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Audition CS6錄製並後製Podcast-以能墨Podcast為例Part.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小前言

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關於Podcast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對話的剪輯、降噪。

但是想要讓聽眾有好的聽感的話,光只有對話的剪輯跟降噪這是非常不足的,還必須要有音質的提升。

尤其在有預算的考量下,沒有辦法有頂級錄音室以及好的收音麥克風時,音質的提升也能稍微彌補這個設備上的差距。

因此這篇文章就來介紹平常我們能墨Podcast剪輯後製的時候,經常使用的音質提升步驟與技巧。

按照前幾篇的慣例,請容我最後一次的再業配一下我們的Podcast。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追蹤支持我們,我們會持續創造更多更好的Podcast內容喔!

那我們就開始這篇文章的重點啦!

以Audition進行Podcast音質提升

對話剪輯跟基本的降噪以後,為了方便起見我會先匯出完整對話檔案的Wav檔,之後再重新開一個檔案整合提升音質還有製作成最後的Podcast檔案。

為什麼不直接利用剪輯過後的對話檔的Multitrack檔案來處理?

因為剪輯完的對話檔基本上會有超級多超零碎的片段,而在後面提升音檔的時候如果你要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去加效果,你會發瘋的,因此務必要先匯出成單一的Wav檔案。

開啟最後要承載所有音檔片段的Audition檔案

一個完整的Podcast會包含開頭音樂、中間的對話、結尾音樂,如果稍微變化多一點的還會有前面的花絮和精彩片段。

這些東西要組合在一個音檔的話,就必須要使用Multitrack的Session才可以。

因此再開一個Multitrack的Audition檔案,但不同的是這一次要設定的是「立體聲道(Stereo)」,因為當我們匯入開頭音樂跟結尾音樂的時候,這些音檔多半都是立體聲道。

而在這個模式下,原本是單聲道的對話內容檔案會被強制弄為立體聲道,但就是不同聲道聽到的內容都是相同的就是(假立體聲道)。

開啟以後把所有需要的音檔都拉到Files視窗裡面,提供等等需要使用。

準備好開頭跟結尾的音檔

其實這個也不是必須,但我自己很喜歡這樣一個完整的感覺,所以在一開始錄Podcast的時候就有要求一定要有開頭跟結尾音樂。

需要注意的事情是,Podcast本身是有營利的,因此會有音樂版權的問題,如果要使用的話必須要經過原本的作者同意。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所以能墨Podcast的開頭跟結尾音樂我是購買Artlist的訂閱付費,就可以在一定期間內下載各種版權音樂並同時取得授權書。

關於Artlist的使用,有機會我再寫一篇文章來介紹他的版權使用範圍還有好處,這邊我先提供連結給各位讀者。

Artlist連結

作為一個影音的創作者加上同時有在開台的實況主,如果要能安全避開版權砲,那就是要乖乖用這類型的平台。

購買的音檔如果有覺得太長或太短需要剪輯的,可以使用前面我們說的刀片工具,或是直接在音檔的開頭或結尾使用滑鼠拉長或縮短就可以了。

將所有需要的音檔排列在音軌上

raw-image

如果是有聽過能墨Podcast的讀者會知道,我們最近的幾集在開頭都會有一個好笑的花絮或是精華,才會進到我們的鐘聲以及開場音樂。

而其實這些音檔之間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重疊,不是全然的一個音檔撥完之後才會有另外一個音檔,所以是用類似這樣的方式重疊。

那重疊的部分不會兩個音檔都在有聲音不會很怪嗎?

嗯所以,必須要有漸大聲跟漸小聲的設定,利用滑鼠去點每一個音檔的時候,可以發現會有下圖紅色框框的符號,加以拖曳的話就可以創造出淡入跟淡出的效果。

這個部分的操作跟Premiere是一致的。

raw-image

經過這樣的設定就可以讓音檔交疊的部分不會太衝突,也不會有一個音檔播完才播另外一個音檔的斷掉錯愕感。

效果添加總論

接下來要提升音質的話就是仰賴各式各樣Effects Rack裡面的效果,而每一個效果的添加方式都是相同的,所以特別拉出來說一下。

為了統一讓能墨每一集的Podcast聽起來差不多,所以我把所有的效果弄成一個SOP去處理,而且因為我們的錄音環境、麥克風距離都是大同小異,所以大多數的效果我都有模板化。

這樣比較能加快流程。

即便是在Multitrack模式下,效果面板也是在左邊的位置,也就是Effects Rack的地方,如果找不到的話可以看一下頁籤或是用Windows叫出來。

點選想要增加效果的音檔片段,在Effects Rack面板裡面,點選旁邊的三角形箭頭(下圖紅色框框的地方),就可以選擇你要添加什麼效果。

raw-image

最底下的VST和VST3是屬於外掛的效果,網路上找一找可以發現很多酷炫的效果,很多人都會載了一堆。

但我自己是覺得Audition內部的效果就滿好用的了Orz,內部的效果還是要先用熟才好啦!

