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耐震補強概述

橋梁耐震補強概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一篇「橋梁耐震補強」專題文章選看引導文,請在以下內容挑選想看的文章觀看

  《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從76年以後經過了幾次的變革,詳細內容表列如下:

  • 76年加入地盤與震區概念。
  • 84年加入韌性設計觀念。
  • 89年因應921地震調整震區劃分。
  • 98年震區劃分改為微分區、加入工址放大係數、加入斷層近域調整因子。
  • 108年修正結構系統韌性容量、修正水平譜加速度係數、總橫力改為等加速度分布。
支承剪力設計地震力需求提高。
墩柱結構設計地震力約提高40%。
基礎結構設計地震力提高約2~3倍。
橋梁耐震補強

橋梁耐震補強


  高公局經過可行性評估,認為國道確有補強必要,於是成就了10年橋梁耐震補強計畫,並借用耐震設計規範訂定原則:「小震可修、中震不壞、大震不倒」為口號。

  以108年新版規範進行檢算,墩柱及基礎強度不符規範處,補強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 增樁擴基:原本基礎為pc樁,增加基樁及鋼管樁數量,搭配基礎擴大及增厚來抵抗增樁造成反力。
  • 支承系統改良:原盤式支承更換為鉛心橡膠支承,以隔震方式來增加橋梁阻尼比,延長震動周期,以降低地震力。

延伸閱讀〈橋樑耐震補強鉛心橡膠支承概述(設計原理)

  • 橋墩混凝土包覆:於柱底受彎矩及剪力較大處,進行混凝土擴柱,並進行側推容量分析(C/D),檢核柱斷面是否符合需求。
  • 橋墩鋼板包覆:與橋墩混凝土包覆原理相似,以鋼板對柱體加勁,適用於圓柱。
  • 防落橋機制:增樁擴基墩位增設鋼止震裝置,補足支承剪力不足。鉛心橡膠支承墊柱位除增設鋼止震裝置,亦於單元間設置連接鋼梁,防止單元間側向位移不同步,另原預力吊梁位置增設混凝土止震塊。
基樁適用於河川工地防止沖刷。
鉛心橡膠支承相較於單向活動盤支,可抵傳遞車行方向地震力,故原單向活動盤支墩位可分攤地震力,垂直車行方向因單向活動盤支原本就可以傳遞地震力,故無分攤作用。原單向活動盤支墩位之基樁位置亦設置於車行垂直方向
隔震:結構底部透過隔震機制與地表隔開,間接增加阻尼比。
減震:結構物外加阻尼,底部未與地表隔開。
側推容量分析:以結構分析程式給虛擬模型側向力,看是否符合韌性要求。

因應上述增樁擴基作業,開挖擋土型式分為以下幾種:

  • 鋼板樁:基礎周圍打設鋼板樁,開挖後架設型鋼橫擋及水平支撐。
  • 預壘樁:利用單根鑽頭掘土後放入鋼筋籠灌漿,或採用鑽堡採用小口徑鋼管對接,降低施工需求高度,加勁方式與鋼板樁一致。
  • 預力地錨或對拉:單邊施作擋土支撐時,導致無法以水平支撐施加預力處,可以採預力地錨方法施作。另匝道處可直接洗孔至匝道另一側進行預力對拉。
  • 環形鋼板:類似沉箱方式,將環型鋼片透過開挖沉入地下,應力作用類似隧道,垂直外力轉成鋼板內壓力,環形鋼板變形方式為圓半徑減少,可有效抵抗變形,但因鋼板厚度較薄,開挖容易造成鋼板接合處散掉,成效不彰。

主要結構物及附屬設施應留設足夠間隔:

《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與《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對於地震分級描述內容一樣但字眼不一樣。

《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地震力分為I、II、III級,分別對應《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之中小度地震、設計地震、最大考量地震。

中小度地震:回歸期約30年之地震,其50年超越機率約為80%左右。
設計地震:回歸期475年之地震,其50年超越機率約為10%左右。
最大考量地震:回歸期2500年之地震,其50年超越機率約為2%左右。
因結構物生命週期約50年,故以其作為超越標準。

  橋面板伸縮縫等附屬設施留設間隔,以中小度地震力造成位移為計算參數,橋梁單元間與橋台間之留設間隔以設計地震力造成位移為計算參數,鉛心橡膠支承最大位移以最大考量地震力造成位移為計算參數。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2.16.2節有說明:建築物留設間隔以設計地震力造成位移計算,並考量建築物同時發生最大位移機率,以結構物彈性及韌性參數進行折減。

延伸閱讀:〈橋樑耐震補強施工架結構計算

延伸閱讀:〈橋梁耐震補強擋土支撐計算(含施工細節)


如果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請按下愛心、追蹤作者、留言



avatar-img
破除職場迷思及提升個人價值
102會員
242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這次剛好藉由大直建案導致鄰房地基掏空案件,來介紹擋土支撐的一些專業原理。 土木業與地下室開挖主要的技師證照有三種: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結構技師,三種證照的技師對於開挖的力學原理都有涉略,土木技師比較擅長的是施工品質的管理、大地技師比較擅長的是土壤的性質以及擋土支撐的配置,結構技師比較擅長的結構物的
這篇來詳細介紹AC的施工細節,包括駐廠以及現場施工的要點。 也是彙整我在園區開發的一些施工經驗。 AC用粒徑分布可以區分成粗級配、密級配以及開放級配,其他還有改質型瀝青混凝土,目前對粗級配以及密級配比較熟悉,開放級配用在高速公路的摩擦面層。 AC與RC一樣品管都有分廠內以及現場施工,如果契約要求人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這次剛好藉由大直建案導致鄰房地基掏空案件,來介紹擋土支撐的一些專業原理。 土木業與地下室開挖主要的技師證照有三種: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結構技師,三種證照的技師對於開挖的力學原理都有涉略,土木技師比較擅長的是施工品質的管理、大地技師比較擅長的是土壤的性質以及擋土支撐的配置,結構技師比較擅長的結構物的
這篇來詳細介紹AC的施工細節,包括駐廠以及現場施工的要點。 也是彙整我在園區開發的一些施工經驗。 AC用粒徑分布可以區分成粗級配、密級配以及開放級配,其他還有改質型瀝青混凝土,目前對粗級配以及密級配比較熟悉,開放級配用在高速公路的摩擦面層。 AC與RC一樣品管都有分廠內以及現場施工,如果契約要求人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