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顛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都是普通人
不要想著靠後天爬上頂端
總有一天你會摔倒的
與其高攀寄生
不如屈就守己」
我當時由於還小聽不懂父母親戚們說的
正是現代的道德標準
難怪在金字塔頂端的人
看起來也跟我們一樣
因為他們根本不是用自己的腳爬上頂樓
唯一的不同
不是他們比我們更努力堅持、得來不易
是當他們俯視下方、我們遙仰上方之時他們的眼神與心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而得命
如果你問我 人活在世界上
我相信 人生而有夢想
那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心態" 決定你是否成功
無論有無結果都要途中享受
人生而得命
如果你問我 人活在世界上
我相信 人生而有夢想
那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心態" 決定你是否成功
無論有無結果都要途中享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不僅僅是一本童書,更是一段關於成長、挑戰和勇氣的旅程。本文深入探討本書的寓意,如何透過充滿童趣的故事,啟發孩子和成人勇敢面對人生中的挑戰,並從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是一本充滿童趣與哲理的兒童繪本,述說小女孩波兒不放棄夢想,努力攀爬巨大蛋糕的故事。繪本畫風可愛,色彩鮮明,適合親子共讀,並藉由波兒的經歷,教導孩子堅持與努力的重要性。作者姚念廣的豐富經歷也為繪本增添亮點。
  連通地圖讓我們能夠不斷地在過程裡經歷到「原來這裡就是那裡!」的驚奇感,裝備敘事則不僅僅讓世界變得更可信,也讓探索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這些都呼應了Todd的那句話,在遊戲世界中,一切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事物都應該要是可互動的、地景都應該要是可抵達的。而這才是讓世界感與自由感得以湧現的核心思路。
Thumbnail
除非是自己創業,只要你是打工一族,你就會是一名‘’職涯階梯‘’(Career Ladders)的‘’爬梯人‘’。當然,會有不少人位居高位,有幸坐在同一職涯階梯的頂層,同時成了這階梯的‘’管理人‘’或是‘’扶梯人‘’,並跟所有爬梯人有著千絲萬縷的利害關係。 進入職場工作,就踩上了一把職涯階梯,然後開
Thumbnail
從小,我們在各自的家庭中長大,聽著父母說的話,看著父母做的事,一點一點的深入我們意識中,慢慢的形成我們的價值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但每個人的極限都不一樣,而極限可以被挑戰,所以可以說,我們可以無限的挑戰自己的極限,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可是,更常發生的事情是,『我們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
提不起精神向下一個眾人推崇的耀眼光芒前進,就墜落。 心要下沉,就下沉。 投入黑暗的懷抱,複習被世界吞噬的溫度。 他們會說話,隨便,讓他們說話,他們對你最大的貢獻,也只有說話。 爬得起來就爬,爬不起來,就再死一會。 不要躺著,認真的去死。 死過,才能重生。
我不太喜歡去看鷄湯文章,但是前幾天看到一則不煽情的,有點些微意思! 當人們站在三樓時,可以聽到一樓有人在駡自己。但是當人們站在九十九樓時,聽不見一樓有人在駡,只彷佛看到一個小丑,在那邊跳來跳去的! 這句話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很療癒。但是問題是我們終究要走到一樓,才能出大門!那個時候怎麼辦?所以真正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跨閱煮母」馮淑綿 牽手帶著波兒, 一起進到校園跟小朋友們見面啦! 跟小朋友分享我的新書《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的故事,
姚念廣最新推出的《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感動故事,描述了一個充滿感恩與不輕易放棄的女孩的故事,適閤家庭共踐。本書有注音,適合2-6歲親子共讀。想贈書給他人的朋友也能從中得到鼓勵。
Thumbnail
《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不僅僅是一本童書,更是一段關於成長、挑戰和勇氣的旅程。本文深入探討本書的寓意,如何透過充滿童趣的故事,啟發孩子和成人勇敢面對人生中的挑戰,並從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是一本充滿童趣與哲理的兒童繪本,述說小女孩波兒不放棄夢想,努力攀爬巨大蛋糕的故事。繪本畫風可愛,色彩鮮明,適合親子共讀,並藉由波兒的經歷,教導孩子堅持與努力的重要性。作者姚念廣的豐富經歷也為繪本增添亮點。
  連通地圖讓我們能夠不斷地在過程裡經歷到「原來這裡就是那裡!」的驚奇感,裝備敘事則不僅僅讓世界變得更可信,也讓探索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這些都呼應了Todd的那句話,在遊戲世界中,一切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事物都應該要是可互動的、地景都應該要是可抵達的。而這才是讓世界感與自由感得以湧現的核心思路。
Thumbnail
除非是自己創業,只要你是打工一族,你就會是一名‘’職涯階梯‘’(Career Ladders)的‘’爬梯人‘’。當然,會有不少人位居高位,有幸坐在同一職涯階梯的頂層,同時成了這階梯的‘’管理人‘’或是‘’扶梯人‘’,並跟所有爬梯人有著千絲萬縷的利害關係。 進入職場工作,就踩上了一把職涯階梯,然後開
Thumbnail
從小,我們在各自的家庭中長大,聽著父母說的話,看著父母做的事,一點一點的深入我們意識中,慢慢的形成我們的價值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但每個人的極限都不一樣,而極限可以被挑戰,所以可以說,我們可以無限的挑戰自己的極限,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可是,更常發生的事情是,『我們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
提不起精神向下一個眾人推崇的耀眼光芒前進,就墜落。 心要下沉,就下沉。 投入黑暗的懷抱,複習被世界吞噬的溫度。 他們會說話,隨便,讓他們說話,他們對你最大的貢獻,也只有說話。 爬得起來就爬,爬不起來,就再死一會。 不要躺著,認真的去死。 死過,才能重生。
我不太喜歡去看鷄湯文章,但是前幾天看到一則不煽情的,有點些微意思! 當人們站在三樓時,可以聽到一樓有人在駡自己。但是當人們站在九十九樓時,聽不見一樓有人在駡,只彷佛看到一個小丑,在那邊跳來跳去的! 這句話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很療癒。但是問題是我們終究要走到一樓,才能出大門!那個時候怎麼辦?所以真正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跨閱煮母」馮淑綿 牽手帶著波兒, 一起進到校園跟小朋友們見面啦! 跟小朋友分享我的新書《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的故事,
姚念廣最新推出的《爬上巨大蛋糕的波兒》感動故事,描述了一個充滿感恩與不輕易放棄的女孩的故事,適閤家庭共踐。本書有注音,適合2-6歲親子共讀。想贈書給他人的朋友也能從中得到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