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市場觀察】AI會取代股票分析師嗎?質化研究、量化交易、AI投資,誰能笑到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在過去三個月,如果要挑一項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新科技,我想ChatGPT絕對當之無愧,不只帶動一系列AI概念股飆漲,更讓外界關注,究竟AI會取代哪些工作?如果有AI,我們還需要傳統的股票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人嗎?
剛好,前陣子筆者在清大進修金融科技,也接觸一點AI。來談談量化交易、AI會對傳統質化研究產生什麼衝擊?以及AI是否會取代分析師、經理人?

質化研究、主觀交易,不再獨佔鰲頭

傳統上,證券商有自營、經紀等業務,其中研究員寫報告、經理人操盤資金,絕對是當中關鍵。不論是總經和產業研究、技術分析、個股評價、股票推介,乃至交易買賣,通通都由「人」來進行質化分析和主觀決策。
然而,在金融商品、交易策略多元化的現代,這套以人為主的模式,卻正面臨兩大挑戰:
首先是人性偏誤。就如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的,「多數情況下,基金經理人無法打敗沒人管理的市場指數,甚至不能打成平手。」
這件事在2022年的台股基金表現上尤其明顯。據統計,2022年台灣加權指全年報酬率為-22.4%,於此同時,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卻是-28.7%,整整落後6.3個百分點。
原因是,不論研究員、經理人再厲害、再理性,他們終究是人,也無法逃避人性和情緒,可能因爲績效壓力、FOMO、擔心太獨樹一格等,導致錯誤決策,進而在績效表現上,反倒輸給零管理費的大盤指數。
第二個挑戰是高成本。如果攤開台灣2022年主計處數據,會發現證券期貨業薪資竟高居全體產業前十名,而這樣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反映在主動式基金動輒1%以上的管理費。
然而,如今低管理費、指數化投資的ETF日益盛行。如果我們買大盤型ETF,就能享受超越主動式基金平均以上報酬,內扣管理費還更低,那我們還需要這麼多研究員孜孜不倦寫報告、經理人想破頭操盤嗎?
不久前,某國內大型券商主管也指出類似趨勢:一來現在愈來愈少人看研究報告,二來現在資訊透明,跑產業、call公司效益也不如以往,要將報告轉換成商業價值的難度也愈來愈高,導致公司對質化研究投入也逐漸放緩。

量化交易三大優勢,憑什麼威脅質化研究?

如果主觀交易、質化研究正在式微,誰會取而代之?短期內可能是量化交易和ETF;中長期來看,AI也可能參戰。
先談量化交易,相較傳統模式,量化不靠人為判斷,而是依照數學、統計模型、程式來進行交易。
舉例來說,一套量化策略,可能會先從總經、技術、基本、籌碼數據中,篩出可能有超額報酬的因子;接著經過回測分析,將因子設計成明確進出場訊號;最後結合程式,開發成自動化執行的策略。細心一點的,可能還會在策略中設計濾網、優化績效,甚至透過濾網即時檢驗因子是否失效。
綜上所述,可見量化和質化最大差異,在於消除人為主觀偏誤,只在最初的數據篩選、策略設計中,加入少部分人為決策,而在後續的買進賣出、判斷策略是否失效等,通通交給程式來執行。
這樣有三個好處,其一是成本低,不再需要研究員費心call公司、經理人盯盤買進賣出;其二是克服人性,不再會有FOMO、恐慌、貪婪、壓力攪亂,一切交給程式和策略;其三是策略可以廣泛適用,不再受限於人力研究範圍。
時下火熱的ETF產品,其實也可理解為量化交易的一種。一旦ETF設計出指數,基本上就如同一套自動化、按紀律執行的量化策略,也因此管理費遠低於主動式基金。
如果再更進一步,我們把量化交易的因子挖掘、進出場訊號也設計交給機器來執行,那就會是目前最火熱的AI了。在美國,AI機器人理財已不是新聞,台灣也有阿爾發、Growin等團隊開發相關技術。

