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檔裡的雜音可消除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工作室成立到現在,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有人來信詢問是否可以幫他們的重要聲音檔”消雜音”。雖然現在錄音科技進步到數位時代,很多以前的門檻被打破,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但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嗎?錄音中出的聲音問題真的都能消除嗎?

雜訊消除(其實我較喜歡稱之為”降噪”,因為能真的完全消除的狀況很少)是怎樣消除的?

raw-image

一般所謂的立體聲分成左聲道跟右聲道,它就有如人的雙耳聽覺一樣。假設現你站交響樂團指揮的位置,樂團演奏時(假設所有樂器皆有發出聲音),左耳聽到的會有較多離左耳近的第一小提琴聲,但右邊大提琴聲音你還是可聽到,只是不如小提琴大聲;同樣對右耳來說,聽到右側大提琴的聲音會比左側小提琴多,而中央的木管銅管聲音兩隻耳朵聽到音量都差不多。正常的左右聲道就是像左右耳聽到的聲音相加,形成整個聲音畫面。

raw-image
raw-image

假設聲音都正對著指揮而來是為正向(+),現把右邊麥克風的訊號做反相處理(下回有機會再深入解釋),所以+訊號變成-訊號,本來正正相加得正訊號,現在變成正負相加,結果就有了相位抵消的情形。以數學來看,假設左右兩麥克風聲音一模一樣,都是A,聲音總合=左聲道+右聲道,所以聲音總合=A+A=2A;但若右側訊號做反相,原來A變成-A,聲音總合=A+(-A)=0

raw-image
raw-image

若同一個立體聲訊號的左右聲道來做反相相加的動作,情況會是如何?

假如我們把R聲道訊號做反相,L聲道擁有左側的聲音較多,R 聲道擁有的右側聲音較多,中間的聲音LR聲道都有,所以將R邊訊號反相再左右聲道相加時,裡面共同收到的中間聲音會被抵消掉。在真實狀況下,很少有聲音是極左極右側的,所以多多少少聲音都會有相加乘或抵消的狀況,只是程度不一,不像中間共同都有的聲音被抵消掉。

raw-image

結果變成

raw-image


消雜音的原理就是運用反相的原理去取樣一段雜訊,讓它反相後加回原來的聲音檔,產生相位抵消作用。所以這段取樣的雜訊需是有足夠代表性且時間夠長才能方便做抵消動作。若雜訊只是偶發事件,每次發的時間長短音量頻率都不同,它就很難當為取樣的樣本,要消除這樣的雜訊是不太可能的。



上面解釋的圖也許不是最好方式,不過目前我也只能想到這樣說明會好懂些。

說到消雜音的需求,一般會想消雜音的人有幾種:

  1. 錄音時環境或器材操作不好,背景雜音很多
  2. 想把現有的樂曲消去人聲
  3. 消除環境音或器材本身雜訊

1與3其實很像,但我特別分開寫是因為在專業領域中,背景環境”空”音,或遇上訊噪比(S/N比)不佳的器材時(如舊式盤帶、錄音帶等),為了要讓主體的聲音更清楚,以前在影視後製或唱片mastering時就有De-Noise這件工作,但這種雜訊是持續存在且低音量的,消除這類雜音必需採樣一段雜訊,然後小心地用反相原理去跟原始錄音做抵消,但不管怎樣抵消,就像是在一杯咖啡裡不小心加錯胡椒粉,就算用力撈,想盡辦法把粉過濾出來,咖啡也不見得會是原來的咖啡,多多少少會變調,而這過程是很繁複,一步一步很小心去做的。所以像以前在母帶室用Sonic Solution程式很出名的NoNoise功能消早期的盤帶雜訊時,光要找到最清楚的雜訊取樣就得花些功夫,然後要不停試參數哪個效果較好?讓錄音被破壞的程度最少,雜訊能降到最佳程度…..往往試驗一次電腦都得跑很久~是一項耳力與耐心的考驗。這是唱片圈在處理雜訊的狀況。

影視後製上也有消雜訊這件事,原因來自收音的環境常是不可控制的,會有風扇聲、馬路車流聲、風聲、發電機聲…..等等各種雜音,所以收音時常會收一段拍攝地點的環境音,事後若需要時可同樣用反相原理來降低雜訊,或者是環境音在剪接不連貫時可拿來修補環境音。環境若真的太吵雜,也只好事後請演員或主持人配音處理,所以很多影片免不了事後配音這件工作。

以上講的是3的狀況,至於1是工作室最常被諮詢的消雜音工作,通常我會先請對方寄個錄音片斷給我判斷是能救或不能救,但常發現他們指的雜音包括人群吵鬧歡呼聲、麥克風或週遭東西碰撞聲、車輛經過聲等非持續穩定發生、也非特定頻率的偶然雜音,這種雜訊是沒救的,要修它們得花超多工夫,還不能保證修出來是能聽的,若硬要去消雜音很大機率會讓整個錄音主體被破壞。比如說唱歌中突然有人鼓掌,若硬是將它音量降低,定會讓原來唱歌聲音跟著變小,若是砍鼓掌的頻率,歌聲某些頻率跟鼓掌聲是相近的,硬砍也會把歌聲頻率相同部份砍掉,結果消完這些鼓掌聲後,歌唱聲也變樣不能聽了。

2的情形常是在無法取得伴唱音樂時,不得已去做消去人聲的處理。通常以流行音樂來說,多軌混音的主唱聲音錄製時是單聲道,且擺在音場正中央的,爵士鼓的大小鼓跟貝斯也幾乎都擺正中央,所以在做消人聲時,將左或右其中一軌做反相,相加出來後,這些正中央的聲音就會被抵消掉。理論上應是如此,但實際上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為什麼呢?因為你混音會加入空間效果器去模擬聲音空間呀!這些東西就不是單聲道只擺在中央,所以儘管做了反相,立體聲的殘響卻還是在,所以這種所謂的去人聲也只是將人聲音量降低,但做的同時也把大小鼓、貝斯等位於中間的聲音降低,整個混音會變得有很多殘響,除非你能拿到分軌把大小鼓、貝斯加回去(拿的到分軌就不用做去人聲這種事了!),不然也只是在頻率上加強某些、減少某些,讓這結果好聽點而已。現在有些軟體plug-ins專做去人聲或去空間殘響都是運用這種相位抵消原理,不過我還是得重申:這是逼不得已時使用的權宜之計!絕不是正道!還是去拿到伴奏帶或分軌吧!

