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具有脈絡的學習--「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現在「閱讀書籍」的行為普遍降低,但「閱讀」的行為還是存在,通常「閱讀」兩個字會比較聚焦在文字上,如果非得將「閱讀」集中在文字,那「閱讀」的行為看似較少,但仍然發生。

若將「閱讀」的定義定得廣義些,「攝取資訊」的行為也是一種閱讀,只是不一定侷限文字,而從網路上攝取資訊,我個人也視為是一種「閱讀」,也就是一種接收資訊的行為,只是網路閱讀跟實體閱讀仍有差異。

大致來說,「知識」如果集結成書,通常會經過作者及編輯的篩選、淘汰,在網路之前的年代,如果有什麼需求,無法問到專業人士,也是多從書籍參考。

現在因為網路太方便了,所以很多人已經捨書本而就網路,但就像剛講的,如果把閱讀視為一種攝取資訊的方式,網路閱讀仍然是閱讀文字。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5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梅洛琳的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洛琳的沙龍
93會員
352內容數
從「寫書」這回事,認識「故事」、「寫作」、「文章」、「文字」。 從「寫書」這回事,認識「自由工作」、「WFH」、「接案心得」。
梅洛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1
在長期的寫作生涯,我會給自己兩個截稿時間,一個是跟出版社或業主談妥的繳交時間;一個是自己訂的截稿時間。
Thumbnail
2023/10/21
在長期的寫作生涯,我會給自己兩個截稿時間,一個是跟出版社或業主談妥的繳交時間;一個是自己訂的截稿時間。
Thumbnail
2023/10/18
「閱讀」不只佝限於實體書籍,因應現代,「電子書」也是一種考量。以前寫故事,最終目的是出版實體書;現在,創作者得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了。
Thumbnail
2023/10/18
「閱讀」不只佝限於實體書籍,因應現代,「電子書」也是一種考量。以前寫故事,最終目的是出版實體書;現在,創作者得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了。
Thumbnail
2023/09/21
「愛自己」不用帶著愧疚感,而是讓自己的需求或渴望,放到與丈夫、小孩同樣的位置,完全忽略掉自己,不會讓你看起來像聖母,有時候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只適合或只值得你現在的那個位置。
Thumbnail
2023/09/21
「愛自己」不用帶著愧疚感,而是讓自己的需求或渴望,放到與丈夫、小孩同樣的位置,完全忽略掉自己,不會讓你看起來像聖母,有時候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只適合或只值得你現在的那個位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Thumbnail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想要有系統性且較完整化的吸收某方面的知識,我還是比較傾向買書來看,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都好。網路資訊的確很方便,但也因為太多了,所以要有「辨別」的能力……
Thumbnail
想要有系統性且較完整化的吸收某方面的知識,我還是比較傾向買書來看,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都好。網路資訊的確很方便,但也因為太多了,所以要有「辨別」的能力……
Thumbnail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Thumbnail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