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縛的花房:蒲公英盛開的食色

2023/02/1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他們說,當你死時,你會看到電影一樣的東西。像幾秒內看完人生的萬花筒,我很期望那個電影,一個人最後的電影。
— — 伊丹十三,蒲公英

儀式

人類的一生將經历多少儀式?如果沒有儀式,我們是不是就會忘我的生活呢?從出生、上學、信仰,以及各種聚會,甚至於一次簡單的聚餐,或者面對一道美食。無不充滿了儀式。
日本插秧祭神儀式上,由神舞巫女表演的《八少女田舞》
阿諾德·範·根納普(1873年4月23日-1957年5月7日, Arnold van Gennep, in full Charles-Arnold Kurr van Gennep),作為荷蘭-德國-法國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被公認為是法國民俗學的創始人。他發表的作品《儀式樂章(The Rites of Passage, 法語:Les rites de passage, 1909),將儀式分為三個階段:“初步”(préliminaire)、“閾限”(liminaire,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對這一階段的研究很多)、以及“後極限”(postliminaire)。
維克多·威特·特納(Victor Witter Turner,1920年5月28日-1983年12月18日,蘇格蘭文化人類學家)的成名是他對象徵、儀式的研究而聞名。他深入研究了阿諾德·範·根納普通過儀式中的三重結構以及關於閾限階段擴展理論。特納認為在閾限(liminality),轉型狀態位於前後兩個階段之間,個人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態,既不再屬於從前所屬的社會,也尚未重新整合融入該社會。閾限作為一個臨界邊緣(limbo),一個糢糊時期,以謙卑、遁世、測試、性別糢糊以及共同體(communitas)為主要特徵。
在我(的研究興趣)從社會生活的經驗,轉移到概念化與思想史的這個過程中,我幾乎依循了各地人類學家的路徑。雖然我們將理論帶到田野研究中,但這些理論只有在足以呈顯社會現實,才會變得有所關聯。此外,我們往往經常發現的是,足以呈顯事實的並不是一位理論家的整個理論體系,而是他分散的概念,他的一閃而過的洞察,這是從有系統的脈絡中所抽取出來的,並且適用於分散的資料。這樣概念具有其本身的特性,並可能會產生新的假設。它們甚至呈現分散的資料如何被有系統地連結!透過某些龐大的邏輯系統而被隨機分派,這些概念類似在一個尚無法食用的面團之中,具有營養的葡萄幹。這些直覺洞察,並不是連結它們彼此的邏輯細胞,而是在田野經驗中,往往會存續下來的東西。
— — 維克多·威特·特納,戲劇、田野與隱喻:人類社會中的象徵行動(Dramas, Fields, and Metaphors: Symbolic Action in Human Society),1974
如果我們拋開這些苦澀艱難的文字,儀式其實是一個狀態進入另一個狀態的轉換方式。儀式本身讓我們暫時從當下的情景,進入另一個,通常是需要嚴肅對待,或者集中精力表達的情景。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情景,但更是一個“人造”的,精神狀態的“生存”場景。
日本男根祭
精神再造的場景正是一部電影所要做的。而電影本身既要造出一個期望將觀眾帶入另一個人的生活場景,又能夠對這種場景進行調侃,那麼這就是伊丹十三編劇和導演的《蒲公英(Dandelion,日語:タンポポ ,1985。IMDb: tt0092048)