選擇想要用的效果,他就會跳出對應的效果面板,進行設定過後關掉效果面板就OK了。

raw-image

路徑:Amplitude and Compression → Amplify

增加好效果以後,可以透過Input和Output來觀察調整前和調整後的音量的變化,當然也是可以直接用播放來聽聽看啦。

因為我們麥克風的緣故,所以我很常會在調整各種效果以前先增加個5dB,避免太小聲。

這是在所有效果被添加以前會先做的事情,但我還是會看每一次的狀況不同來決定要不要增加分貝數。

以下就我自己在剪輯的時候一定會使用的效果以及順序做說明。

Effects Rack- Graphic Equalizer(20 Bands)

用英文是因為我不太確定這個要怎麼翻才精確Orz,這個面板可以把所有聲音的頻率分為20個Bands,你可以針對不同的頻率去調整對應的大小聲。

raw-image

路徑:Filter and EQ → Graphic Equalizer(20 Bands)

聲音頻率的調節其實在唱歌後製的時候會比較明顯,在對話型的Podcast其實還好。

不過大致上可以掌握一個原則是這樣,50-150的頻率調大聲的話可以增加胸腔的共鳴感,150-250調大聲的話可以增加聲音的圓滿度,2000以上的部分則是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適時的增益是很好的。

而能墨的三人組是兩位男性一位女性,而且兩位男性的胸腔共鳴感很夠,所以低頻率的部分不太需要調(加上這也不是唱歌),高頻率的部分也不太需要動,會讓整體聲音變超怪。

因此只有參考網路上的設定數值,在8000那個範圍稍作調整,其他部分就用他效果預設的部分,沒有太多變化。

Dynamics Processing

raw-image

路徑:Amplitude and Compression → Dynamics Processing

這個效果可以針對特定分貝數的聲音,拉高他的音量,一般來說錄製Podcast的人聲講話音量大概都落在-15dB以內,雜音的部分都在比較低分貝數的地方。

縱軸的部分是Output的音量分貝數,橫軸的部分則是Input的分貝數,在正常沒有調節的情況下應該是一條斜率為1的斜直線。

也就是Input和Output的分貝數要相同。

如果有看到斜率不為1的情況,那就是有調節過的情形。

所以可以透過這個效果將-15dB以內的聲音拉大聲,聲音就會變得比較扎實一點。

有些人的做法會將-60dB以下的音量都拉掉,但我自己因為都會做降噪的關係,也希望讓錄起來是比較自然的,我就沒有做這個動作了。

Parametric Equalizer

raw-image

路徑:Filter and EQ → Parametric Equalizer

係數平衡的部分也是針對不同頻率的大小聲去做調整,這邊我會直接用內建模組Loudness Maximizer。

可以再把聲音的感覺拉高一個層次。

Single-band Compressor

路徑:Amplitude and Compression → Single-band Compressor

raw-image

這個音質調整是我覺得相對來說滿重要的技巧,因為Podcast尤其是能墨來說,是一個很容易有大笑片段的音檔。

平常講話的時候聲音可能偏小聲,但是大笑的時候音量就會變很大甚至到破音,對於聽眾來說如果沒有額外處理的話會非常痛苦。

所以對於高於特定dB數的聲音必須要經過壓縮,讓他的音量不要這麼大聲到突破天際,這個時候就要仰賴聲音的動態調節。

其實網路上有非常多外掛在處理聲音的動態調節,但我自己也是覺得Audition內建的就很棒了(絕對不是因為不想要額外學新東西)!

