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設計師工作室 ₀₀₁ 何樵暐&DML

2023/02/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開箱 Digital Medicine Lab
「這裡其實沒什麼設計,一切以帶得走的東西為主。」
Digital Medicine Lab 於 2016 年成立,以數位藝術與推測設計的研究與創作為主,透過為世界帶來不同的視野,思考人類可能擁有的不同未來。跟著創辦人何樵暐老師,走進這個常發生推測與平行時空的地方,看見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對設計的想法、工作的日常,還有捷運中山站美食推薦。

Digital Medicine Lab

位於捷運中山站,緊鄰融合時尚流行與歷史人文的赤峰商圈。按下老公寓門鈴,推開一樓大門,視線隨樓梯一路攀升至四樓遠處,Digital Medicine Lab的何樵暐老師從四樓大門後探出頭來,在遇見靈感前,我們先得越過這座上坡。

Q¹ 工作室成立契機

2016年成立Digital Medicine Lab時其實很掙扎,因為在碩⼠時期研究的新媒體實踐及批判思考,讓我後來在加州及上海⼯作期間有點適應不良。再加上⼤學就已在美國就讀,連研究所以及外地⼯作的時間前後加起來也將近10年不在台灣。在國外設計公司⼯作一段時間後,⼼裡還是一直有個聲⾳想要有⾃⼰的創作空間,因此便於2015年左右回台灣籌備DML⼯作室。當時回台灣時沒有任何資源,⼼裡有想做的事,卻不知道怎麼開始。也是經過這幾年的嘗試,⼯作室才慢慢從「商業設計」、「新媒體創作」以及出版與教學結合的「設計教育」中,歸納出⾃⼰的Design Triforce設計哲學。

Q² 介紹工作室最喜歡的設計或巧思

我們⼯作室其實沒什麼特別的設計。當初因為合約只能一年一年簽訂,所以一切就以能隨時帶走的物件為主要擺設,如此便能在任何地⽅重新開始。所以初期⼯作室內甚⾄還搭了帳篷,也有許多與露營相關的器具、燈具等等,結果為了變通的⽅法反⽽成了⼯作室的特⾊。
⎝Digital Medicine Lab 工作室一處
我們⼯作室處於中⼭區的舊公寓,有個內梯可通的頂樓。半露天頂樓是我們非常喜歡的空間,台北老公寓的頂樓⼤概已經成為了一種在擁擠都市裡唯一能有的「奢華享受」。我們會在樓上養養植物,之前夏天太熱植物都快枯了,現在入冬總算⼜活過來了。學⽣們也會在最後畢業製作完成時,「昇華」到頂樓慶功!之前疫情緊張的時候,也會上頂樓透透氣,算是不能出⾨的放鬆⽅式。
⎝工作室的半露天頂樓
若說⼯作室裡最喜歡的設計,應該還是學⽣們留下來的作品吧!我跟學⽣們一整年內每週討論一次、每次三⼩時,在這段期間內慢慢地(折)磨出作品,所以許多時候學⽣作品卡關我比他們還緊張!許多學⽣畢業後,便把作品好好地放在⼯作室裡展⽰,像是今年獲得推測設計獎的〈動態體〉。Core77 Design Awards是⽬前全世界少數(或唯一)有推測設計類別的⼤型設計競賽;⽽且在幾乎全數是研究所作品當中,只有怡亭與映涵以⼤學⽣之姿脫穎⽽出,非常令⼈驕傲。
⎝動態體 Dynamic Beings
︱作品介紹︱
  • 動態體 Dynamic Beings
  • 設計:蔡怡亭、高映涵
  • 水生動態體模型作動結構:鄭宇劭、吳昱辰
  • 陸生動態體機構圖:林迺凱
  • 指導:何樵暐老師
  • 總召:鄭司維副教授

Q³ 分享一整天的工作行程‽⸘

04:00起床、做早餐、帶小孩上學 → 07:50 進工作室 → 12:00午餐兼散步 →13:00繼續工作→18:00 把夥伴都趕回家 → 19:00下班接小孩→21:00 陪小孩、就寢
因為需要配合⼩孩的時間,所以我通常⼤約9點就寢。早上4、5點醒來後,便會利⽤零碎時間思考些不需要開電腦的⼯作,比如打打演講稿之類的事。送⼩孩上學後,⼤概8點以前就會進⼯作室,先煮咖啡、幫植物澆⽔,趁9點同事到之前玩玩合成器(噪⾳才不會吵到⼤家!)。中午午餐後會在⼼中⼭線性公園附近散步。通常如果沒有太緊急需要交付的⼯作,我都希望6點一到就把⼯作室夥伴們趕回家,因為⼈⽣其實有許多比設計還重要的事。當然除了早上九點以前,晚上6點後也是我寫寫程式跟實驗⾳樂的時間。
創意⼯作本來就無法因為下班就不思考或找尋靈感,所以我比較喜歡把時間切分清楚,在下班後盡量不打擾同事或傳任何⼯作相關訊息。在晚上收到各類⼯作訊息雖然是常態,但我比較堅持就算看到了,還是會隔天上班後才回覆。

