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紙運動簡接促成的「防疫」政策大扭轉的形勢下,中國與香港之間封閉多時的邊境,於 2023 年初陸續重開,由初期設有限額、需要預約和出示核酸檢測證明,到現在只需要做健康申報就可通行。兩岸「開關」,對不少香港人,是一場噩夢,因為恐懼不知帶著甚麼病毒的中國人,會重新令香港的疫情惡化,而水貨客等人潮亦會令上水、元朗、屯門等地過去三年難得地重拾的寧靜,再次被催毀。
儘管如此,聽著開關的訊息,自己在某個特別日子去廣州的欲望,也開始在心坎裡被挑動著。回鄉證早在武肺仍然當道的時候過期,在農曆新年前辦理了續證手續,經過十多個工作天的處理,證件終在日前可以領取。
三年多沒有踏足卦地,對這個國度的認知,和處身其中時的心理狀態,多少變得有點生疏,要一下子就上廣州,難免有點挑戰。
剛好想到,去年秋天的時候,曾經看過港深建築雙城雙年展(UABB)的香港場展覽,依稀記得那時的文宣,說深圳場的展覽,會在 2022 年 11 月到 2023 年 2 月期間舉行。因為之前一直未有通關的預期,對於深圳展場的事宜,就一直沒有放在心坎。趁著這次契機,再三搜索相關的資訊,發現 UABB 深圳場的展覽現時仍未結束,就決定動身觀展,並當作及後廣州行之前的一次練腳。
是次 UABB 深圳場的主展覽場館,位於羅湖金啤坊,前金威啤酒廠的廠址,鄰近地鐵太安 / 布心站。金威啤酒於 1990 年開始投產,據說是不少一代深圳人的集體回憶。隨著市區更新和產業升級,啤酒廠於數年前停用,部份地段已由粵海置地集團重建成商場「天河城」(但明明這裡不是廣州市天河區)及商業高樓,餘下部份如啤酒發酵車間、易拉罐車間、污水處理站等工業遺址作升級改造。這亦不是 UABB 首次以工業遺址作為主展覽場館,2013 年的蛇口舊客運碼頭倉庫,和 2015 年前大城麵粉廠,也是相關的例子。
UABB 自 2005 年舉辦第一屆展覽以來,迄今已經十七年,這次展覽已經是第九屆。多年來的展覽,多多少少對城市發展,做了一點思維上的累積。是次展覽的第一個部份,被安排為 UABB 的「品牌館」,簡單訴說了雙年展的發展歷程、過去八屆展覽的訊息精華,和文獻展示。因為自己在過去三屆亦有參觀深圳場的展覽,所以看到部份文宣品時,也不禁泛起了一些回憶煞,及之前數年培養起這一部份興趣的心路歷程,亦感覺到在如斯世道下,沒有錯過這一屆的展覽,同屬意料之外。
是次 UABB 深圳場展覽的策展主題為「城市生息」,跟香港場的「集籽種城」各走各路。策展人語有提及到,日益嚴峻的環境衝擊,對城市發展和民眾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所以看得出不少展品跟自然環境、可持續建築、原料 up-cycle 等概念扣上關係,亦有介紹世界各國的綠色規劃案例(包括近年香港熱議的棕地,但策展人對「棕地」的定義似跟香港有分別)。而在中國跟歐美關係更見惡化的情況下,參展的外國團隊數量,跟武肺前的數屆相比,也未見大量減少。
有一段自己印象較深刻的,是居住區的規劃應多包含共居、社區互助等的概念,但在 2022 年卦地依然在盲目清零的形態下,動輒的封城管控,就算現在撤回了這些非常措施,這些概念能否有效地在當下的中國,乃至香港落地及實踐,依然是一個問題。
不說遠的,就看早前釋出的「東大嶼都會」發展概念構想圖,就算拋出不少「綠色」的「可持續」發展觀,骨子裡仍然是那種龐大宏偉的基建先行,持份者被原子化的落後「進步」開發模式。
也許是星期六的關係,加上農曆新年假期早已完結,觀展的人流相當多,這是另一個跟香港場炯然有別的地方。但「啤酒廠舊址」本身已經是一個「零號展品」,不斷敝見三五成群、打扮入時的年青男女,舉起手機拍攝打卡格逼照,亦有一堆家長管不住的小孩在到處奔跑,相信不少人實際上是衝著這個「零號展品」而來。反而展覽面其他展品背後的含義,深入去了解的人,相信並不多。
啤酒廠在改造及演變成 UABB 的展場期間,有牽涉到在內部加設必要的設施,及新增構築物的工序(加建的構築物均以橙色磚塊示人,跟原有的灰色水泥有偌大區別),相信所費不菲。遊走於廠區裡,個人覺得形態跟南豐紗廠,著實有三分似。巧合地,場地裡介紹啤酒廠升級改造的展館裡,同樣有提出南豐紗廠這個例子。這一屆的 UABB 完結後,這個廠址可以成功轉化為新的文創聖地,及發揮一點歷史傳承的作用,還是只會淪為旁邊天河城的暴發式消費附庸,也會是一條有趣的水晶球問題。
「練腳之行」完結,拾回處身牆內時的心理狀態,可以好好籌備之後的廣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