稍微解釋一下這些設定的意義好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錄音的需求來加以調整成適合自己的。

Threshold:壓縮工作的閥門,看你要是甚麼樣的音量時你要開始發動壓縮,如果設定-25dB,那就是低於-25dB的不會壓縮,高於-25dB的就會開始壓縮。

Ratio:壓縮工作的方式,是用幾比幾來算,比例越高壓出來的會厲害,以能墨的Podcast來說都是講話而不是唱歌,基本上笑的時間峰值飆高很快所以我用到10:1。如果是唱歌的話可以用4:1到5:1。

Attack:開始壓縮的起始時間,感覺到需要壓縮的時點會多快要開始工作,他是以毫秒作為單位,這邊我是設1ms,幾乎是一有起伏我就要讓他開始壓縮了。

Release:釋放時間,就是你要壓縮多久的時間你才要放開。

Output gain:壓縮過後的音量,這個不用調就放著就好。

經過這樣設定以後,能墨的Podcast幾乎講話的音量即便是超大聲的大小都大概會壓在-6dB這個數值,完全可以安心大吼大叫不會讓聽眾不舒服。

懶人調節法-Mastering

路徑:Special → Mastering → 選擇Make Room For Vocals。

這是我某一次在Youtube上面找資料的時候看到的,有一兩次我會偷偷放在能墨Podcast裡面給試聽的人聽,結果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太明顯的效果就是了XD。

聽說他的效果用了以後可以彷彿在錄音室裡面錄的,我自己不太肯定這個的效果,讀者如果真的很懶得像之前那樣調整的話,不妨可以踹踹看。

調整好以後的音檔匯出

選擇因為Multitrack而建立的.sesx檔案,在File → Export → Multitrack Mixdown → Entire Session。

raw-image
raw-image

此時因為還有最後一步的音檔標準化,所以這個時候我還是會先匯出Wav檔案而不會轉成MP3檔。

最終這個音檔先匯出,一方面是為了要留一個高音質的檔案為底,方便之後還可以做修改,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再細細聽一次看看有沒有問題。

因為等等最後一步會壓縮成MP3,在音質比較低的MP3檔案裡面不太能聽出問題在哪裡,比較難以偵錯。

以Audition進行Podcast音量標準化

Podcast除了每一集的每一段裡面要盡量大小聲一致外,不同集數之間也應該要調整其大小聲必須要是一致的。

才不會讓聽眾聽完了一集以後下一集又要調整手機,這會讓人覺得很惱人,這個就是沒有讓響度(LUFS)值設定好。

所以除了在錄製的時候要盡量讓自己跟麥克風的距離一致,講話不要忽大忽小以外,在後製的時候也要適當透過分貝增幅或是動態調節的方式來避免音量不均和爆音。

這邊我就不去提及太多太Hardcore的內容,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尋找相關的內容。

事實上是我自己也沒有太多鑽研這個部分其實Orz。

將原本已經匯出且整理好的Wav檔案,拖曳到Match Volume的視窗裡面。

raw-image

各大平台在LUFS的設定數值不太相同,一般來說負的數字越小的話相對來講音量也就會越大。

以常見的平台來說,Spotify是-14,音量是最大的,而Apple podcast是-16。

Match to的部分代表要使用哪一個標準作為Volume Match的參考,就選擇「ITU-R BS.1770-2 Loudness」。

而在Loudness的設定上,我之前參考網路上的資料滿多是用-18我就先用著,但最近有被聽眾反應聲音普遍比較小聲,我有考慮要改成用-16或-14就是。

一方面可以因應我們的平台多數都是Apple podcast的人,另一方面則是多數我們的聽眾大概都是在比較吵雜的環境下聽,音量調大一點可能會好一些。

設定好了以後左下角有一個「Export Settings」,點開來以後可以要匯出的檔案格式。

因為我後續是把Podcast放在Soundon的平台上,該平台對於檔案有一定的格式限制,所以會在最後這個階段進行調整跟壓縮。

SoundOn的Podcast檔案格式規範連結提供:SoundOn檔案格式規範

因此按照SoundOn的規範,我們在Audition的設定如下圖。

raw-image

除了匯出的路徑部分外,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Sample Type、Format Settings的設定,如果跟畫面上不一樣的話,都可以按旁邊的Change來做更改和選取。

