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經濟應積極向外推動國際生態旅遊——「2017年生態旅遊之國際推動思維與跨境合作國際研討會」側記(下)

2023/02/23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陳永松(宜蘭大學生技與動物科學系/有機產業發展中心/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在上一期的“青芽兒”雙月刊(79期,2017.07/08),個人紀錄了「臺灣生態旅遊協會」(The Taiwan Ecotourism Association/TEA)2017年4月30日於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2017年生態旅遊之國際推動思維與跨境合作國際研討會」的前5位外賓的演講,未及摘要後5位講者的內容。今利用些篇幅做續集介紹,同時也提供個人的一些心得。
如前文所述,這場研討會是協會(TEA)成立16年來的每年研討會中,規模最盛大、籌備最艱辛的一次。會中主要是給邀請的貴賓,來分享各國生態旅遊的現況與經驗。雖然有些國家的生態旅遊發展也未臻成熟,但看看這些後起之秀的勉力追趕,也可視為一個全球生態旅遊產業的良性競爭滾輪。透過此次研討會及交流工作坊,有利促進臺灣生態旅遊的國際化及產業化的發展,更提供國內生態旅遊操作者學習與創新經營元素的機會。
以下紀錄另5位外賓、及唯二兩位國內講者的主要內容。期以相互借鏡以加強台灣對外招攬國際生態旅遊觀光客,拓展所謂的inbound(境外旅客)市場。

以服務學習來推動偏鄉的生態旅遊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Dr. Alan Wong介紹透過服務學習,來推動偏鄉的生態旅遊及扶貧工作。演講者利用“農村和發展中地區的生態旅遊(Ecotourism in Rural and Developing Regions”的選修課程,分享使用“服務學習”做為教育工具和扶貧工具的經驗,以不同的研究和案例說明生態旅遊有潛力幫助消除貧困;其中有2014年在四川清平、2015昆明西郊團結鎮、2016柬埔寨專案等項目。
雖然服務學習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學生可以通過創新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學習他們的體驗式服務,但個人的疑慮是:這些要去服務學習的學生,其本體知識與經驗尚不足,很容易因為在過程中被反服務或甚至帶來當地的干擾。為不造成服務學習災難,仍須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本能學識、並累積些許經驗後,方才進入實習場域。

寮國邁向社區型旅遊

來自寮國的Ms. Soulinnara Ratanavong (Nara)介紹寮國的生態旅遊現狀,寮國236,800平方公里,14條主要河流,森林覆蓋了47%的土地面積,人口約700萬,涵蓋60個以上的民族。國家保護區佔14%土地面積,有多樣性高的生物及熱帶季風森林。在以往鄉村地區,不少人以狩獵為生,現今有漸多人從事社區型旅遊為生(Community- based tourism)。
其實她演講前半是替代「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AEN)會長Mr. Masaru Takayama進行組織介紹。因會長稍早來參加螢火蟲國際年會,但不克參加之後TEA年會。AEN的任務,包括以集體成員的經驗,來面對永續旅遊的挑戰、並迎來新機遇。主要著重有三點:在旅遊部門建立夥伴關係,促進和建構技術能力,以及加強利益相關者網絡。
個人認為AEN既然做為亞洲生態旅遊的交流平台,確實有責任提升在不同國家間存在的不同生態旅遊發展階段;亦即在不傷害生態旅遊發展較落後國家的顏面上,將好的生態旅遊模式轉介、或經內化後,成為當事人(國家或組織)可以接受的新發展模式。
▲原民部落是臺灣發展國際生態旅遊場域的絕佳場域。圖為花蓮富里豐南社區的吉拉米代部落梯田。

幸福國度不丹的總量管制生態旅遊永續否?

來自不丹林業部底下的」「自然休閒生態旅遊」(Nature, 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局長Dr. Karma Tshering,介紹不丹旅遊政策、及其對國民幸福指數發展前景的支持(Tourism policy in Bhutan and its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vision of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這個位於喜馬拉雅山東側、比台灣稍大(3.8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僅有70萬人口。由於不久前帝王領導人的睿智,而由帝王封建走向議會民主。不丹的特色如下:全國沒有紅綠燈,有72%森林覆蓋率(具有憲法授權須保持60%以上),禁止出口木材和狩獵(受規管捕魚除外),有特色的旅遊政策(總量管制),奠基於實現發展國民幸福指數、而取代國際通用的國民生產總值(GNP)。
尤其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是一個發展旨在實現一種和諧平衡的方法:於物質福祉與精神、情感和我們社會的文化需要之間。GNH基於以下信念:幸福就是每個公民的終極慾望,並要以此為目的來開發創造有利條件的幸福。GNH有四大基柱:公平的社會經濟發展,保存和促進文化遺產,環境保護,好的治理。
其演講說帖表示不丹的生態旅遊特色,在深具活力的文化與質樸的自然環境。旅遊政策很簡單就是:高品質/低人數(High value/low volume)與高品質/低衝擊(High value/low impact)。總量管制保障旅遊品質的方式,是每位旅客最低的人頭稅於每日250美元/人(三月,四月,五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另外6個月是每日200美元/人。這些費用包括以下內容:至少3星級的住宿、所有餐點、在逗留期間的合法當地導遊、國境內所有的地面運輸。如此管理措施的好處有:吸引具環境或社會責任感的訪客,對環境的低衝擊,增加就業機會,減少漏稅,有足夠稅收投入社會經濟發展。所以不丹的策略,是期待以長期的友善經營,來永續生態旅遊業。而最後一張的簡報標明的很清楚:最好有多次可吃的牛奶和奶酪,也不要僅能吃一次的牛排。
然而不丹在過去約十年的民主化過程中,卻也產生了一些質變;像是更多人憧憬經濟發展及物慾需求,而由農村湧向都市。過去由於媒體管制而無從比較的高快樂指數,也因而劇降。據去過不丹的TEA協會常務監事說:不丹強力的旅遊管理,已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如:侍者著制式的西方制服而非其傳統服飾,深受印度影響而漸多的西式旅館建築,不接受消費力低的背包客等。簡言之,不丹近年由於太西化後,似乎失去了自我的文化認同。所以即使曾經是世界眾人眼中的幸福國度,但內裡卻有漸背離生態旅遊精神的趨勢。值得我們借鑑。

