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這驚濤駭浪的 2022 年,原來尚有兩個星期,就要成為過去。雖然某些文字平台已經發出了很是燒腦的年度問卷,但這一味玩意,還是多待數天,才開始動筆吧。
不過,要回朔過去一年的種種,還是可以有不少的方式和切入點。這一年,空餘的時間少了,加上懶根常常在挑動著,閱讀量並沒有以前那麼多,也沒有思緒為每一本讀過的書,都來一篇書評和讀後感。但速記一下這些讀過而又沒有寫書評的書,讓更多人知道它們的存在,也非一件壞事。這一年,在幾個寫字平台上,也明顯感受到寫書介、書評的文友,俱有所減少了。
《夕陽的光》周思中
此乃「香港農業 3.0」項目下出版的著作。在追求可持續發展,以致食物供應鏈受眾多外來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本地農產品越來越受到市民的注視。此書有系統地疏理了本地農業的現況,介紹了香港農產品供應的模式,闡述了老農民和新晉農業工作者面對都市發展下如何爭扎求存的經歷。在主流較少探討這個議題的著作和內容下,這是一本相當重要的記錄。
《棕須一變》本土研究社
本土研究社多年來深耕香港的土地、房屋等議題,在公民社會走向凋零的大時代下,仍然堅持透過札實的民間研究,成功在 agenda setting 的角力上佔據一席位。新界眾多被填土破壞成為回收場、貨櫃場的棕土,經多年的反覆提及和討論,已成為民間社會對善用土地資源的共識選項,亦推動政府開始就棕地作業的處置和運用有相關的政策跟進。此書記錄了過去十年棕地在香港土地運動上的角色,及新的政治形勢下,香港的土地運動該何去何從。在制衡力量大幅削弱下,仍然堅持發聲的民間團體,絕對需要繼續支持。
《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陳嘉銘、吳子瑜、海邊欄
透過 ViuTV 造星比賽出道的 Mirror,成為了香港當下最火紅的藝人,他們的興起,或多或少也重新帶動香港樂迷更加關注仍在本地樂壇深耕細作的歌手。抗爭、疫情、離散,提供了不少歌曲創作的素材,而足夠貼地、回應時代的歌曲,往往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另一方面,上一輩的歌手,卻因為種種的原因,奶盡紅色資金,為極權說好話,因而被香港樂迷唾棄,也加速了香港樂壇的改朝換代。此書雖非嚴謹的流行文化研究,但也詳細記述了近年樂壇轉變的一些時空和社會背景,以及此時此刻,仍獲香港樂迷認可的音樂人們的心路歷程和作品分析,亦是一種軟性的時代和文化記錄。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周冠威導演拍下的這套記錄片,無疑是對於三年前波瀾壯闊的抗爭的一個重要記錄。電影雖然有在串流平台上架,令身處在運動發生之地的人,也可以看得到(儘管自己到現在還是未有收看),但在香港人仍然未有合法途徑可以觀片的時候,已託人在外購入這本與片中部份受訪者作訪談的記錄。而奇怪的,自己迄今仍未有在香港的獨立書店,看到過這本書的蹤影。有關運動的著作,早兩年仍有較多空間出版,所以那時也湧現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令這本訪談錄相對不太驚艷,但無可否認還是補足了一些過去的著作沒有提及的視角。而且,在極權肆意要抹去抗爭記憶的時候,多一本這一類的書籍,也要好好珍惜。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報導者團隊
論及 2022 年世界大事,鳥俄戰爭絕對不得不提,俄羅斯政府和軍隊種種殘暴的行為,牽動著世人不少的情緒。華語媒體中,台灣的《報導者》算是投放了最多資源跟進這場戰爭的媒體,其記者團隊多次走訪當地和歐洲多國,作實地採訪。此書輯錄了他們自戰爭開始後數月裡所發表過的報導和評論文章,記載了烏克蘭民眾面對戰爭時的各種思緒、歐洲別國民眾的支援,乃至這場戰爭對同樣處於極權風口裡的台灣的啟示。儘管戰爭遺憾地擴日持久,令局勢不斷出現變化,但種種的暴行,始終不可以被人忘記。
《向日葵的季節》Igor T. Miecik
因著鳥俄戰爭的爆發,一些出版多年,跟烏克蘭相關的著作,也廣受讀者關注,上述是其一。此書於俄羅斯侵占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後出版,作者訪談眾多烏克蘭民眾,訴說了這個國家多年來面對周遭國家威脅下的各種互動,輔以一些跟廣場革命相關的記憶,是一個比較軟性的途徑,了解這個國家如何走到當下的處境,和民眾複雜的情感與韌性。
《午夜男喃》牛夜藍
香港首本記載男性性工作者的口述歷史。有關性別議題的討論,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也越來越多,但男性性工作者仍是相對冷門的一章。八位受訪者的故事,雖不致於真的可以作為歷史的書寫,但要窺探這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理解參與其中的人的心緒,破除坊間的一些誤解和迷思,此書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警教論》林慎
「警學思想三部曲」的第二本著作。坦白說跟前作《警國論》一樣,有些概念在自己讀完後,仍然是不太理解,但這書卻讓自己在理解教育為何物的時候,多了一些新的理解,而作者亦有對當下的學術圈,做了一點批判。教學的 curriculum 如何促成了社會和思想控制,教者在催毀這種「秩序」下,循循善誘,教好學生,創造新的論說派系,也都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吃佛》Barbara Demick
書寫北韓的著作《我們最幸福》之作者的新作,從四川的阿壩市切入,連綿記述了幾個藏人與中國多年互動的經歷和角力。共產黨政府多年來打壓少數民族,但年事已高的達賴喇嘛流亡多年,在對抗中國的策略上,在藏人社群間亦多了出現爭議。在持續打壓下的狹窄生存空間裡遊走的經歷,故然值得被記錄下來,但前路尚未見光明,如何繼續走下去的爭扎,也值得讓讀者細思。
《閱讀生命政治》黃涵榆
在去年已經購入,但在今年才有時間閱讀的書籍。作者選取了一些跟身體、生命、人生哲學相關的經典著作,加以剖析其內容,並跟當下人類世面對的現象和議題作出互動。時間充裕且能力較高的讀者,找回原典細味,故然更好,但想要快速地吸收這些經典著作的精華,此書仍不失為一個上佳的選擇。
《煙街》沐羽、《日常運動》梁莉姿
兩本俱是香港年青作家撰寫的文學創作,而兩位作者現時也不在香港生活。書裡的故事,有意無意間取材自運動,或近數年香港年青人共同面對過的決擇,並取之作為當中的情節。當直接書寫運動、社會的書籍,誕生的難度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加上很多人也因為恐懼而噤聲,文學作品在此時此刻,也成為了個軟性的出氣口,間接地留下了時代的印記,兩書的推薦序裡,也出現過類似的評價。有過相關經歷的讀者,閱讀到相關的段落,自能心神領會。
自己的閱讀方向一直相當隨心,合眼緣或單看書介就覺得有點衝擊的書,就很自然地入手再慢慢細讀了。這些書籍背後,會否隱藏了一些自己不自知的意識形態,就留待看倌們判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