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高樓多的地方比較熱?如何在都市中找到相對涼爽的地方買房子?

為何高樓多的地方比較熱?如何在都市中找到相對涼爽的地方買房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高樓聚集越多的區域,比較熱? 因為都市的"熱島效應"
raw-image

首先,白天時在都市中高樓大廈密集,每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白天吸收太陽的熱,建築物越多,聚集的熱量越多,加上柏油道路也吸收著熱量,就像一個悶燒鍋,溫度越來越高!

入夜後,這些白天吸收的熱,慢慢放熱,所以這區域氣溫相對於建築物較少的區域,溫度較高!

這些高溫的都市區溫度上來說相較於周圍低溫的郊區(比如公園綠地區,或農村地區),就像一座發熱的島,就是所謂的"熱島效應".

事實上國外都市化的城市,已研究許多方法試圖解決或是緩解"熱島效應"這個現象.

比如,在新的城市造鎮計畫時,會事先規劃給"風"走的廊道,稱為風廊! 這個廊道的方向和寬度,會依據季風來的方向和城市的道路走向一併規劃!

那麼在台灣都市中的我們如何在擁擠的都市裡找到有風流過的好房?

想住在涼爽的地方如何尋找風? 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把熱帶走,是涼爽的地方

在白天時因為地表受熱時不均勻,所以產生溫度差,自然風則會從低溫流向高溫,因為這個氣流流動,所以河流,公園,綠地這些低溫的地方就會產生涼風往街道方向吹,帶來涼爽!

要在舊都市中找到涼爽的地方,可以找每個鄰里會有的公園,河道或是學校設施,大學周邊,這些地方會是建築物棟距較大,建築物低矮,綠化多,氣溫低的區域.

另外,建築物的棟距較大時,通常風會順利通過,就會帶來涼爽;相反的,建物棟距小,風就不容易通過,甚至會有沒有風的狀態,就是通風不良的區域!

所以在找房子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這房子的地點是否有風流動.

城市中的公園或鄰里公園都是都市中相對低溫的區域

城市中的公園或鄰里公園都是都市中相對低溫的區域

除此之外,還有哪裡可以找到有風的房子?

重劃區新建案找尋有風有景觀的地方

也因為這樣水岸公園第一排通常是建商行銷建案常拿出來的賣點,除了有超級景觀以外,其實,也可以享受風帶來的涼爽,但這些建商通常會利用容積移轉將面公園的戶數做到最大,成為所謂的豪宅.

但,城市規劃上已經著手管制這樣的問題,在新開發的地區像是板橋江子翠北側重劃區,就是新北市第一個 風環境管制區 ,在一定規模的基地下針對建築物的立面寬度管制,垂直河岸道路做退縮等措施!所以在新的造鎮計畫下,對於區域的風環境已經納入規畫,確保河風可以順利吹進巷道街區.像這樣的地區通風會是良好的!