按完了OK以後不是就這樣就好,回到原本的Match Volume視窗中還要按下Run才可以。

raw-image

給他一點時間,最後他就會跑出一個可以上傳而且統整過音量的Mp3檔案給你,之後就可以把這個檔案放到平台上面囉。

我們能墨目前是使用SoundOn的平台,使用者介面非常直觀而且可以協助自動上架到各大平台(除了少數幾個必須要手動)。

還可以透過SoundOn單一平台去看Podcast的流量以及各項數據,我自己覺得滿棒的,也是推薦給大家。

結語

寫了這麼洋洋灑灑的一大堆,終於是把整個Podcast從錄製、剪輯到後製調整音質等等的過程都介紹了一遍了。

這篇文章的誕生也是有感於,目前網路上對於Podcast的文章並沒有一篇專門提供給新手的,往往提供過多的資訊,甚至夾雜不少業配的成分在裡面,不論是賣課程或是想要賣Podcast的周邊。

也因此往往讓新手會覺得是不是在錄Podcast之前就要有很大一筆開銷,然後就卻步了。

所以本篇文章想要提供「最一開始起步錄Podcast的時候」你應該要知道的最低資訊,而我們自己也是用這樣的設備跟技術,錄了好幾集的Podcast,也有一部分的小聽眾。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想要自己錄製Podcast的讀者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啦,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再推一次我們的Podcast頻道。

一個由三個自然老師所組成的頻道-能墨。

Spotify連結


Apple Podcast連結:能墨Podcast

如果可以幫我們追蹤訂閱的話,真的會非常非常感謝的喔!: D,我們也會持續努力推出更好更優質的節目們!

