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應該時常聽到台灣對於綠能積極發展的相關新聞🤔 在彰化、台中等地外海,更可時常看到風力發電機的設立🌬️ 一座風力發電機,其壽命約為20~25年。但你知道嗎?退役的機器,將瞬間變成大型回收物。為了解決後續的回收問題,許多公司紛紛花費大量心血。就讓我們一同見證離岸發電的新綠色循環經濟吧~
《當離岸發電帶動循環經濟》
作者|姚雲龍
編輯|王琪琇
—
你知道嗎?全球發電已超過1/4來自再生能源,其中風力發電更是排名第二。而臺灣也正在積極發展中,並預估在2025年前達成5.5GW。當蘋果、Google、微軟等大廠,承諾於2025年至2045年間將100%使用綠電,臺灣身為其供應鏈一份子,如台積電、鴻海、可成等也已相繼承諾將配合100%使用綠電。而離岸發電,正是台灣這塊寶島的下一個護國神山,其地緣及政策都十分具有優勢,就讓我們一同了解離岸發電新的里程碑吧~
在進入我們的主題之前,首先我們先看一段統計數據:根據英國頂尖大學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預測,全球的退役廢棄風機葉片,在2030年預計達到40萬噸,2050年則上看200萬噸,相當於需要125座大安森林公園來掩埋,這些不可回收的葉片,卻有違綠電的環保初衷。為了符合綠電原本出現的理念及動機,要如何將退役風機的後續回收及處理工作,降低至低成本、低汙染,以便達成綠色循環經濟的理念呢?其實整座風機有85%到95%是可以回收的,剩下的葉片回收,則面臨巨大挑戰,為此便有廠商構想出「風扇葉片的材料改善」,來解決這項頭痛的問題。
站出來解決這項問題的廠商便是外商西門子歌美颯及本地的上偉集團。風力發電的葉片是由玻璃纖維強化塑膠,也就是FRP所組成,其性質雖然十分強韌,卻無法重複使用,導致後續廢棄時難以處理。而兩家公司透過最新的技術改良──葉片獨立原料的再分解,達成重複利用的效果,大大降低其後續處理的外部成本,並將其原料內部化,更加符合綠電的初衷。
除了大型的風機廢棄處理,小型的電路板也會造成龐大的廢物汙染,根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統計,台灣每一年會產生10萬噸以上的電路板廢棄物,其中先淬鍊出較有價值的貴金屬之後,剩下的部分就很難回收、利用。而北科大便靠著自主研發的技術順利解決這項問題,他們透過將這些萃取後的廢物打成粉末,並加入鹼性液體,用機器攪拌,最後倒進模具中,靜置一小時,固化之後,這便是一塊植草磚。如果將其製作過程與成本與水泥磚來比較,它大概可以節省50%~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相信在台灣創造綠電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其弊端並順利改進,促使我們地球的環境、科技與經濟等發展達成一個完美的平衡,讓每一件事物達成循環經濟,徹底融入到我們生活本身。
—
參考資料
—
歡迎大家於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一19:30準時更新✨
別忘了到我們的主頁查看更多文章😍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