽到女子的呼救聲,現場也有十多名的鄰居,卻沒有一個人幫忙報警。
Latané和Darley會產生旁觀者效應因為兩個因素: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和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責任分散代表越多人,越不會有人提供協助。 社會影響意即個人會藉由觀察他人的行為來作為判斷自己要做出何種行為。雖然我們都會擔心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但勇於站出來說出口依然是非常重要,避免旁觀者效應,當我們發現有暴力的行為時,應該要避免等著他人開口或是出手相救,自己就要當那個勇敢說不!就能有機會讓這種惡行停止。對於霸凌者的處罰也是可以制止此種行為的方法,並不是隱忍此行為就會消失,也不是把被霸凌對象逼到離開此環境,就能遏止霸凌,而是應該要從教育並正視,才能減少霸凌的循環源源不斷。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bullying
https://www.onlinepsychologydegree.info/psychology-of-bullying/
https://www.betterhelp.com/advice/bullying/the-psychology-of-bullying-understanding-whats-behind-the-bully/
https://www.verywellmind.com/erik-eriksons-stages-of-psychosocial-development-2795740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asics/bystander-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