量化交易、AI會全面取代質化研究員和經理人嗎?No

不過,要說量化交易、機器人理財(AI)要全盤取代傳統偏重質化的研究員、經理人,恐怕還言之過早。
首先,對許多大型資金(如壽險業)來說,放在有價證券的資金部位動輒上億,不太可能利用量化交易策略頻繁進出市場,且過大的資金量體進出,也可能造成市場動盪,或者胃納量過大導致無法使用某些因子、策略。

其次是,目前在台灣法令規範上,壽險業也不大能用程式進行量化交易,所以多半還是仰賴研究員進行股市、債市研究,並找出中長期的投資標的。
就算撇除壽險等大型資金的特殊情況,其實目前市場上仍有許多非結構化資料可能影響股價,卻未必能放入量化交易策略中。也因此,質化分析依舊能在投資市場保有一席之地。
再者,開發量化交易策略的前提,仍需要對數據的理論認知、解讀、分析,才能進行篩選,否則開發策略只會像是無頭蒼蠅。所以,要找出市場數據與股價關聯性,依舊需要經濟、產業、商業模式分析等質化知識。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結合質化與量化優勢,才能確保投資組合有最佳效益。

AI機器人理財,仍有三大挑戰要過

至於AI,受到的法令限制則更為嚴苛。雖然在美國,機器人理財相對普及,但目前台灣並不允許金融機構提供「機器人理財的全委自動化交易」,意思是,你不能把錢完全交給AI操作,AI只能提供投資建議,最終使用者仍須親自按下同意,才能操作,便利度並不高。
但就算退一萬步,假設台灣法律全部鬆綁,AI機器人理財發展仍有三大挑戰:
其一是,機器人理財的原理,是透過AI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如SVM、LightGBM、RF等)進行訓練,進而去辨識、分群股票的漲跌,最後做成投資決策。
然而問題在於,這整段訓練過程中,開發者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選擇要餵入哪些資料做訓練,二是可以微調演算法中的訓練參數,但除此之外,關鍵的訓練、演算過程基本上是黑盒子,也導致要優化、調校AI模型難度相當高。
況且,在股市沒有標準答案,又有諸多人性心理因素參雜的前提下,連人類都未必能做出正確決策,更何況要去訓練、調校AI,更是不易。
更糟的是,萬一沒有慎選餵入的數據,還可能產生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窘境;又或者,如果過度優化,則會有Overfitting的疑慮,這些技術問題都還有待一一克服。
其二是,量化交易策略中的「有效因子」,其實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被人類實驗地差不多了,AI能找出的因子可能也都大同小異,要開發全新因子尚有難度,除非有將更多非結構化資料放入訓練,才有望突破。
此外,如果AI策略普及,反而可能造成的現象是,大家都在捕捉相似feature,使得市場變得更加有效率、快速修正錯誤定價,投資人可以獲得的Alpha(超額報酬)也會因此減少。另一方面,如果大家都在使用相似的模型和feature,也可能在市場動盪時產生大跌風險(大家都因為同樣訊號集體賣出)。
若將來發展到極致,可能會演變成AI算力大戰,誰擁有更多的算力,誰就能訓練出更強的策略和模型,不過,屆時大概也不是小散戶能插手置喙的餘地了。
雖說,台灣距離AI大舉入主市場的日子或許還很遙遠,目前多半侷限在小規模的2C市場和金融機構中使用,但在長遠的未來中,投資人仍須認知到AI的效益、用途和風險,比起被工具取代或打敗,更應該去善用工具。能將質化、量化、AI三者,截長補短、發揮綜效的人,或許才有望笑到最後。
本來還想分享私心覺得好用的量化交易策略平台,不過文章太長了,下次再來寫一篇,財經記者工具箱,分享好用工具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3會員
109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研究、自我成長、職場工作議題。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投資學習的備忘錄。連絡信箱:devinwang17@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的其他內容
