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科幻小說的心情很複雜,簡言之就是喜歡看但又怕看不懂。喜歡科幻世界的設定,它提供了另一個觀看我所在的現實世界的視角,注入了新的思考可能;但科幻元素對我來說往往都過於專業艱深、難以想像,在沒有畫面、很難讀懂的情況下,最後也只好棄書。
但是《神也鬥不過愚蠢》完全沒有看不懂的問題!除了書名很吸引人外,書中設定的科幻世界相當~相當~有趣!用語簡潔、傳達的概念也很清楚。
簡介提到這本書是作者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生平最心愛的作品,而艾西莫夫自己也說:「就算冒著被指控為超級自大狂的危險,我還是要說,《神也鬥不過愚蠢》是科幻史上寫外星人寫得最精采的、也是我畢生最好的作品,遠超過我的正常水準。我甚至想不透自己是怎麼寫出來的。」
原文小說在1972年出版,台灣則是2021年出版中譯本,距離小說問世50年後的現在,讀來還是好讚嘆作者的世界觀!
◠◠◠◠
小說裡有一段提到德國劇作家席勒在描述聖女貞德的劇作裡說到:「面對愚蠢,就連神也鬥不過。」原文Against stupidity the gods themselves contend in vain, 艾西莫夫即是援用這段話,作為書中各部標題,分別為〈面對愚蠢Against stupidity〉、〈連神也⋯⋯The gods themselves〉、〈鬥不過Contend in vain〉;書名原文則成了The Gods Themselves.
這三部故事不但能獨立閱讀,也能視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閱讀的時候真的超佩服作者的巧思與思考路徑,太強啦!
◠◠◠◠
小說背景約為2070年左右,地球人口僅剩20億,歷經生態與經濟崩潰,需要與外星人交換能源以解除生存危機。小說第一部是我們所熟悉的地球人視角,第二部來到平行宇宙,第三部再度換頻,聊起月球人的生活。
第一部和第二部談的是宇宙間的能源交換。作者創造出一個「換能空間」:地球人發現只要兩個宇宙互換物質,就能建立出一個換能空間來解除生態危機。然而,當時的物理學家發現,兩個宇宙互換物質時會影響兩個宇宙的物理定律(?),若繼續使用換能空間,終將導致太陽爆炸。
可惜的是,不管是地球人或外星人都已習慣仰賴換能空間過著舒適的生活,即使知道持續換能會毀了宇宙,但沒有人願意放棄換能空間回到過去。回應到故事標題,是不是暗指人類的愚蠢(?
◠◠◠◠
說回小說第二部〈連神也⋯⋯〉的平行世界。作者創造出的三種生物體是我覺得最有趣的設定。也可說是因為完全沒料到會在科幻小說裡遇到這麼奇妙又迷人的角色們,所以閱讀時有滿滿的新奇感 ◔.̮◔✧ 喜歡喜歡。
三種生物體分別是理性體、感性體和孕育體。作者打破傳統兩性結合繁衍系統,創造出需要三體結合才能產出新的下一代「三體」的設定。不過,儘管打破兩性,但在描述三體時作者仍使用性別區分,三體也都有各自的性格與天命。孕育體崔特是「他」,一心只想孕育出下一代;理性體奧丁也是「他」,萬事講邏輯;等他們兩個湊一起培養好感情,就會再找到感性體進行連結(對!就是那個連結 ⁄(⁄ ⁄•⁄ω⁄•⁄ ⁄)⁄)。而感性體杜愛則是「她」。杜愛應該是最迷人卻又有點令人擔心的角色,她時常有十萬個為什麼、熱愛思考、排斥連結、也不願像其他生物體一樣曬太陽補充能量,對於自己作為感性體的定位總是充滿疑慮,反而對於理性體的角色以及換能空間充滿興趣。
我在看三體互動的時候一直想到《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大概是因為很難想像三體的外觀,小說只提到理性體的身體不得隨意擴張伸展,感性體則因為身體密度低,很有延伸性,甚至可以滲透入石頭。搭配各自的性格,我只好自己搭配憂憂、樂樂的畫面來閱讀 ◔.̮◔✧
◠◠◠◠
第三部月球人的生活也相當精采,完全不覺得有甚麼突兀或超現實的描述,幾乎要以為書裡的月球生活真實存在。
總之,這本書真的就是一個很有趣的閱讀體驗(想來想去就是有趣這個形容最貼切),讓人在閱讀時充滿想像。
Isaac Asimov ★ The Gods Themselves
☞ 延伸閱讀 ☜
不顧一切的故事!陳宗琛:宛如現實世界的「核能議題」
艾西莫夫一生出版的書將近500本,除了科幻小說,還有數量驚人的科普和人文讀物,題材從物理、化學、生物到宇宙天文,從聖經、莎士比亞、希臘羅馬到福爾摩斯,幾乎無所不寫。 (簡介: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