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食材生產:季節篇

15公開內容

隨著季節變化,各種農產上市。而五月開始,是竹筍的季節,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竹筍吧。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青芽兒
每年從八月中到十月底,處與寒帶的魁北克盛產蘋果;就像三、四月台灣的草莓園一樣,許多蘋果園都開放給民眾自採。但是這麼多,怎麼選呢?從蒙特婁出發車程不到四十分鐘的歐卡,因為當地修道院的起司有名,一路開車也會經過至少五家的蘋果園。但是,經過認證的,就只有一家:歐卡(Oka)有機蘋果園。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野蓮,做為美濃新的經濟作物是近十年來的事。曾經遍地的菸田與一棟棟菸樓,為美濃帶來獨特的產業與風光。進入21世紀後,在一片又一片休耕的土地上,長出那可做為“綠肥”但又讓外來遊客“驚艷”的波斯菊,以及在“農發條例”通過後,一棟棟種在田中央的別墅。而野蓮,在這時也悄悄的在當地一些人家的餐桌上,冒了出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秋天,收穫的季節。連著幾天收了黑豆、高梁、棉花。高梁和棉花我曾參與播種,看著三、四個月前的小苗高大成熟,即使產量少,還是興奮感動。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淡水、三芝地區因地形關係,一些山區水田不種稻之後,仍維持自家種菜或栽種茭白筍,因為有愛種菜的舅舅表哥聯盟;而且算來茭白筍也是家中秋季的常用蔬菜。茭白筍的滋味清甜、簡單,一直以來,家中的料理法均是切片清炒、蒸煮沾醬,或是帶殼烤後再灑些胡椒鹽更有提味的效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周末時分,穿入鄰近高雄火車站的南華路,綠底白字的路標提醒訪者身在台灣,但林立的印尼商店、不絕於耳的印尼語,令人宛若置身印尼的錯覺。來自印尼的跨國移動者從密集的勞動中暫時脫身,與身旁的友人大聲談笑。「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帶著十來位台灣的朋友,來到一家印尼風味的小吃店,展開一場舌尖的冒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隨著跨國婚姻的形成,來自南洋的新移民在台灣開枝散葉;一些新台灣口味的南洋菜餚、醬料,也隨著新住民應運而生。源自南洋的風味,使用台灣在地食材,是南洋與台灣的調合。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天貝,起源於印尼爪哇群島。這種黃豆發酵食品,是爪哇人最家常的一道菜,隨手就可以變化出各種菜式。天貝就像味噌、納豆等黃豆發酵食品一樣,是少數含有維生素B12的非肉類食品,所以近年也流行於日本和歐洲素食界。再來,追求健康養生的人會告訴你說,天貝是腸道的好朋友;在爪哇民間,當人們腸道不適時都會吃天貝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奇洲麻油廠已有35年歷史,以柴燒著名,至今仍維持傳統的味道。麻油廠的媳婦許明月說:做這份工作,常讓她覺得感動,在麻油廠裡總是看見人情味,辛苦耕作收成後,老人家將芝麻製作成麻油時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這就是麻油廠老闆黃奇洲先生經營三十多年的理念,給顧客的信任感及品質保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有次到文淵家,吃到他媽媽煮的仙草土雞湯,好吃得不得了。小葉仙草濃烈的草香味,加上自養的土雞肉,吃過的人才知道我在說什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夏天盛產的瓜果類,需要開花、授粉、著果、孕育成長的過程;比冬天只食用葉子部位的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更容易失敗。我第一年種絲瓜,只結了四五顆;冬瓜則是只長公花沒開母花。第一個夏季過去,全軍覆沒,實在很挫敗。所以除了自己觀察自然、埋頭苦種,更要時時與前輩學習瓜果類的各種知識,才有機會「種瓜得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鄉間三合院禾塘前的竹籬笆、田間的風圍、土地的交界處,都是成排的觀音竹。在這有我好多的回憶。大夥在竹叢中尋找啃食竹筍的筍姑,用細線綁住牠的嘴巴,比賽看誰飛的久。或也可剪下筍姑的一隻腳,插上香筋骨,用四隻筍姑組成十字狀,飛翔時便嗡嗡嗡的旋轉起來,成為一座風車。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日子,牠們可帶來點涼意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種筍技術門檻高、眉角多,需要優生學與空間治理的高度干預;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竹筍,往往不會有好收成。高度干預,意味著高勞力付出的粗重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些,我先跳過種筍,先學挖筍;直接收割應該容易多了。 我帶著阿公的筍刀,登門拜師,拜託北投筍農慶哥指導教學。從此竹筍成為我既愛、且恨的農作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青芽兒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不只是麻竹筍的故鄉,更有是「筍母的故鄉」的美名。主要原因是桃米地處丘陵地帶,又屬於紅土地形,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筍子的植株多半健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