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度,盛產詩人—索馬利文學獎(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非洲大陸東北方的廣闊「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不論是索馬利亞(Somalia)或索馬利蘭 (Somaliland),從19世紀起都歷經了分合不斷的動亂,不僅於19、20世紀英國、義大利殖民時期的索馬利蘭,或為隨後半世紀的民族主義高漲、脫離殖民化、內戰、獨立、獨裁強人等等紛爭與戰火歷程,在在都彰顯了索馬利族裔所承受的顛沛流離。

索馬利族裔的語言 (Somali) 屬於庫希特語系 (Cushitic),廣為分布在索馬利亞、索馬利蘭、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等鄰近國家的周邊區域使用。幾世紀以來,索馬利族裔的飽學之士創作了許多著名的伊斯蘭文學作品,從多首詩歌到伊斯蘭聖訓等不一而足。而索馬利語所產生的文學作品範圍,涵蓋了索馬利亞、索馬利蘭、吉布地、葉門、厄立垂亞、衣索比亞、肯亞,甚至廣擴到了旅居、流亡海外的索馬利族裔的創作。

諾貝爾文學獎熱議人物 努魯丁·法拉赫

索馬利族裔擁有多位傳奇色彩作家,其中以出生於1945年東部非洲義大利屬地索馬利蘭 (現今索馬利亞)、屢獲世界殊榮,被稱為「陷入困境的非洲大陸真正詮釋者之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熱議作家努魯丁·法拉赫 (Nuruddin Farah) 最具盛名。

「沒有一位小說家能夠像法拉赫一樣,如此深刻描寫非洲婦女為爭取平等所經歷過的掙扎苦鬥!」《今日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 Today) 期刊如此評論;即便是奈及利亞籍的「非洲文學之父」欽瓦·艾契貝 (Chinua Achebe) 也曾稱譽法拉赫為「擅長為世界偏遠與悲慘地區發聲,更直指我們所熟悉的內心世界!」

被稱為「陷入困境的非洲大陸真正詮釋者之一」的索馬利亞作家努魯丁·法拉赫(Nuruddin Farah)。(影像出處:Simon Fraser University Public Affairs and Media Relations, 2012, Flickr)

被稱為「陷入困境的非洲大陸真正詮釋者之一」的索馬利亞作家努魯丁·法拉赫(Nuruddin Farah)。(影像出處:Simon Fraser University Public Affairs and Media Relations, 2012, Flickr)

深刻描繪男性主宰社會下的索馬利女性受害者,讓身為男士的法拉赫聲名大噪,受到文學評論家爭相讚譽,從而成為非洲首位女性主義作家,更被列入非洲「第二代」作家代表性人物;他被稱譽為東部非洲最具指標意義文學作品之一的首部英文小說《來自彎曲的肋骨》(From a Crooked Rib, 1970出版),廣義來說,更可稱之為索馬利人所撰寫的第一部小說。

法拉赫這部著作出版後的 1972 年,索馬利語言才以編修過的拉丁字母編纂為其官方文字。在此之前,以「口語詩人」聞名的索馬利族裔,並沒有真正的文學小說。

戰爭、動亂、貧困與遠走他鄉的索馬利文學印記

1974年,索馬利作家法拉塔爾(Faarax M. J. Cawl,也稱 Farah M. J. Cawl) 以索馬利文寫下了索馬利英雄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薩(Mohammed Abdullah Hassan,1856-1920) 所領導部隊與英國、義大利、衣索比亞等殖民列強抗爭戰鬥的小說《無知是愛的敵人》(Aqoondarro waa u nacab jacayl,1974;Ignorance is the Enemy of Love,1982);這著作成為第一部以索馬利文出版的文學經典。塔爾透過傳統口語表達方式來撰寫愛情詩作,微妙展現了口說和文字的等同價值,為非洲小說形塑出屬於自身文化背景的純粹本土樣貌。

多年以來的政治紛擾、戰火蹂躪以及顛沛流離,讓「流亡」(exile) 這個語詞在索馬利文學中,經常以多種體裁呈現,最著名的就是運用小說和回憶錄等方式,其中有不少受到世界矚目與讚譽。相當多知名的索馬利作家,因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流離失所等歷程軌跡,所撰寫的小說曾先後以阿拉伯文、索馬利文、法文、義大利文、英文等來書寫,而這些作品也都陸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問世。

