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家吳淡如用AI繪圖的事被炎上,因為她在FB上傳了一幅用AI繪圖的畫,但用字說明被誤會是自己手繪的畫,反遭網民嗆“AI繪圖”不能算是自己畫的圖...。我倒不關心這畫是誰畫的,而是AI繪圖已經漸漸普及,而這功能可以幫助影視產業做什麼呢?這是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
還記得有次拍攝,腳本上寫著:佩佩坐在窗邊,看著筆電,專注的敲著鍵盤...。就這個場景,3個鏡頭,阿杰已經重畫7次了,為了修改置入商品——筆記型電腦,在畫面中占著的比例,導演與品牌投資方已經勢不兩立了,監製很為難,但更為難的是阿杰,這個忙完之後,還有腳本裡13場新修改的內容等著他畫分鏡。只見阿杰桌上煙灰缸裡的煙頭滿了出來,嘴裏還叼著剛點上的香菸,我唯唯諾諾的走到他旁邊,等他將第8版的修改給我,其實一方面也是應監製要求,盯著他盡快完成,「阿杰,請問這版修改大概多久可以完成?」我小心的詢問,「嗯…快了…」,阿杰的回答簡潔,但含糊不清,似乎還有話在嘴裡「…幹!這“電腦”是怎樣,露出3/5和露出6/10的比例是差在哪?整個電影就賣電腦好啦!…」。還記得剛進組時,阿杰還是個很講究外表的帥小伙,現在則是一頭亂髮,與垂到顴骨的黑眼圈,不僅沒時間打理自己,我覺得他忙到好像也沒時間吃飯,怕他畫著畫著人就厥過去了~
其實阿杰忙的沒道理,就是為了品牌電腦的露出要不要多一點再那反覆修改。這場景的故事重點是女主角佩佩在咖啡廳沈思、創作,導演的安排當然是佩佩為主,但投資方眼中只有“電腦”,“電腦”才是他們心中的女主角,最好整個畫面都是“電腦”,佩佩只需要露出一點點的眼睛在看著筆電;而打字時鍵盤的特寫要帶到品牌logo,最好整個鍵盤的介面與電腦開機時的待機畫面都能呈現...。監製為了避免拍出來的不合投資方的意,投資方不認帳,所以有帶到電腦的場景,先畫出來示意,雙方再溝通,而這一來一往就浪費了阿杰不少時間,「這又不是在拍廣告...我還有導演修改的分鏡腳本還沒畫耶!」在談投資贊助前,其它的難處都不能是問題...。
這是10幾年前第一次拍電影時遇到的狀況,到現在,這樣的狀況還是不時會發生,就更不用說拍廣告了,客戶的要求與導演創作的審美有時也是天差地別。雖然自己也練就了與甲方爸爸周旋、說服的功力,但還是需要分鏡師協助畫示意圖,所以如何更有效、不浪費時間的將溝通的畫面呈現出來,我覺得AI繪圖可以幫很大的忙,甚至動畫電影都可以更高效的來完成(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的動畫電影版,我建議可以使用AI繪圖協助製作),當然版權等法規還需要更完善,但接受新技術並使用它、熟練的操作它,讓自己的創想得以實現,甚至超越,我覺得這才是創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