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濕濘的清晨,韓國谷城派出所的警官金鐘久被持續震動的手機喚醒。「有人死了...」電話的另一頭說,揭開了一系列神秘事件的序幕...。(韓影《哭聲》)
哩賀哇賀a̍k ke hó,歡迎來到「中年危機自救會」,我是代理會長阿虹:一個害怕廢到死的阿姨。專題「那些電影沒教我們的事」除分享觀影心得外,也討論電影衍生的雜學。今天我們要看的電影是Netflix上的韓影《哭聲》。
「有爸爸在,會沒事的...」一名父親悲哀的呢喃|《哭聲》(有雷)
韓影《哭聲》,電影中主角金鐘久與女兒秀珍的溫馨畫面。
準備好午餐,打開Netflix,隨手點選了《哭聲》來看,沒幾分鐘我就確定這不是一部適合下飯的電影。這時候才回頭去看簡介,Netflix是這樣說的:「山中小村出現怪病,村民一個個死去,四處動盪不安。一位警察在愛女染疫後,求助法力高強的巫師。」
《哭聲》是2016年5月12日上映的一部韓國懸疑片,由羅泓軫編劇及導演,郭度沅、黃晸玟、國村隼主演。並於第53屆大鐘獎、第37屆青龍電影獎、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第53屆百想藝術大賞拿下多個獎項。
對於喜歡商業片的我來說,這並不是一部好吸收的電影。《哭聲》敘事溫吞,節奏緩慢,即使有兇殺命案、喪屍病患攻擊等橋段,聽覺與視覺的設計都缺少刺激,較為平淡。觀眾的情緒不容易起來,就少有身歷其境的代入感;但因為演員的演技精湛,又讓上帝視角的觀眾忍不住相信,「這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我就帶著這種矛盾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片。一面嫌棄,一面想著「如果是我、我會怎麽做?」我該相信誰?日本人、巫師,神秘女孰惡孰善?
韓影《哭聲》,由左至右分別為警官金鐘久、神祕女子、巫師逸光
有人說,神秘女是「邪靈」,日本人跟巫師逸光是欲拯救村子的正義一方;有人說,神秘女是「天使/守護靈」,日本人跟巫師是惡魔的同夥。由於劇情最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就我看來,倘若有續集,任何一種假設都可以成立,端看劇本怎麽寫(編劇怎麽凹?)。
至於劇名《哭聲》是誰的哭聲呢?顯然是主角金鐘久為救女兒的無力哀號,從無措到崩潰、由瘋狂走進瘋魔,結局當他走進了家裡,大門上的植物(金魚草)逐漸枯萎宛如尖叫骷髏,暗示了他最終也將成為鬼的一分子?
在《哭聲》這部電影中,下雨是常見的元素。影片的開場,金鐘久醒在細雨紛飛的清晨;與同事在警局留守時,兩人被站在門外淋雨的裸女嚇得屁滾尿流;在暴雨中,金鐘久與友人將日本人的屍體丟下山。
《哭聲》的雨營造了懸疑的氛圍、影射了危機,也表現出角色對未知的茫然。電影將開場安排在一場發現在雨中的凶殺案,被害者家屬崩潰的哭聲與處處泥濘的地面,都透露著這部片的不安與絕望。
韓影《哭聲》海報。警官金鐘久來到村中第一個命案發生的現場。吶喊的男人與金鐘久的視線望著同一個方向,他們注視的是誰呢?
不只是悲傷,「下雨」在戲劇中的多種應用
看完《哭聲》,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悲劇為何總是發生在下雨天?」後來仔細想想,這只是我對幽暗細雨的刻板印象。「下雨」在戲劇中的應用,遠不止於表現負面情緒與氛圍。
一場細雨飄落在男女主角重逢的小鎮,它可以是浪漫的。
主角在雨中唱歌跳舞,可以表現對生活的熱愛與自由自在的個性。
領導者在大雨中的慷慨演說,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他的力量和決心。
滂沱大雨中的一場戰鬥,增強了劇情的緊迫與刺激性。
「雨」作為戲劇的經典元素,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營造不同氛圍;可以幫助觀眾代入情緒、推動劇情,或對角色的內心世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增添戲劇性。
關於「雨水」的靈性,神祕學傳說
許多人相信雨水帶有神秘的力量。
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文化裡,多信奉雨神來祈求豐收;雨神同時也會帶來災禍,如洪水與乾旱,古代人民對這位神靈自是又敬又畏。
根據地域以及時代的不同,雨神有許多的樣貌與名字。例如東方的玄冥、龍王,印度的那伽(蛇神)、馬雅神話中的恰克、立陶宛的伯庫納斯、米斯特克神話的雨神叫扎維,阿茲特克的雨神名為特拉洛克。
墨西哥的原住民-瓦斯蒂克族的雨神維拉爾會變換形象,雨季時他是一名年輕人,乾旱季節又變成老人;回到海洋後又變回年輕...是不是非常有趣?
普遍來說,信仰雨神的人們相信「雨水」有滋養、淨化的能力,可以清洗負能量、帶來健康,雨水被視為生命的源泉和神的恩賜,具有象徵性和神聖性。所以有些人相信雨水是有靈性的!可以感知和傳達能量;在一些超自然領域中,人們相信透過雨水可以跟神靈、或鬼魂進行交流互動。(例如泰國佛教僧人,會利用三個月的雨季進行修行,透過跟佛祖、菩薩的祈禱,來得到神明的庇佑。)
不過也有一些比較浪漫的傳說。在日本島根縣出雲市,每逢六月雨季,下的雨水被稱為「緣之雨」,能為人們帶來美好的緣分。真不愧是被稱為求姻緣聖地的島根縣啊!
在雨水的白噪音中,結束這回合
回到韓影《哭聲》這部電影,有些人討論到其中的人性、神性,與魔性;有些人於片中尋找日本人與巫師逸光同為一夥的線索;也有影評針對《哭聲》蘊含的宗教與背景設計有深度解析。電影的趣味性透過諸種假設與討論可見一班。
阿虹我卻只對觀影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悲劇為何總是發生在下雨天?」感興趣...雖然最後發現只是謬問,但在整理資訊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不少樂趣。
「那些電影沒教我們的事」就是一個這樣的專題。衍生的雜學內容,可能跟電影本身有極大的關聯,也有可能是跳躍式的靈光一閃。
在雨水的白噪音中寫完韓影《哭聲》的文章,希望大家看得開心,我是阿虹,一個不想廢到死的阿姨。想要看更多觀影心得與雜學討論文章,記得追蹤、訂閱阿虹的部落格,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們一起討論喔~。下回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