也希望這一系列的文章能讓讀者有收穫,並且開啟自己的Podcast之旅喔!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來我的個人網站逛一逛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芽的沙龍
30會員
26內容數
若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2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2024/04/02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2023/07/23
待在舒適圈裡面終日做著自己擅長的事情很舒服,但總是會想要試試看能不能讓自己再走得更遠更上面,卻總是因為學習能力或方法不OK而卡關嗎?讓跨領域學習者若芽,在這篇文章裡面傳授自己長久以來的學習心法與技巧。
Thumbnail
2023/07/23
待在舒適圈裡面終日做著自己擅長的事情很舒服,但總是會想要試試看能不能讓自己再走得更遠更上面,卻總是因為學習能力或方法不OK而卡關嗎?讓跨領域學習者若芽,在這篇文章裡面傳授自己長久以來的學習心法與技巧。
Thumbnail
2023/03/13
前一篇文章裡面我們提到了怎麼樣可以Audition視窗的長相,這一篇文章我想要來聊聊Podcast製作裡面最重要的兩個Part-剪輯跟降噪。這兩個部分可以說是聽眾聽感的最大重點,在不可能一錄到底以及錄音環境未必都是最高級的地方下,剪輯跟降噪都是非常必須的存在,想知道更多細節的話,就趕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2023/03/13
前一篇文章裡面我們提到了怎麼樣可以Audition視窗的長相,這一篇文章我想要來聊聊Podcast製作裡面最重要的兩個Part-剪輯跟降噪。這兩個部分可以說是聽眾聽感的最大重點,在不可能一錄到底以及錄音環境未必都是最高級的地方下,剪輯跟降噪都是非常必須的存在,想知道更多細節的話,就趕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先聲明,我和 Audacity 軟體一點都不熟,最近才開始用,所以不要問我任何音效處理上「複雜」與「專業」的問題,我無法回答的,謝謝! 在錄製了十幾條 Podcast 語音檔後,我有一個十分困擾的問題,就是在錄音時,明明已經盡量注意了,但錄音出來的檔案,音量還是會有大聲有小聲,蠻困擾的。
Thumbnail
先聲明,我和 Audacity 軟體一點都不熟,最近才開始用,所以不要問我任何音效處理上「複雜」與「專業」的問題,我無法回答的,謝謝! 在錄製了十幾條 Podcast 語音檔後,我有一個十分困擾的問題,就是在錄音時,明明已經盡量注意了,但錄音出來的檔案,音量還是會有大聲有小聲,蠻困擾的。
Thumbnail
Podcast錄製剪輯系列技術文章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一篇文章中把剪輯還有降噪兩大重要技術問題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而現在這一篇的重點就會著重在音質的提升,以及不同集數間的音量標準化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開啟自己的Podcast之旅: ),創作很多很棒的作品喔!
Thumbnail
Podcast錄製剪輯系列技術文章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一篇文章中把剪輯還有降噪兩大重要技術問題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而現在這一篇的重點就會著重在音質的提升,以及不同集數間的音量標準化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開啟自己的Podcast之旅: ),創作很多很棒的作品喔!
Thumbnail
既上一篇談到了怎麼用比較經濟實惠的價格來開始你的Podcast之旅,這一篇我想要來聊聊,怎麼樣使用Adobe Audition軟體來進行Podcast的錄製。但是在使用這個軟體之前,你必須要對於這個軟體的介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進行後方的錄製、剪輯和提升音質,所以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大家先打個底!
Thumbnail
既上一篇談到了怎麼用比較經濟實惠的價格來開始你的Podcast之旅,這一篇我想要來聊聊,怎麼樣使用Adobe Audition軟體來進行Podcast的錄製。但是在使用這個軟體之前,你必須要對於這個軟體的介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進行後方的錄製、剪輯和提升音質,所以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大家先打個底!
Thumbnail
使用音樂建立Podcast節目風格,本篇來說明音樂版權議題及音樂素材平台。提醒各位創作者們,注意音樂、圖片、影片等素材來源的著作權、版權,取用前先詳讀說明,才能放心、自在的製作自己的節目囉!
Thumbnail
使用音樂建立Podcast節目風格,本篇來說明音樂版權議題及音樂素材平台。提醒各位創作者們,注意音樂、圖片、影片等素材來源的著作權、版權,取用前先詳讀說明,才能放心、自在的製作自己的節目囉!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記錄Podcast《吉白職場》節目製作剪輯音檔流程,採用Audacity軟體剪輯,MAC與Windows作業系統皆可使用且有免費版本,適合新手。SOP: 1.錄音、套模板音效 2.正規化 3.噪音抑制 4.喀嚦聲移除 5.響度正規化 6.轉出mp3音檔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記錄Podcast《吉白職場》節目製作剪輯音檔流程,採用Audacity軟體剪輯,MAC與Windows作業系統皆可使用且有免費版本,適合新手。SOP: 1.錄音、套模板音效 2.正規化 3.噪音抑制 4.喀嚦聲移除 5.響度正規化 6.轉出mp3音檔
Thumbnail
一些關於準備播客開始的資料、構想格式
Thumbnail
一些關於準備播客開始的資料、構想格式
Thumbnail
從工作室成立到現在,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有人來信詢問是否可以幫他們的重要聲音檔”消雜音”。雖然現在錄音科技進步到數位時代,很多以前的門檻被打破,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但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嗎?錄音中出的聲音問題真的都能消除嗎? 雜訊消除(其實我較喜歡稱之為”降噪”,因為能真的完全消除的狀況很少)是怎樣消除
Thumbnail
從工作室成立到現在,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有人來信詢問是否可以幫他們的重要聲音檔”消雜音”。雖然現在錄音科技進步到數位時代,很多以前的門檻被打破,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但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嗎?錄音中出的聲音問題真的都能消除嗎? 雜訊消除(其實我較喜歡稱之為”降噪”,因為能真的完全消除的狀況很少)是怎樣消除
Thumbnail
就是在我與朋友兩地連線用ZOOM錄音之後,因為首度有了獨立的MP3音檔,加上那集我覺得Podcast音樂前後銜接的實在很斷斷續續,就想說好吧~來了解一下到底別人剪輯軟體都怎麼用的。。。   網路上大家很推Audacity這個免費軟體,我查了一下,連到網站就看到密麻英文還有一堆載點的,想說還是先緩緩
Thumbnail
就是在我與朋友兩地連線用ZOOM錄音之後,因為首度有了獨立的MP3音檔,加上那集我覺得Podcast音樂前後銜接的實在很斷斷續續,就想說好吧~來了解一下到底別人剪輯軟體都怎麼用的。。。   網路上大家很推Audacity這個免費軟體,我查了一下,連到網站就看到密麻英文還有一堆載點的,想說還是先緩緩
Thumbnail
送Mastering前混音檔案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混音跟母帶後期處理是兩樣類似,但卻不同的事。類似的是同樣在修頻率,處理音量動態,不同的是著眼點。混音是在處理不同樂器音軌間的平衡,而母帶後期處理是在處理不同歌曲間的平衡,尋求發行時最佳的聆聽效果。
Thumbnail
送Mastering前混音檔案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混音跟母帶後期處理是兩樣類似,但卻不同的事。類似的是同樣在修頻率,處理音量動態,不同的是著眼點。混音是在處理不同樂器音軌間的平衡,而母帶後期處理是在處理不同歌曲間的平衡,尋求發行時最佳的聆聽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