逢新年過後,是許多工作者期盼的年後轉職潮。大家都期望,新的一年不再委屈,並找到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 事實上,我們從產業薪資成長、人才供需,能夠看出目前產業發展的輪廓和動向。趁年後轉職潮,筆者去主計處抓了各行各業十年薪資走勢。幫大家整理,近十年薪資漲幅最大/最少前十名,以及台灣十大高薪產業。
去年底,筆者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金融證照考試,也是證券業最入門的「證券商業務人員」(俗稱初業、普業)。身為非本科生,其實沒有太多會計、法規知識基礎,更沒有金融證照考試經驗,應試前也是誠惶誠恐。 本篇想簡單分享,從決定考試、準備到應試的歷程,順便談談,究竟有無需要先考初業,還是直上高業?考初業有何好處?
過去兩年,疫情肆掠、各地封城、供應斷鏈,許多國家不堪其擾,紛紛高喊在地生產、短鏈供應,打算組「在地供應鏈」,恐怕打破近百年的全球化分工模式。 這不光涉及國安性質的防疫、半導體供應鏈,現在甚至連傳產都有趨勢萌芽中。但,一時半刻喊出來的去全球化、短鏈,真的能成嗎?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博弈和決策?
聯準會快速升息、美債大跌,衝擊台灣壽險業,南山人壽一度面臨淨值轉負危機,進而持衝擊有南山股權的潤泰全。 因應危機,潤泰全緊急增資185億,同時也將不動產重新鑑價,提升公司資產價值。截至10月,潤泰全淨值為780億元。 潤泰全Q3 EPS 25.31元,主要來自轉投資認列收益。
樹資本創辦人、價值投資大師Howard Marks(霍華‧馬克斯)近期在memo中,以「Sea Change」為題,指出現在經濟衰退、利率環境變化,將徹底顛覆投資市場,恐怕是他投資生涯中第三次大劇變。 更重要是,大環境驟變,也意謂過去40年來成功的投資策略,將來未必可行,很可能也要被迫隨作出調整。
近期巨大展延票期風暴,引發市場關注庫存與現金流問題。 11/23法說會,巨大稱,雖然中低階車銷售緩、零件堆高,但中高階車仍強,且中國解封、市場復甦,有望消化中低階車款。 下半年中低階車搶貨潮不再,毛利率、營益率同降;中高階車則面臨零組件缺貨、出貨不順,無法回到2018年常態。
逢新年過後,是許多工作者期盼的年後轉職潮。大家都期望,新的一年不再委屈,並找到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 事實上,我們從產業薪資成長、人才供需,能夠看出目前產業發展的輪廓和動向。趁年後轉職潮,筆者去主計處抓了各行各業十年薪資走勢。幫大家整理,近十年薪資漲幅最大/最少前十名,以及台灣十大高薪產業。
去年底,筆者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金融證照考試,也是證券業最入門的「證券商業務人員」(俗稱初業、普業)。身為非本科生,其實沒有太多會計、法規知識基礎,更沒有金融證照考試經驗,應試前也是誠惶誠恐。 本篇想簡單分享,從決定考試、準備到應試的歷程,順便談談,究竟有無需要先考初業,還是直上高業?考初業有何好處?
過去兩年,疫情肆掠、各地封城、供應斷鏈,許多國家不堪其擾,紛紛高喊在地生產、短鏈供應,打算組「在地供應鏈」,恐怕打破近百年的全球化分工模式。 這不光涉及國安性質的防疫、半導體供應鏈,現在甚至連傳產都有趨勢萌芽中。但,一時半刻喊出來的去全球化、短鏈,真的能成嗎?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博弈和決策?
聯準會快速升息、美債大跌,衝擊台灣壽險業,南山人壽一度面臨淨值轉負危機,進而持衝擊有南山股權的潤泰全。 因應危機,潤泰全緊急增資185億,同時也將不動產重新鑑價,提升公司資產價值。截至10月,潤泰全淨值為780億元。 潤泰全Q3 EPS 25.31元,主要來自轉投資認列收益。
樹資本創辦人、價值投資大師Howard Marks(霍華‧馬克斯)近期在memo中,以「Sea Change」為題,指出現在經濟衰退、利率環境變化,將徹底顛覆投資市場,恐怕是他投資生涯中第三次大劇變。 更重要是,大環境驟變,也意謂過去40年來成功的投資策略,將來未必可行,很可能也要被迫隨作出調整。