avatar-img
Irene Chuang的沙龍
16會員
26內容數
在台北的留美文藝女建築師,在建築業累績了多年經驗,規劃私人建案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包括形形色色的業主,營造商,和技師,紀錄著一棟棟建案從設計到興建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rene C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什麼?!要用筏式基礎?那不是很貴嗎?" 老闆突然提高聲量 最近在跟業主說明這案廠房需要用到的基礎型式時,向業主說明, 由於這案有一半的建築物面積開挖地下一層樓,加上地質鑽探的鑽探結果分析後,以及我們這棟廠房每層樓的設計載重做到最大,因此會建議全面使用筏式基礎作為這案子的基礎. 原來業主會有這個反應
前幾週遇到一個案件諮詢,詢問室內裝修審查申請做套房使用,業主是一個年輕人咬著牙買下一間公寓,打算隔出三間套房,一間自住另外2間出租,所以需要申請室內裝修審查!原本沒有打算申請室內裝修審查,但施工中被檢舉查報,因此不得不來諮詢審查的事情! 依據雙北市及桃園市的規定,如果新增衛浴設施或增加房間數,那麼
一塊地如果要蓋任何建築物,將來的生活汙水需要有地方排出去,如何判斷需不需要特別處理排水的問題取決於這塊土地的位置! 通常,一塊地需要先查詢土地位置是屬於都市計畫區內或是非都市計畫區. 都市計畫內的土地一般已有公共設施,馬路,排水溝都已經完備,生活汙水由自設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連接公共下水道. 但非
每回報價給業主,都會遇到業主想要給予最優惠的價格,這其實是理所當然會要面對的事!只是每回遇到還是會想著該如何站在對方立場以及自身成本估算間的平衡問題. 每每報價時,每個業主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基本上我的回應會是說明價錢的估算基準是業界合理的報價,以及詳細工作項目內容.只有越詳細讓業主了解他們付出的金錢
最近遇到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件展開,包括執行到一半且已經掛件的案件地主賣掉土地,新的地主想了解建案是否持續做下去或不做. 另一案的老闆對於建築法規有疑問,必須很努力的一條一條法規解釋讓老闆充分了解. 我每每遇到一個問題,都秉持的精神面對它解決它! 這邊分了幾個課題: 1.原地主問我: 建案已經掛件,地
當建築規劃到一定程度時,難免被業主問到這個問題? 這裡有幾個部分需要了解, 1.牽涉到建築物的主要構造: 是 鋼筋混凝土( RC) or 鋼骨(SC) or 鋼骨鋼筋混凝土(SRC) 通常建築師會依據業主需求以及功能規劃. 不同構造造價就不同. 但一般來說造價高低會是 鋼筋混凝土RC<鋼骨SC<鋼骨
"什麼?!要用筏式基礎?那不是很貴嗎?" 老闆突然提高聲量 最近在跟業主說明這案廠房需要用到的基礎型式時,向業主說明, 由於這案有一半的建築物面積開挖地下一層樓,加上地質鑽探的鑽探結果分析後,以及我們這棟廠房每層樓的設計載重做到最大,因此會建議全面使用筏式基礎作為這案子的基礎. 原來業主會有這個反應
前幾週遇到一個案件諮詢,詢問室內裝修審查申請做套房使用,業主是一個年輕人咬著牙買下一間公寓,打算隔出三間套房,一間自住另外2間出租,所以需要申請室內裝修審查!原本沒有打算申請室內裝修審查,但施工中被檢舉查報,因此不得不來諮詢審查的事情! 依據雙北市及桃園市的規定,如果新增衛浴設施或增加房間數,那麼
一塊地如果要蓋任何建築物,將來的生活汙水需要有地方排出去,如何判斷需不需要特別處理排水的問題取決於這塊土地的位置! 通常,一塊地需要先查詢土地位置是屬於都市計畫區內或是非都市計畫區. 都市計畫內的土地一般已有公共設施,馬路,排水溝都已經完備,生活汙水由自設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連接公共下水道. 但非
每回報價給業主,都會遇到業主想要給予最優惠的價格,這其實是理所當然會要面對的事!只是每回遇到還是會想著該如何站在對方立場以及自身成本估算間的平衡問題. 每每報價時,每個業主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基本上我的回應會是說明價錢的估算基準是業界合理的報價,以及詳細工作項目內容.只有越詳細讓業主了解他們付出的金錢
最近遇到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件展開,包括執行到一半且已經掛件的案件地主賣掉土地,新的地主想了解建案是否持續做下去或不做. 另一案的老闆對於建築法規有疑問,必須很努力的一條一條法規解釋讓老闆充分了解. 我每每遇到一個問題,都秉持的精神面對它解決它! 這邊分了幾個課題: 1.原地主問我: 建案已經掛件,地
當建築規劃到一定程度時,難免被業主問到這個問題? 這裡有幾個部分需要了解, 1.牽涉到建築物的主要構造: 是 鋼筋混凝土( RC) or 鋼骨(SC) or 鋼骨鋼筋混凝土(SRC) 通常建築師會依據業主需求以及功能規劃. 不同構造造價就不同. 但一般來說造價高低會是 鋼筋混凝土RC<鋼骨SC<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