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電子材料事業群的求職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在電子半導體業蓬勃發展,到底怎麼發展? 目前到底有哪一些公司,以目前供應鏈來講,高階市場幾乎被美商歐商日商給盤據,如:研磨液體,而半導體光阻是場幾乎是日商,台灣光阻以奇美實業僅能供給面板/封測Bumping使用,無法給半導體晶圓代工用,而半導體晶圓代工只有酸鹼化學液體,主要是清洗用途,才有幾個台商參與。

怎麼樣能加入這些行業呢? 大部分分成3大背景

1. 化工產業方法/製程工程師: 去電子材料事業群做製程工程師

2. 晶圓廠/設備商: 去做實驗室應用工程師,甚至是客戶應用工程師

提供適合的晶圓廠解決方案

以下是目前半導體/電子材料:

美商/歐商

1. 杜邦陶氏化學:

合併羅門哈斯,目前還增加Slurry, 目前還增加桃園廠post polish clean chemical擴產

2. BASF化學:

成立CMP電子材料[Polish/post polish clean chemical]

目前在桃園觀音為主,事業體不大,主要是傳統石化產品

3. 英特格公司:

合併CMC公司 CMP大部分耗材,主要是Filter和Foup為主

4. 默克集團:

合併Versum公司 高雄路竹擴廠 CMP 研磨液和PVD前驅物

5. 3M公司:

CMP Disk和過濾器

6. 康寧公司:

LCD面板玻璃和5G光纖材料

7.三福/亞東/聯華林德公司

氣體: N2/H2等等

日商

1. 三菱化學: 蝕刻用

2. 富士材料(富士軟片公司): CMP研磨液+ 光阻

3. 住友(住華)化學: 光阻

4.昭和材料(日立化成): CMP研磨液 + 光阻

7. JSR公司: 光阻

8. 信越化學: 光阻

9. 東應化TOK: 光阻

台商

1. 長春集團: TMAM黃光顯影液

2. 李長榮化工: IPA 和濕WET CLEAN液體

3. 奇美實業: 光阻for 面膽

4. 勝一化工: 酸鹼液體

5. 台灣新應材: 黃光顯影+酸鹼液體,面板主要,半導體次要

-----------------------------------------------

總結:

1. 美商/德商: 包辦大量高階半導體耗材/化學品

2. 日商:光阻為主,部分CMP研磨用途市場

3. 台商: 半導體顯影/清洗市場

4. 化工產業製程工程師可以加入電子材料行業任職Process/Process design,半導體晶圓廠/設備商也可以加入電子材料行業擔任FAE/Application Engineer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男輕鬆Talk-產業生涯觀點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學校沒教的半導體產業求職分析 - 半導體 X 跨國工作 X 跨領域
2023/04/05
之前有一篇外國人在台積受訓文章,提到了台灣科技業/園區狀況,也從一個不同面向看到園區,我只能說不只台積,可能大部分在台灣晶圓廠都有類似生態
Thumbnail
2023/04/05
之前有一篇外國人在台積受訓文章,提到了台灣科技業/園區狀況,也從一個不同面向看到園區,我只能說不只台積,可能大部分在台灣晶圓廠都有類似生態
Thumbnail
2023/04/05
台灣一直是以電子製造是一個多頭的開始,看起是好的開始?那為什麼化學材料系所畢業的學生一直談工作找起來沒方向?那到底業界要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談談化材的就業問題,並特別針對”學用落差”,”轉職出路”討論
Thumbnail
2023/04/05
台灣一直是以電子製造是一個多頭的開始,看起是好的開始?那為什麼化學材料系所畢業的學生一直談工作找起來沒方向?那到底業界要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談談化材的就業問題,並特別針對”學用落差”,”轉職出路”討論
Thumbnail
2023/04/05
最近證交所公布了高薪,除了少數是控股公司[這種都是管理層]才出現極端值,剩下都是IC設計類公司Designer ,薪資幾乎是一般工程師的2甚至3倍,但是非這個領域的IC Designer,到底剩下什麼呢? 天花板應該會在哪裡? 讓我們看一下薪資統計
Thumbnail
2023/04/05
最近證交所公布了高薪,除了少數是控股公司[這種都是管理層]才出現極端值,剩下都是IC設計類公司Designer ,薪資幾乎是一般工程師的2甚至3倍,但是非這個領域的IC Designer,到底剩下什麼呢? 天花板應該會在哪裡? 讓我們看一下薪資統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1997年6月,為台灣設備零組件清洗龍頭,主要以PVD 設備機台零組件精密洗淨及再生服務為主要發展產品,服務客戶主要為半導體、光電產業及太陽能產業,其使用之製程機台零組件精密洗淨及再生處理服務;公司所提供精密洗淨及再生處理服務,可提升設備零組件使用壽命並降低採購新品零組件頻率,
Thumbnail
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1997年6月,為台灣設備零組件清洗龍頭,主要以PVD 設備機台零組件精密洗淨及再生服務為主要發展產品,服務客戶主要為半導體、光電產業及太陽能產業,其使用之製程機台零組件精密洗淨及再生處理服務;公司所提供精密洗淨及再生處理服務,可提升設備零組件使用壽命並降低採購新品零組件頻率,
Thumbnail
之前很多人提到半導體,大多想到電機工程系,的確在半導體是以電路為主導,比如IC Designer,或是EDA等IC設計工具等等,剩下大家就只想到產品/製程整合/製程/設備/品保等等,除了這一些,有什麼是材料/化學/物理等技術分析價值呢?如果唸到這一類科系,什麼機會又能留在台北呢? 首先,半導體材料供
Thumbnail
之前很多人提到半導體,大多想到電機工程系,的確在半導體是以電路為主導,比如IC Designer,或是EDA等IC設計工具等等,剩下大家就只想到產品/製程整合/製程/設備/品保等等,除了這一些,有什麼是材料/化學/物理等技術分析價值呢?如果唸到這一類科系,什麼機會又能留在台北呢? 首先,半導體材料供
Thumbnail
台灣在電子半導體業蓬勃發展,到底怎麼發展? 目前到底有哪一些公司,以目前供應鏈來講,高階市場幾乎被美商歐商日商給盤據,如:研磨液體,而半導體光阻是場幾乎是日商,台灣光阻以奇美實業僅能供給面板/封測Bumping使用,無法給半導體晶圓代工用,而半導體晶圓代工只有酸鹼化學液體,主要是清洗用途,才有幾個台
Thumbnail
台灣在電子半導體業蓬勃發展,到底怎麼發展? 目前到底有哪一些公司,以目前供應鏈來講,高階市場幾乎被美商歐商日商給盤據,如:研磨液體,而半導體光阻是場幾乎是日商,台灣光阻以奇美實業僅能供給面板/封測Bumping使用,無法給半導體晶圓代工用,而半導體晶圓代工只有酸鹼化學液體,主要是清洗用途,才有幾個台
Thumbnail
化學機械研磨(簡稱CMP)技術,可以將晶圓(wafer)的表面研磨成像鏡面一樣光滑。CMP製程會用到研磨液(CMP slurry)、研磨墊(CMP pad)及鑽石碟(CMP conditioning disk)三種材料,本文彙整三種材料的全球主要供應商名單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化學機械研磨(簡稱CMP)技術,可以將晶圓(wafer)的表面研磨成像鏡面一樣光滑。CMP製程會用到研磨液(CMP slurry)、研磨墊(CMP pad)及鑽石碟(CMP conditioning disk)三種材料,本文彙整三種材料的全球主要供應商名單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營收排名前五大的公司依序為美商應材、荷蘭ASML、日商東京威力科創(TEL)、美商柯林研發(Lam Research)、美商科磊(KLA)。我整理了這五家公司過去七個季度(2019Q4及2020Q4至2022Q1)客戶國別佔營收比例的數據,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營收排名前五大的公司依序為美商應材、荷蘭ASML、日商東京威力科創(TEL)、美商柯林研發(Lam Research)、美商科磊(KLA)。我整理了這五家公司過去七個季度(2019Q4及2020Q4至2022Q1)客戶國別佔營收比例的數據,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台灣半導體除了製造世界第一、封測第一,另外今年又多了ic設計4個第一,是哪四個呢?
Thumbnail
台灣半導體除了製造世界第一、封測第一,另外今年又多了ic設計4個第一,是哪四個呢?
Thumbnail
EPN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是利弊互見,不是台美互動更深,就什麼都是利多。
Thumbnail
EPN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是利弊互見,不是台美互動更深,就什麼都是利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