P.S. 本文是從舊部落格搬來,寫作時在2016年,現有新的技術可更有效處理雜音,有更新的文章【聲音的黑科技】,也歡迎有興趣的人移步閱讀。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爵色音樂工作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zzer聲音研究室的沙龍
29會員
25內容數
2024/05/22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Thumbnail
2024/05/22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Thumbnail
2022/08/10
無線麥被干擾或斷訊最常見的問題與成因 天線要怎麼擺設? 使用無線設備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2/08/10
無線麥被干擾或斷訊最常見的問題與成因 天線要怎麼擺設? 使用無線設備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1/10/23
不論是CD、數位音樂或唱片,任何有聲音樂出版,製作過程都會聽到要申請ISRC這個東西,多數人只知它跟版權有關,到底它是什麼?應用在哪裡?要怎麼申請?怎麼寫進去或查詢?以下來談談ISRC,以及與母帶製作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2021/10/23
不論是CD、數位音樂或唱片,任何有聲音樂出版,製作過程都會聽到要申請ISRC這個東西,多數人只知它跟版權有關,到底它是什麼?應用在哪裡?要怎麼申請?怎麼寫進去或查詢?以下來談談ISRC,以及與母帶製作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Podcast錄製剪輯系列技術文章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一篇文章中把剪輯還有降噪兩大重要技術問題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而現在這一篇的重點就會著重在音質的提升,以及不同集數間的音量標準化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開啟自己的Podcast之旅: ),創作很多很棒的作品喔!
Thumbnail
Podcast錄製剪輯系列技術文章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一篇文章中把剪輯還有降噪兩大重要技術問題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而現在這一篇的重點就會著重在音質的提升,以及不同集數間的音量標準化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開啟自己的Podcast之旅: ),創作很多很棒的作品喔!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 : 音色使用技巧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音樂創作技巧回顧 : 音色使用技巧 - 01 -「我要藉由不同的時空背景,單純用欣賞的角度去吸收已經遺忘的養分,重新為今日的自己施肥灌溉!」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記錄Podcast《吉白職場》節目製作剪輯音檔流程,採用Audacity軟體剪輯,MAC與Windows作業系統皆可使用且有免費版本,適合新手。SOP: 1.錄音、套模板音效 2.正規化 3.噪音抑制 4.喀嚦聲移除 5.響度正規化 6.轉出mp3音檔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記錄Podcast《吉白職場》節目製作剪輯音檔流程,採用Audacity軟體剪輯,MAC與Windows作業系統皆可使用且有免費版本,適合新手。SOP: 1.錄音、套模板音效 2.正規化 3.噪音抑制 4.喀嚦聲移除 5.響度正規化 6.轉出mp3音檔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在家練習的聲音音色到了練團室又整個不同了,而上了舞台之後又跟家裡和練團室大不相同,無法保持穩定的音色,也影響到了演奏的表現。 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些為什麼我們聽到聲音會不一樣的原因,以及應對方式,讓你的練團跟演出更加順利。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在家練習的聲音音色到了練團室又整個不同了,而上了舞台之後又跟家裡和練團室大不相同,無法保持穩定的音色,也影響到了演奏的表現。 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些為什麼我們聽到聲音會不一樣的原因,以及應對方式,讓你的練團跟演出更加順利。
Thumbnail
現場錄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個不同場地、不同演奏者,加上不同設備搭配,每次錄音都是件新鮮的事,也是個挑戰。小編制的古典音樂錄音很多都只是用一對立體麥克風收錄的,架設麥克風永遠是影響聲音品質、音色、空間感的最重要因素。
Thumbnail
現場錄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個不同場地、不同演奏者,加上不同設備搭配,每次錄音都是件新鮮的事,也是個挑戰。小編制的古典音樂錄音很多都只是用一對立體麥克風收錄的,架設麥克風永遠是影響聲音品質、音色、空間感的最重要因素。
Thumbnail
相位相位,剛開始學習錄音時常聽到別人在講這個詞,到底什麼是相位呢?
Thumbnail
相位相位,剛開始學習錄音時常聽到別人在講這個詞,到底什麼是相位呢?
Thumbnail
從工作室成立到現在,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有人來信詢問是否可以幫他們的重要聲音檔”消雜音”。雖然現在錄音科技進步到數位時代,很多以前的門檻被打破,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但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嗎?錄音中出的聲音問題真的都能消除嗎? 雜訊消除(其實我較喜歡稱之為”降噪”,因為能真的完全消除的狀況很少)是怎樣消除
Thumbnail
從工作室成立到現在,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有人來信詢問是否可以幫他們的重要聲音檔”消雜音”。雖然現在錄音科技進步到數位時代,很多以前的門檻被打破,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但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嗎?錄音中出的聲音問題真的都能消除嗎? 雜訊消除(其實我較喜歡稱之為”降噪”,因為能真的完全消除的狀況很少)是怎樣消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