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差:第三卷底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取名叫「參差」,是因為這捲裡面囊括了太多不同的主題。

  拍完這捲後希望,以後可以是一個月一捲的習慣在拍,旅遊另計。縱使現在的底片真的稱不上便宜,但我曾經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你今天連按下快門都要因為被金錢左右而猶豫不定,那拍照還有什麼意義?是啊,底片對我來說本來就定位成紀載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太刻意去追求構圖跟光線,大多都是看到某些東西的當下而決定紀錄。

  每張照片不用一定要讓大眾認為是好看的,對自己富有意義即可。



raw-image

#37_01

家裡住在六樓,從電梯門出來有一扇大窗戶,視野遼闊,可以看到下面來往的行人。這張應該是早上拍的吧,陽光會會慢慢地,依次把對面的每一棟大樓打亮。


raw-image

#37_05

之前某個老師聽到我住溫州街時跟我說,溫州街變很多很商業化,我覺得這句話很奇怪。住了十幾年的地方,在我看來只是逐漸跟著時間變成那個當下它最適合的樣子,不需要為此嘆息。


raw-image

#37_07

家裡住的是舊台大教職員宿舍拆除後,原地再起的老公寓,特色是回字形的樓房格局和狹長的迴廊。陽光時常會從這扇霧面玻璃透進來,在牆壁上照出一個梯形。我很喜歡。


raw-image

#37_08

系棒是歷史系我唯一會去看的系隊,系上少數兩個關係比較熟的都是棒球人,雖然每次去看球他們好像都沒贏過,但至少他們看起來還是很有熱情。這張照片裡的威寶看起來好像教練,希望他練球的出席率可以再加油一點。


raw-image

#37_09

儘管大部分都是輸球的,不過每次有閒去河堤看系棒比賽都會是晴天。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都挑晴天去,而且下雨他們就延賽了。


raw-image

#37_13

三月的某一天去烏來的德拉楠實小採訪,這兩個原住民妹妹中年級,卻能對我拋出的問題應答如流。他們很了解身為原住民,身上所乘載的文化意義,也真心對自身的文化帶有熱忱。這是都市小孩永遠沒辦法具有的特質,甚至我在聽完錄音檔後,覺得他們口語表達的水準跟想法都已在同年齡層之上。


raw-image

#37_14

德拉楠實小內搭建的泰雅族傳統獵寮。德拉楠實小在烏來老街還要往山裡深入十六公里的地方,在李貌岸部落中。那是一個很清淨,很純樸,待起來很舒服很平靜的地方。


raw-image

#37_16

身為一芥俗人,看到烏來瀑布還是要拍一下的。


raw-image

#37_18

每次經過景平路,都會覺得很壓抑。巨量的車流跟車陣,還有頭上的交流道,每次都覺得壓得自己喘不過氣。加上囤積在路上沒辦法往外擴散排出的油煙,更難受了。


raw-image

#37_19

還是希望能在花期結束前,多留幾張櫻花的影子。這株櫻花樹在新光路上,是這陣子看過很多政大附近的櫻花樹後,我覺得最美的一株。可惜我沒有把它的美拍出來。


raw-image

#37_24

宥方去日本前的最後一次見面,跟曹老師三人一起去吃澳森,吃完去Draft Land在新光三越旁的店面喝酒,解散前請路人幫我們拍了一張。嗯......很明顯地,看來我們永遠不能相信路人的技術。


raw-image

#37_25

我的房間,這捲最喜歡的照片。其實這張是意外的收穫,當初拍得時候太陽光是罩在整個床上,拍完後才發現這樣的話照片好像會沒有亮暗部,凸顯不出光影。不過謝謝傻瓜相機自帶對比拉高,沒有照到陽光的地方是確實沒有陽光了。


raw-image

#37_26

萬壽橋頭,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偷偷跟大家說這個路口的警察很多的,要滑手機、闖紅燈、違規左轉的話,建議你各位眼睛是放亮點。話說這張的畫質也太好了吧。


raw-image

#37_27

每個暑假四個星期,每個寒假兩個星期,再加上每天至少一次,這從綜院旁邊進入操場前往體育館幾乎已經是一種日常。當然,這種日常就需要被記錄下來了。


raw-image

#37_28

又是某一次的採訪,去到碧潭的一間廟訪問廟方人員,臨走前逛了一下順便拜拜天公保佑身邊的人。其實一直都蠻喜歡逛廟跟拜拜的,雖然不知道每次在心中默默跟神明講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真的傳達到祂耳裡,但至少這樣的溝通能夠帶給我安定。


raw-image

#37_35

有時候拍到後面會忘記自己有沒有拍過重複的東西。像是我就忘記前面有沒有拍過櫻花了,所以又拍了一張。對了,我曾在這棟大樓樓下目睹瘦子走裡面出來跟人抽菸。


raw-image

#37_37

我覺得以後可以有某一捲的內容是專門拍攝自己在騎車時所看到的東西,那應該會蠻有趣的。而且路中間的視角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拍到的。這張如果當時再往下一點往前一點可能就會很好,但那樣太過侵略了。


