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4. 新春特別企劃一起讀《奇蹟》-Che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34. 新春特別企劃一起讀《奇蹟》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大家好,歡迎回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Chen,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數錢數到兔、奮發兔強,越來越強。那今天是我們跟大家一起讀半小時的書之後分享心得的新春特別企劃。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讀的是一本腦科學相關書籍,書名叫《奇蹟》,我個人很喜歡讀大腦科學的書籍,主要是因為我總是對這個只占1.4公斤左右的大腦,能在每時每刻整合數十億兆筆的數據感到神奇,我也常常想要探究我們頭上這顆腦袋如何影響我們對日常事務的感知、判斷,《奇蹟》這本書,是第一本由曾經發生嚴重腦溢血,導致中風,最後竟然完全恢復腦力的腦科學家所寫的書,作者吉兒·泰勒描述,當發生中風的時刻來到尾聲時,他已經不能行走、說話、閱讀、寫字,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對那時的作者而言,他就像個胎兒般捲曲著身體,毫無精力,一心等死,他萬萬想不到日後他還能有機會和他人分享這次的經驗,我會想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在於,我很好奇腦溢血發生的感官體驗是什麼、而身為腦科專家的作者又如何結合他的所學,闡明大腦如何逐漸喪失處理資訊功能,以及大腦如何運作,附帶一提的是,本書附錄有一些簡單實用的腦知識讓我們能更了解中風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如何在中風後復建的指導,對大腦科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閱讀,而對作者來說,他認為寫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如果有更多人能藉由本書瞭解中風發生的徵兆,及早向外界求救,或許就能減少遺憾發生。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真正想要談中風這件事,對作者來說,中風只是一個創傷事件,透過這樣的創傷產生內心的洞見,作者想要談的是人腦的美麗與彈性,因為我們的大腦在面對創傷時,天生具有不斷地適應變動與恢復的本能。
另外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書中讀到的一些內容,當作者藉由他的身體狀況得知他中風的那一刻,他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哇,真是酷斃了!」「有幾位科學家有機會從內部去研究自己的腦袋功能和智能退化呢?」「我正在中風沒錯,但我可是個大忙人!這樣吧,既然我沒辦法命令中風不要發生,那我就來中風個一星期吧,我可以藉機學習一些我需要知道的東西,有關我的腦袋如何創造出我的現實知覺,然後到了下星期,我再繼續我的行程表。」我當時看到這些話時馬上笑了,我覺得能在中風當下冒出這些想法是無法想像的,一般人可能會出現茫然無助,而作者則是透過腦科學的專業知識,設法求救,並結合所學,讓大腦從幾乎不可能復原的情況中完全康復,對我來說,這不只是本探究大腦平常如何運作、面對創傷如何恢復的書籍,作者的幽默樂觀與面對考驗的堅韌態度,是本書最難能可貴,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推薦大家一起閱讀這本書。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請給我們五星好評且推薦給你身邊也喜歡閱讀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寫下你新年假期中看了什麼書或是新年有什麼新目標,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年,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EP32. 新春特別企畫一起讀《底層邏輯》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四,EP39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三,EP37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二,EP33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前言+法則一,EP31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身體調校聖經 》,讀一本書,EP30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EP32. 新春特別企畫一起讀《底層邏輯》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四,EP39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三,EP37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法則二,EP33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原子習慣》前言+法則一,EP31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的《身體調校聖經 》,讀一本書,EP30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因罹患耳鳴,承蒙林宇光博士推介,拜讀過賴仁淙醫師《耳鳴,是救命的警鈴》,大幅度增長耳鳴的知識。5月間又買到賴仁淙醫師另外一部大作《過敏的大腦》,讀完受益不淺,非常感謝。 誠如賴仁淙醫師所言,「過敏的大腦」,是個全新的觀念。我過去對於大腦過敏,從不覺得是病症,相反的,還覺得可能是一種優點..。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友友:半個身體的滿滿幸福》是我幫人寫的第一本傳記。主角是一位12歲時因「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半身癱瘓的男孩陳贈友。這是《友友》一書的第2章......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S先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失去與重獲,絕望與希望的故事。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復健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類精神不屈不撓的證明,提醒我們,無論命運如何捉弄,只要我們願意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Thumbnail
先前分享過的《神腦覺醒》也是在聊關於右腦,不過與老高和小茉曾在七個月前所談到的這本書卻不太一樣。 先說,這本書我讀到快笑翻,因為作者老媽的書寫口氣實在太風趣,加上還有可愛的插圖,讓意識變化這類比較有點抽象的內容更顯易讀,我自己大概用不到三時左右就讀完了。
Thumbnail
分享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部份,就是重新認識阿茲海默症,大腦退化&照顧&安樂死,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也許當我們去了解這個症狀是如何發生和進行,心理上的負擔和惶恐就能因此減輕許多! 作者: 迪克.斯瓦伯
Thumbnail
中樞神經系統,像是我們的大腦、脊椎,經歷過受傷,這些構造在受傷後沒有再生能力 那中風的人為什麼還需要復健呢? 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可塑造性,當你接近耳朵的大腦受傷時,透過訓練或是肢體的刻意使用,沒有受傷的大腦區域會協助支配已經受傷的大腦區域之功能。我們一般復健在用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因罹患耳鳴,承蒙林宇光博士推介,拜讀過賴仁淙醫師《耳鳴,是救命的警鈴》,大幅度增長耳鳴的知識。5月間又買到賴仁淙醫師另外一部大作《過敏的大腦》,讀完受益不淺,非常感謝。 誠如賴仁淙醫師所言,「過敏的大腦」,是個全新的觀念。我過去對於大腦過敏,從不覺得是病症,相反的,還覺得可能是一種優點..。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友友:半個身體的滿滿幸福》是我幫人寫的第一本傳記。主角是一位12歲時因「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半身癱瘓的男孩陳贈友。這是《友友》一書的第2章......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S先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失去與重獲,絕望與希望的故事。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復健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類精神不屈不撓的證明,提醒我們,無論命運如何捉弄,只要我們願意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Thumbnail
先前分享過的《神腦覺醒》也是在聊關於右腦,不過與老高和小茉曾在七個月前所談到的這本書卻不太一樣。 先說,這本書我讀到快笑翻,因為作者老媽的書寫口氣實在太風趣,加上還有可愛的插圖,讓意識變化這類比較有點抽象的內容更顯易讀,我自己大概用不到三時左右就讀完了。
Thumbnail
分享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部份,就是重新認識阿茲海默症,大腦退化&照顧&安樂死,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也許當我們去了解這個症狀是如何發生和進行,心理上的負擔和惶恐就能因此減輕許多! 作者: 迪克.斯瓦伯
Thumbnail
中樞神經系統,像是我們的大腦、脊椎,經歷過受傷,這些構造在受傷後沒有再生能力 那中風的人為什麼還需要復健呢? 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可塑造性,當你接近耳朵的大腦受傷時,透過訓練或是肢體的刻意使用,沒有受傷的大腦區域會協助支配已經受傷的大腦區域之功能。我們一般復健在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