近期巨大展延票期風暴,引發市場關注庫存與現金流問題。 11/23法說會,巨大稱,雖然中低階車銷售緩、零件堆高,但中高階車仍強,且中國解封、市場復甦,有望消化中低階車款。 下半年中低階車搶貨潮不再,毛利率、營益率同降;中高階車則面臨零組件缺貨、出貨不順,無法回到2018年常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科技進步和自動化影響下,傳統投資研究的變化與挑戰。隨著資訊取得變得越來越容易,研究員的工作內容也逐漸被自動生成的工具取代,原本不可規模化的資訊與服務如今變得易於複製。文章強調了在這種環境下,個人與機構投資者應重新考量其核心優勢,並針對未來的生存策略進行深思熟慮的規劃。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挺有趣的,在AI題材炒熱了全球股市的同時,也以令人猝不及防的全面滲透並改變人類的金融、股票市場生態系。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資產運用公司正在廣泛運用人工智慧(AI)在投資判斷和投資機會的見極等各種領域中。 JP摩根計劃擴大使用生成AI工具,可警告過早賣出優秀股票等不適宜投資決策。其他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利用AI來補充分析師的分析,尋找投資對象等。 這些舉措表明,AI的應用範圍正轉向支持專業人士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使用AI輔助投資臺灣市場ETF的過程,包括分析市值型、高股息、債券型ETF等類型,以及臺股、美債利率走勢等因素的考量。文章分享了AI的投資建議和對當前市場的預測,並提供了ETF標的和投資金額配比。
Thumbnail
本周的大事除了AI還是AI,目前全巿場應該只有二件事: AI、FED降息!!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投資者如何發掘 AI 機遇? 目前,許多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被稱為“七巨頭”的幾家大型科技股上,作為 AI 進步的主要受益者。然而,鑑於 AI 影響的廣泛性,摩根士丹利認為,從消費者選擇到健康護理和金融等多個行業,還有更多公司可能受益。 領導者可能持續領先 AI 的許多經濟利益可能會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科技進步和自動化影響下,傳統投資研究的變化與挑戰。隨著資訊取得變得越來越容易,研究員的工作內容也逐漸被自動生成的工具取代,原本不可規模化的資訊與服務如今變得易於複製。文章強調了在這種環境下,個人與機構投資者應重新考量其核心優勢,並針對未來的生存策略進行深思熟慮的規劃。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挺有趣的,在AI題材炒熱了全球股市的同時,也以令人猝不及防的全面滲透並改變人類的金融、股票市場生態系。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資產運用公司正在廣泛運用人工智慧(AI)在投資判斷和投資機會的見極等各種領域中。 JP摩根計劃擴大使用生成AI工具,可警告過早賣出優秀股票等不適宜投資決策。其他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利用AI來補充分析師的分析,尋找投資對象等。 這些舉措表明,AI的應用範圍正轉向支持專業人士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使用AI輔助投資臺灣市場ETF的過程,包括分析市值型、高股息、債券型ETF等類型,以及臺股、美債利率走勢等因素的考量。文章分享了AI的投資建議和對當前市場的預測,並提供了ETF標的和投資金額配比。
Thumbnail
本周的大事除了AI還是AI,目前全巿場應該只有二件事: AI、FED降息!!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投資者如何發掘 AI 機遇? 目前,許多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被稱為“七巨頭”的幾家大型科技股上,作為 AI 進步的主要受益者。然而,鑑於 AI 影響的廣泛性,摩根士丹利認為,從消費者選擇到健康護理和金融等多個行業,還有更多公司可能受益。 領導者可能持續領先 AI 的許多經濟利益可能會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