伊丹十三

伊丹十三(Yoshihiro Ikeuchi,日語:伊丹十三/假名:いたみ じゅうぞう;羅馬拼音:Itami Jūzō。1933年5月15日-1997年12月20日,本名:池內 岳彥,いけうち たけひこ;戶籍名為:池內 義弘,いけうち よしひろ。日本演員/編劇/導演。IMDB: nm0411631)的妻子是他在日本春歌考(Sing A Song Of Sex,日語:日本春歌考。1967,IMDb: tt0062042)中出任演員時,結識的宮本信子(Nobuko Miyamoto;日語:みやもと のぶこ;本名:池內信子。1945年3月27日,日本著名女演員,10次入圍日本電影金像獎,日本政府紫綬褒章得獎者。IMDB: nm0594421)。其後,宮本信子也成為伊丹十三的的禦用女演員,也當仁不讓的成為《蒲公英》的主演。
伊丹十三,圖片來源:婦人生活社,撮影者不明(婦人生活社『婦人生活』2月號(1966)より)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伊丹十三的死亡可能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謎。1992年5月,他拍攝的《民暴之女(The Gentle Art of Japanese Extortion;ミンボーの女,1992。IMDb: tt0104874)上映。這部電影描述了對抗黑道人物的女律師,因此伊丹十三遭山口組後籐組組員襲擊,面部和頸部被刺傷。1997年12月20日,在一個緊鄰停車場的商住兩用公寓里,伊丹十三的屍體被發現。第二日,在他辦公室發現打字遺書,針對日本寫真周刊志(FLASH,日語:寫真週刊誌/フラッシュ)有關他招妓的報道,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伊丹十三的手書非常漂亮,即使留下遺書也應該是手書。大島渚(Naghisa Oshima,1932年3月31日-2013年1月15日。日本電影導演,作品以藝術另類、前衛新銳著稱。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兩導演齊名,屢獲國際影展大獎。IMDB: nm0651915)就認為遺書系偽造,伊丹十三根本不會自殺。當時,伊丹十三正在拍攝日本醫療廢棄物黑幕,揭發不肖業者利用閑置空地,非法進行掩埋醫療廢棄物的醜聞。其後,也有證人著書指出:“當日,有五名流氓闖入了伊丹十三的住處,強行逼他飲下白蘭地,在其昏睡狀態中,將人扛至頂樓處,往下推落致死的。”
伊丹十三的妹夫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平文式羅馬字:Ōe Kenzaburō;日語:大江 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 Ōe Kenzaburō。1935年1月31日,日本當代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大江健三郎為此寫了小說《換取的童子(日語:取り替え子,2004年)
日語中“童子”源自佛教語義,還有侍奉天皇的意思。伊丹十三寫過《日本閑話大全》,其中借著重聽的老人說:“自從日本打了敗仗,他們的生活一團糟,比起以前,他變得不那麼尊敬天皇了,甚至對於崇高的天皇表示厭惡之情了。”
老人還回憶大正天皇(Taishō Tennō;日語:大正天皇/たいしょうてんのう〔たいしやうてんわう〕。1879年8月31日-1926年12月25日。諱嘉仁,日本第123代天皇,昭和天皇之父。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在位)葬禮時的情景,大正天皇的寢棺不時散發著刺鼻的消毒藥味。司儀追問其故,老人說是天皇陛下必須土葬,陵墓又準備需要時間,所以寢棺內放了很多防腐藥水,防止屍體腐蝕。大正天皇葬禮那天,來了很多皇族親王。由於禦陵位於多樹林茂密的多摩(Western Tokyo; 日語:多摩地域/たまちいき Tama chiiki ; 又稱多摩地區,たまちく; 多摩地方,たまちほう; 三多摩,さんたま。 指日本東京都中除去東京23區[東京都內]以及島嶼地區[伊豆諸島、小笠原群島]以外的區域),蚊蟲特別多,莊嚴的儀式上,皇族們不便揮手驅趕,只好默默承受叮咬之苦了。
大正天皇葬禮,抬棺的童子們
伊丹十三對於天皇葬禮禮儀的調侃,如同在《蒲公英》中,被時時拿出來刺一下,在調侃中,襯托出一本正經的“儀式”生活。

食色性也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 —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節
告子,名不害,據說是中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也有說是孟子的學生。或者就是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鄒國[今中國山東省鄒城市]人,被尊稱為儒家亞聖。其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未有記載)的杜撰。
吃和情愛是人的天性,所謂人生如白駒過隙,唯有美食與美女不可辜負。而《蒲公英》,其實就是在伊丹十三獨特的儀式感表現形式下,美食與美女的故事。
全片通過一個司機幫助面館老板娘,做出好吃的面條為主線,但是穿插的一連串故事卻似乎都是無心插柳。
莊重的西服大佬們的西餐,被陪侍的秘書打破了莊嚴做作的儀式感。大概伊丹十三覺得這個場景的巧妙諷刺還不夠,又安排了女教師教美女吃意面的場景。
拔牙的男子,吃冰激淩的尷尬場景。假裝退休教授騙吃的男子。給一家人做完飯死去的主婦。男女充滿儀式感的做愛……
《蒲公英》劇照:食用花房的儀式
黑田福美(Fukumi Kuroda,1956年07月21日,日本女演.IMDB: nm0475837)的真理展現,充滿了伊丹十三莊重禮儀感的調侃。柔美的花展,卻可惜被出場不足二分鐘的洞口依子(Yoriko Douguchi,1965年03月18日,日本女演員。IMDB: nm0235345)完全超越。洞口依子的驚艷,是洛麗塔般的美貌和胴體,包裹在漁女的濕衫中,欲蓋禰彰的表現,在幫助役所廣司(Kôji Yakusho;本名:Koji Hashimoto;日文:役所広司/やくしょ こうじ, 1956年01月01日。日本演員/導演/編劇。 IMDB: nm0945131)飾演的男子吃牡蠣的場景中,成為該男子的“臨終之眼”。
《蒲公英》劇照,吃牡蠣場景
洞口依子最好的片子是同年晚一些上映的《女郎漫游仙境(The Excitement of the Do-Re-Mi-Fa Girl;日本:ドレミファ娘の血は騒ぐ ,1985。IMDb: tt0214636),這是伊丹十三和她一起主演的片子。在該片中,洞口依子的真理展現一覽無遺,而又激動人心。
對於蒲公英,正是完美的絨朵,輕輕一吹,就消散無形的儀式之花。沒有了儀式的人生是失去了社群的“童子”,淹沒在儀式之中的人生,是被吹落的花絮。
在修行僧的“冰一般透明的”世界里,燃燒線香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房子著了火;落下灰燼的聲嚮,聽起來也如同電擊雷鳴。這恐怕是真實的。一切藝術的奧秘就在這只“臨終的眼”吧。
— — 川端康成:臨終的眼,1933年12月
繁花走線,2023年1月26

繁花走線:被緊縛的花房

關註我,我們一起看花開花落;分享我,此生艱難,唯有結緣;
— — 繁花走線

Arno Will
Arno Will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