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媽的精神分裂!/《媽的多重宇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母親,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容易有精神分裂感及最經常性角色扮演的生物了!
橫掃無數大獎的《媽的多重宇宙》,我一直到奧斯卡頒獎後、第三次打開,才真的能完全看完它。而且三次都從頭看起,差不多都卡在小蓮第一次在小房間與α威門對話就不想看了,就連第三次也分了四五次才看完。
要說描述「媽的精神分裂」這部電影真是十足的到位,它將「母親」這個角色無時無刻處於精神斷裂的狀態呈現得如此瘋顛,就得如此跳躍,如此搖!但若不是後來我在某一則報導或評論裡,聽見「母親」這個名詞(可能是與楊紫瓊的得獎感言有關),才開始意會到「啊!它是在表現一個母親的狀態。」我應該沒辦法在電影裡忍受「媽的精神分裂」(中文片名就應該叫這個名字才對!)
女性的情緒焦慮從女孩、女人、母親,有各種層次的轉換。這部電影將女孩與母親先切割成兩端,再將還沒進到母親的女人獨立出來。往回看會看見女孩身上那些執拗,一心想在世界的約束裡既是追求自己所想卻又擔心害怕無法達到自己或旁人的目標,而只能待在高跟鞋上小心謹慎的踩著腳下的每一步;往後看則是看見成為母親後想扮演好完美的多重身分,而有著無盡的焦慮以及難以掌控的情緒(自己的情緒)這對本來生性敏感的女性來說,需要無時無刻的繃緊神經,總覺得稍微鬆懈世界就會毀滅!但若是真心將女人從「母親」這個名詞抽離,更多時候,只會造成更多「媽的」緊張焦慮感,她們得花非常大的力氣,或者就這麼需要一部電影,讓自己從多重宇宙裡各自回到原來的世界裡!
除了「媽的精神分裂」之外,那關於「母女」之間的糾糾結結,用了豬八土扒姬(也是媽的女兒)來表現女兒之於母親是種「大魔王」的存在,母親那方明明知道年輕的女孩會有的模樣,卻經常害怕女兒這裡或那裡不符合世界期待,而形成對女孩的約束!(其實是母親自己害怕沒有符合「全世界」想像)
任誰都看得清楚「媽的」妳不要再這樣東怕西怕的,年輕的時候妳都敢勇於選擇了,怎麼進入了母親的角色,就這麼彆扭的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每個宇宙的神?沒有人要妳成為神啊!但也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告訴妳(溫柔的、妳聽得懂的):「媽的,妳就輕鬆點過日子吧!不用那麼會角色扮演(到精神分裂)沒關係。」
但女性天生有某種易感的敏銳度,總是想要用心領神會的「感覺」去揣想整個世界,像女孩總是心裡想著「妳不是跟我一樣從女孩變成女人嗎?妳不是跟我一樣經歷過年少嗎?為什麼妳都不懂我的當下、我的心情呢?」於是母親與女孩或已成年的女人之間,永恆有著那些被拿來大作文章拍成電影寫成故事的愛恨情仇。
我依然很沒有耐性地看完這個由男性寫出來、拍出來的關於媽的精神分裂的故事。原因無他,它也讓我進入了那些媽的精神分裂裡,像生活日常看著母親(或者女人們的)自我糾結,想問她一句:「吼,妳能不能不要那麼難搞!正常點,不要干涉我太多,可不可以就過好妳的生活!想幹嘛就幹嘛去,不要擔心那麼多事,也不用扮演那麼多角色!」(最重要的是,不要拿妳綑綁自己的繩子要我跟妳綁在一起!)
P.S
好吧,這真的不是我的菜,但我還是有好好的看完。
《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2022
導演/編劇:關家永、丹尼爾·舒奈特
主演:楊紫瓊、史蒂芬妮·許、關繼威、珍妮·史雷、岑勇康、吳漢章、潔美·李·寇蒂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6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電視.電影.聽音樂.閱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榮耀」在這裡指的是那些人性中願意互助,即使軟弱也不願意傷害他人的部分,若再更深入的延伸,「復仇」路上看到的那些微光,讓那些受過傷的人,更加能夠感受那些細小的柔軟,在人性隱密之處可能會被遺忘,但未曾失去溫度。
台灣電影能夠把如此日常說得動人,就算是很好的作品了!
戲劇的創作本身脫離不了所在的社會氛圍,戲劇反映了人生,人生也有時候被所觀看的故事情節給左右定位了性別、角色的樣貌。若說韓國影視裡讓人著迷的오빠擁有女性熱愛的溫柔,不如說韓國影視裡,沒有那些傳統對於女性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應該)才是讓人最傾羨的溫柔!
我記得我曾經這麼對686說:「每天看你推書這樣認真,我都會告訴自己也要繼續努力。」
但意外的是,我並沒有覺得它太難看,還是順順的將它看完了。
我雖也同意在與友人飯局上聊到的:「說穿了,這年頭的書就是有錢人的娛樂。」但在迪化街有著豐富台灣歷史的街道上,書店的存在應該算是完整了這個地方從歷史面上所擁有的想像。(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所謂「榮耀」在這裡指的是那些人性中願意互助,即使軟弱也不願意傷害他人的部分,若再更深入的延伸,「復仇」路上看到的那些微光,讓那些受過傷的人,更加能夠感受那些細小的柔軟,在人性隱密之處可能會被遺忘,但未曾失去溫度。
台灣電影能夠把如此日常說得動人,就算是很好的作品了!
戲劇的創作本身脫離不了所在的社會氛圍,戲劇反映了人生,人生也有時候被所觀看的故事情節給左右定位了性別、角色的樣貌。若說韓國影視裡讓人著迷的오빠擁有女性熱愛的溫柔,不如說韓國影視裡,沒有那些傳統對於女性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應該)才是讓人最傾羨的溫柔!
我記得我曾經這麼對686說:「每天看你推書這樣認真,我都會告訴自己也要繼續努力。」
但意外的是,我並沒有覺得它太難看,還是順順的將它看完了。
我雖也同意在與友人飯局上聊到的:「說穿了,這年頭的書就是有錢人的娛樂。」但在迪化街有著豐富台灣歷史的街道上,書店的存在應該算是完整了這個地方從歷史面上所擁有的想像。(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