Q⁴ 如何進入工作情境‽⸘

如果是商業設計相關的⼯作,通常都會有明確的步調,比較沒有能不能進入⼯作狀況的問題。如果是構思創作⽽沒有頭緒時,我常常會⾃由書寫(Free Writing),讓⾃⼰較容易進入創作中的⼼流(Flow)。如果一直無法進入⼯作情境,我也不會逼⾃⼰一定要待在電腦前。我通常會離開⼯作室四處晃晃,像是去附近的誠品看看書之類的,⼯作室附近有書店真的是太好了。
︱新書廣播︱
《論述設計》由DML工作室自國外引進,透過群眾募資販售,並於2021年11月出版。以微百科架構,560頁全彩圖文+250多個經典案例,綜談源起、理論、發展、設計師精闢理念及作品分析。
⎝《論述設計》由DML工作室自國外引進

Q⁵ 激發靈感物品‽⸘

除了閱讀以外應該就是⾳樂吧!我對⾳樂一直很感興趣,卻沒有受過任何訓練。這幾年卻發現創意編程可以讓我由不同的⾓度對⾳樂有⾃⼰的詮釋。我向來相信缺點也可以是優點,所以雖然沒有任何正規的⾳樂訓練,我卻開始著迷於⽤類似Monome Grid或是TE的OP-1在閒暇時結合⾳樂、程式還有視覺。
這幾年來DML走出了一條⾃⼰特別的路線,就是因為我始終相信不讓他⼈告訴我任何我能做、或不能做的事。如同由Brian Crabtree和Kelli Cain以及來⾃紐約上州的Monome也是,獨立⼯作室的他們探索著屬於21世紀的樂器。他們⾃⼰焊接LED,組裝、測試每一件產品,就像我們也由選書、募資到最後包裝與寄送都親⾃動⼿。陽春但卻探索著獨立與開源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意義,令⼈感到滿⾜與啟發。

Q⁶ 工作室座落於美食戰區捷運中山站,推薦Top3美食‽⸘

╹大王漢堡殿╹
早餐店內的沙拉超好吃!老闆娘很有意思,也很喜歡設計。我們在推《論述設計》新書時,還讓我們在店內張貼海報。⽽且,店內收集了許多我們都買不到的Zine!
╹小良絆涼面╹
午餐涼麵非常特別,⼩菜炙燒豬耳朵很棒!店內位置雖少,卻很有感覺。建議⽤餐時間前出發或是選擇外帶。
╹鑄鐵鍋自煮╹
我們⼯作室有許多露營設備,如鑄鐵鍋(說著就⾺上拎出⿊⾊鑄鐵鍋),內有煎盤可煎⽜排、湯鍋可煮火鍋,我們有時候會到頂樓烤⾁,或是去附近傳統市場買火鍋料回來煮鑄鐵料理。附近還有個清酒BAR,偶爾也會順便買清酒回來聚餐。
⎝⼯作室充滿露營設備,包括了鑄鐵鍋
------------------------------------------------------------------------------
Digital Medicine Lab 設計工作室
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數位藝術以及推測設計的相關研究與創作。除了商業上的設計服務以外,DML也同時觸及出版、教育與公益。期望藉由跨領域的探索來達到文化推廣以及社會改變並探索其商業以外的可能性,讓設計也能成為一種思考傳達的武器而不只是解決問題並大量製造的工具。DML目前持續與數間企業、大學及教學單位合作推廣並教授設計相關課程。
---
何樵暐
召集與編企
互動設計和新媒體實踐者。研究所畢業於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Media Design Practices。2016年成立Digital Medicine Lab 獨立設計工作室,專注於創意編程(Creative Coding)以及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相關研究、教學與創作。DML以商業設計、新媒體創作以及設計教育為三角核心,並藉由獨立出版與教學等跨領域的推廣來達到文化影響以及社會改變。在此之前他曾服務於IDEO以及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目前除了工作室的營運,同時也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兼任設計教職。
學學
學學
學學是華人第一所文化創意教育與研究機構,也是感性學習的創意能量中心。滋養你16種美學能量,豐厚文化底蘊,開啟你與美學生活的深度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