後起之秀的越南生態旅遊

來自越南的賞鳥愛好者兼導遊Mr. Quang Hao Nguyen,介紹越南的生態旅遊景點。越南有許多有利的生態旅遊發展條件,如:有8個世界生物圈保留區、30個國家公園、59個自然保護區、3個世界自然遺產、每年約1200萬人次訪問越南。
雖有這些特色景點,但其發展生態旅遊的整體條件並不足夠。主要的困難有:30個國家公園只有14個對外開放,本地人不太支持生態旅遊,業者缺乏培訓,經營者缺乏能力和經驗。所以有識者已積極在進行相關人員的教育訓練,以及遊程規劃。我們認為越南憑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假以時日應仍有可期。但宜審慎誤蹈「吃快弄破碗」的宿命。

泰國小島的低碳旅遊

最後由泰國的Mr. Viwat Wornoayporn 介紹泰國瑪島的低碳旅遊(Low Carbon Holiday on Koh Mak Island, Trat, Thailand)。此島僅13平方公里,島周圍27公里,人口僅450人。主產椰子、橡膠種植園、漁業。
其低碳島的概念如下:
.有效利用能源,開發度假村、園藝、交通等的太陽能替代能源;
.有效利用淡水;
.有效的垃圾管理和減少
.通過限制遊客數量,來節省當地自然消費、並體驗在地真實性;
.本地生產的食物:吃在地生長的新鮮食物。
如此一小島,所有的資源非常有限。要能做到生態旅遊的第一步,大概就是要有總量管制的措施。但演講者似未觸及此一關鍵數字,還有待斟酌其運作方式再來討論。
▲原民部落是臺灣發展國際生態旅遊場域的絕佳場域。圖為台東縣成功鎮阿美族都歷部落的里海風情。
上、下午另有兩位國內講者,進行主題演講。TEA副理事長郭育任老師,主講「臺灣生態旅遊機會序列平台之建構雛議與發展探討」,及屏科大陳美惠老師介紹「臺灣的部落與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以屏東為例」。兩位皆長期與產官學合作,推廣臺灣生態旅遊不遺餘力;並長年培訓了一批專業的生態導覽人員。是投入臺灣生態旅遊推廣的先行者。
在最後綜合座談時,有人提問請10位演講者給予台灣生態旅遊從0~10分的評分;多數在7~8分間。但澳洲的Mr. Tony Charters及不丹的Dr. Karma Tshering皆未給分;尤其Karma認為:一旦生態旅遊落入分數指標,就脫離了其內涵。因為生態旅遊要重質,而不重量。看看國內一般行政單位所重視的KPI指標或觀光局的遊客人數指標,雖有其目標導向的遵循方式,但總體的觀光效益表現又如何呢?難怪不丹要以總量管制,讓每位入境旅客統一付費算是高價的每日250美元,來推廣自家的生態旅遊。不僅其自然資源不致被過度利用,如此創造出的口碑,又成為源源不絕的觀光客說帖。
來賓們對台灣發展生態旅遊的條件是肯定的。但蒙古的Dr. Gantemur Damba(Gana)建言我們:有這麼多國家公園與森林遊樂區規劃完善的步道,但似乎沒有相對比例的健行者在使用,殊為可惜。或許這與我們的參訪在週間有關,週末假日應有更多的遊客前來才是。其實這個現象或與我們的休假制度有關,若能更有效的鼓勵國民或軍公教人員多多利用年休前來這些規劃完善的區域踏青、減壓,或有助於整體國力及生產力的提升。

結語:生態旅遊應列為前瞻計畫

如前文所述,臺灣具有如此多樣性的環境與自然資源,實是發展生態旅遊的大好基礎與機會。不僅符合聯合國推動的里山(Satoyama)倡議,其實臺灣更有深具海洋特色的里海(Satoumi)資源。相對於里山的目標,在追求森林和農村社會與生態的生產地景;里海,則是追求或希冀建構一個自給自足海岸社區與生態的生產海景。
剛好暑假期間,代表協會(TEA)擔任原住民委員會的「兩個太陽一個月亮」計畫中部落生活體驗之期中訪視委員,我看到了原民部落其實是臺灣發展國際生態旅遊結合里山、里海的絕佳場域。得空再來紀錄這次原民部落的參訪心得。
總之,我們應重新省思為何臺灣擁有如此好的生態旅遊條件,而這也是吸引國內外遊客重新認識臺灣價值與體驗臺灣文化的最佳方式。或許主管單位或主事者在新人新政下終於看到了生態旅遊這塊瑰寶,也順勢配合觀光主管單位宣告今年也是臺灣的生態旅遊年。但這樣,仍會因政黨輪替或主管換人而遭輕忽。如前文論及生態旅遊應被視為政府的永續政策,不因公部門主事者更替而異,也不因政黨輪替而易;它應是臺灣向國際發聲的主流戰略,將之納為前瞻計畫亦不為過。再次呼籲生態旅遊,不能僅在「生態旅遊年」才受重視。我們須有好的戰略,長期持續地推動以吸引外籍旅客。請決策者慎思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會員
121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