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婦女如何雙全家庭與工作?

職業婦女如何雙全家庭與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現代人提倡男女平權,除了讓女性能自主的探索整個社會結構,也發展出了許多早期女性少見的生活模式,即便今日女性於法律上被賦予與男性相等的權利,但在先天生理條件與約定成俗的社會文化下,仍不斷面臨許多隱藏的阻障,尤其是有了婚姻之後,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成了最大的挑戰,職場壓力加上伴侶關係、經濟規劃以及孩子的教養,經常使得幸福的小船說翻就翻...。

女性,尤其是處在這個看似開放卻又諸多限制的社會中的女性,該如何跨越時代,走出自己的路呢? 以下這些要點,是我們透過系統排列諸多的實際案例,所整理出能協助職業婦女穩定生活再創幸福的幾點小秘訣,您不妨參考看看:


raw-image

1.釋放重男輕女的集體動力

雖說兩性平權已是社會主共識,但在集體潛意識裡,男尊女卑仍影響著許多事物,先不說外在的不平待遇,在許多新時代女性個人的意識底層,亦殘留著男尊女卑的魅影,或是對於這個集體意識盲從的歸屬,表面上是爭取女權的鬥士,實際上卻仍被動力牽引著,對外隨機引發不配得、無法跨越限制、或是受到攻擊與打壓的經歷及體驗,此時,若能透過釋放自身攜帶的集體動力,可以降低及改善這類事件的發生與撞擊,同時也提供女性用不同的視角來詮釋與應對,將原本的阻力逐漸轉化為助力。


2.懂得愛自己的女性身份 善用女性天賦

“男人能做的,我也行!” 許多職業婦女在工作上為了和異性一較高下,往往忘了自己身為女性的條件、天賦與優勢,轉而學習、挑戰男性們基於天賦而擅長的一切,結果不是把自己包裝成銅牆鐵壁、就是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又事半功倍,最慘的是被心儀對象當成鐵娘子哥們,遲遲找不到安定下來的可能性...停!停!停!

你需要給自己一點空間與時間,找回女性優勢的天賦,老天創造不同性別是有其用意的在這個時代女性絕對可以學習&挑戰男性,但沒說得要放棄&遺忘妳與生俱來的優勢,聰明的現代女性懂的雙管齊下,既涉略男性的範疇也不忘滋養內在女性優勢,藉由當代的男女平權氛圍讓自己的內在男女能健全發展,這除了可以協助你在工作上更輕鬆,對於個人身心發展與健全家庭也是非常有助益的!


懂得愛自己的女性身份

懂得愛自己的女性身份


3. 放下投射與認同,尊重男性

在許多心累的職業婦女背後,都有一個她認為無法依靠的男性,甚至在組織家庭之前,就有一個令他無法信任的父親,這往往直接或間接導致她們對於男性的評價低落,事實上透過系統排列觀察到,遇到這樣情況的人經常不是只有這一代,可能上一代、上上代就發生,同時也準備複製到下一代...,在沒有尋求系統排列諮詢找出核心原因之前,可以解套的方式就是試著給予男性(父親)尊重,尊重會產生空間,讓某些責任與義務開始重整,讓事情就有不同的轉機,尊重也能幫助我們覺察,避免把刻板印象投射到職場或其他男性,讓自己無意間在職場上既樹敵又延攬&扛起了過多其他男性的責任,當尊重產生,責任各歸其位,允許該發生的事情發生、該解決的去解決,許多原本看似無解的重擔就在無形中開始轉化了。


raw-image


4.不求完美,盡力足矣

人的時間空間有限,能夠盡力已足矣! 事實上許多顧此失彼的窘境反而是要求完美造成的,真正做到全方面完美的人有如鳳毛麟角,如何在有限的時空裡創造平衡才是生命的藝術家,近年極具知名度,著有《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就指出,她在有了第三個孩子後便放棄了她的“完美收納”,整理已經成為生活次要的目標,因為她意識到,享受在家裡陪伴孩子的時間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事。她說:「我的家現在很亂,但對這個人生階段的我而言,現在運用時間的方式,是在這個時間點最正確的方式。」


raw-image

“ 不完美,但是平衡,並且享受“,正是瀟灑人生的哲學,同時,那所有未完滿的空缺並非一無可取,它反是一個可以好好享受當下與眺望未來的空隙,因此,學習放掉完美、學習給自己留一點空間不僅是職業婦女的成功心法之一,也是每個人面對川流不息的生命極佳的正向態度。


延伸閱讀:什麼是系統排列

學習推薦:系統排列專業課程
個案諮詢推薦:系統排列諮詢個案預約

avatar-img
周道石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孩子是家庭的的鏡子,真實的反射出整個家族的未竟之事,傾聽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將能找到創造家庭幸福的線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周道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去旅遊,在旅館的電梯裡遇見了年輕的一家三口,當時三個人進了電梯之後,小夫妻約莫6歲的孩子似乎心情不好,腳抬起來就一直踢他的爸爸,這時候媽媽開口了:你不可以踢他,他是你爸爸,你要尊重他!你忘了他昨天半夜還煮泡麵蛋給你吃,他很愛你,你要懂得尊重他、和他說聲對不起...
針對現在人手一機的手機時代,瑪莉安老師給出了對應方針:即使孩子沈迷在虛擬當中,記得孩子還是有身體的,父母和孩子的身體連結是重要的,不管是散步還是游泳,在身體的經驗上有越多的在一起,越能經驗父母與他們的同在與連結,幫助孩子喚醒在身體上與生命連結的記憶。
很多人對於創傷的概念,都是關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甚至是成年時期所遭遇的深刻事件,而事實,上當母親還在懷胎時期,創傷就有可能發生了。 在創傷療癒的個案研究裡,發現羊膜穿刺、剖腹生產,都可能對嬰兒帶來影響,而當胎兒離開母親的子宮,從產道出來到剪斷臍帶,也有機會產生分離創傷...就此部分,國外近年來已有學
前陣子去旅遊,在旅館的電梯裡遇見了年輕的一家三口,當時三個人進了電梯之後,小夫妻約莫6歲的孩子似乎心情不好,腳抬起來就一直踢他的爸爸,這時候媽媽開口了:你不可以踢他,他是你爸爸,你要尊重他!你忘了他昨天半夜還煮泡麵蛋給你吃,他很愛你,你要懂得尊重他、和他說聲對不起...
針對現在人手一機的手機時代,瑪莉安老師給出了對應方針:即使孩子沈迷在虛擬當中,記得孩子還是有身體的,父母和孩子的身體連結是重要的,不管是散步還是游泳,在身體的經驗上有越多的在一起,越能經驗父母與他們的同在與連結,幫助孩子喚醒在身體上與生命連結的記憶。
很多人對於創傷的概念,都是關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甚至是成年時期所遭遇的深刻事件,而事實,上當母親還在懷胎時期,創傷就有可能發生了。 在創傷療癒的個案研究裡,發現羊膜穿刺、剖腹生產,都可能對嬰兒帶來影響,而當胎兒離開母親的子宮,從產道出來到剪斷臍帶,也有機會產生分離創傷...就此部分,國外近年來已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