相機:Konica 現場監督 28 WB

底片:Kodak ColorPlus 200

沖掃:紫羅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wn Yu的沙龍
7會員
9內容數
底片相機鏡頭下的日常生活,淡雅並真摯。
Shawn Y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1
  雖然曾經說過對 200 度底片沒有很有愛,但考慮到消費級彩色負片只剩 Kodak Gold 200 還沒拍過,於是決定再給 200 度系列一個機會,如果這支還是不中意的話那之後就只拍 100 度。
Thumbnail
2023/08/01
  雖然曾經說過對 200 度底片沒有很有愛,但考慮到消費級彩色負片只剩 Kodak Gold 200 還沒拍過,於是決定再給 200 度系列一個機會,如果這支還是不中意的話那之後就只拍 100 度。
Thumbnail
2023/07/09
  這卷除了一般的紀錄生活之外,有特意去追求某些在生活上偶然發現的光線與影子,拍了一些自己很滿意的構圖,整體來說這卷的拍攝狀況非常理想,不過也比平常花了更多一點時間才拍完就是。
Thumbnail
2023/07/09
  這卷除了一般的紀錄生活之外,有特意去追求某些在生活上偶然發現的光線與影子,拍了一些自己很滿意的構圖,整體來說這卷的拍攝狀況非常理想,不過也比平常花了更多一點時間才拍完就是。
Thumbnail
2023/05/04
顧名思義,這捲的手不知道犯了什麼病,在控制拍攝水平上出了一些問題。  
Thumbnail
2023/05/04
顧名思義,這捲的手不知道犯了什麼病,在控制拍攝水平上出了一些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取名叫「參差」,是因為這捲裡面囊括了太多不同的主題。
Thumbnail
取名叫「參差」,是因為這捲裡面囊括了太多不同的主題。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與攝影最初的相遇,是和大學同學一起出去玩開始,直到研究所時期全力發展畢制,總覺得攝影是自己的事,有人在旁邊變的靜不下心,就很少揪人拍照了。 一直到今年(2022)遇上生活與事業上的轉折,我才再度拾回 #帶著相機寫日記 的舊習慣,而且主動尋求陪伴。 自己拍照的時候,舒服、自在,沒有收穫也行。
Thumbnail
與攝影最初的相遇,是和大學同學一起出去玩開始,直到研究所時期全力發展畢制,總覺得攝影是自己的事,有人在旁邊變的靜不下心,就很少揪人拍照了。 一直到今年(2022)遇上生活與事業上的轉折,我才再度拾回 #帶著相機寫日記 的舊習慣,而且主動尋求陪伴。 自己拍照的時候,舒服、自在,沒有收穫也行。
Thumbnail
今天取了很多剪片的素材超滿足~ 果然出門能記錄的東西更豐富 充實的一天 我拍了很多風景照喔 Apres la pluie, le beau temps. 放這裡給大家欣賞一下
Thumbnail
今天取了很多剪片的素材超滿足~ 果然出門能記錄的東西更豐富 充實的一天 我拍了很多風景照喔 Apres la pluie, le beau temps. 放這裡給大家欣賞一下
Thumbnail
為了節儉,我和摯友A經常一起購買一整組底片,我們的親密感也因為這些色溫一致的顯影增添了許多。住在同個地區的那陣子,連底片都是一起送洗的。有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出遊,拍著同一個牌子的底片,備用的底片也是同樣的那卷富士彩色負片。
Thumbnail
為了節儉,我和摯友A經常一起購買一整組底片,我們的親密感也因為這些色溫一致的顯影增添了許多。住在同個地區的那陣子,連底片都是一起送洗的。有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出遊,拍著同一個牌子的底片,備用的底片也是同樣的那卷富士彩色負片。
Thumbnail
「把自己歸零,從心出發 不斷的練習、再練習,不要急。」
Thumbnail
「把自己歸零,從心出發 不斷的練習、再練習,不要急。」
Thumbnail
其實當初很簡單,只是路過的時候 覺得很像香港,剛好與朋友也很喜歡線條明確的建築,不管是局部拍攝,或者long景,都很好看。 就這樣,我們輪流的過馬路。 相較於攝影的本科學識,我是遠不如我的朋友的,不過學問是死的,頭腦是活的。 這就是很有趣的地方,以往可能在拍與被拍之間,我是被拍比較多,但這也是
Thumbnail
其實當初很簡單,只是路過的時候 覺得很像香港,剛好與朋友也很喜歡線條明確的建築,不管是局部拍攝,或者long景,都很好看。 就這樣,我們輪流的過馬路。 相較於攝影的本科學識,我是遠不如我的朋友的,不過學問是死的,頭腦是活的。 這就是很有趣的地方,以往可能在拍與被拍之間,我是被拍比較多,但這也是
Thumbnail
2020/12/12 建國眷村踏訪
Thumbnail
2020/12/12 建國眷村踏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