努魯丁·法拉赫以被迫必須無處不為家的流放「游牧」模式,在許多國家之間輾轉徙居、教學、寫作,他深信自己離開索馬利亞的時日愈久,反倒愈能貼近她。除了法拉赫之外,不少索馬利作家也將他們對於生活、歷史、政治、被迫移居和人權困境等,以獨特和激動人心的視角,轉化為吸引世界讀者的豐富精采故事。

對於許多索馬利的作家來說,索馬利區域生活動盪不安,但作家們卻仍持續充滿著生命力量,也十分自豪分享他們族裔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內亂到語言的生態變化,擁有強烈民族意識的索馬利人民,正是支撐自身族裔與文化能夠持續生存發展的力量。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譽為「索馬利莎士比亞」的索馬利詩人哈德拉維(Hadraawi),去年(2022)在馬利蘭共和國辭世。(影像出處:Saaro Arts, 2018 Wikimedia)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譽為「索馬利莎士比亞」的索馬利詩人哈德拉維(Hadraawi),去年(2022)在馬利蘭共和國辭世。(影像出處:Saaro Arts, 2018 Wikimedia)

吟遊詩人的國度

然而,索馬利文學區塊裡,最讓人讚嘆的其實不僅於此,而是這個族裔深植人心已久的詩歌吟詠文化。過往索馬利族裔所歷經過恐怖戰火和貧困顛沛所累積的長期生命流逝印象,除了遮蔽了世人對於索馬利地區的文化和文學豐富性,也忽略了這族裔獨樹一幟的口述語言表達之美,以及索馬利族裔對於詩歌吟詠的熱愛和嫻熟於心。

索馬利族裔曾被加拿大小說家、學者瑪格麗特·勞倫斯(Margaret Laurence, 1926-1987) 稱譽為「詩人國度」(nation of poets);而19世紀的英國探險家理查·伯頓(Richard Francis Burton, 1821-1890)探訪索馬利半島後,也曾在著作《東非的第一步》(First Footsteps in East Africa) 寫下了類似敘述:

「這個國度,盛產詩人……每個人似乎都有他在文學中的地位,就好像已經被一個世紀以來的雜誌所評論過一樣。他們擁有敏銳的耳朵,使他們在和諧詩意的聲韻表達中,獲得最大的樂趣。這裡的每個酋長,都必須擁有經由他部族演唱的讚美詩,並以留下一位詩人來作為對於文學最大的支持。」

而在索馬利族裔的民族主義反抗運動中,口語詩詠就曾扮演極重要的政治社會影響聲浪,著名政治領袖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薩曾以詩歌形式作為政治演說。索馬利歷史學家、著名詩人薩伊德·薩馬特 (Said Sheikh Samatar, 1943-2015)曾提到,如何在一個不識字的社會中,充分運用本土社會的傳統資產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也是一種能獲得政治權力的工具。

2022年8月,被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譽為「索馬利的莎士比亞」穆罕默德·沃薩姆 (Mohamed Ibrahim Warsame,筆名:哈德拉維Hadraawi) 辭世,享年79歲。索馬利社群媒體湧入大批對這位索馬利最偉大詩人之一的致哀弔唁訊息;而同為索馬利族裔的小說家阿卜杜拉赫曼·瓦貝里 (Abdourahman Waberi) 寫道:

「從沒有一位人士的離世,能在廣袤的索馬利語言世界裡,激起如此強烈的情感波動。」

哈德拉維曾代表著一股去殖民化的力量,他激發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覺醒並反抗帝國主義,他的詩歌將世世代代留在索馬利和非索馬利詩歌愛好者的腦海中。

~待續~


本文為作者 陳之華 於《聯合報》副刊「國際文學獎巡禮」專題的邀約文, 同步刊登於 2023/2/26《聯合報》紙本及電子版網站


若喜歡此文,歡迎點擊「小愛心」,也歡迎前往 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專題閱讀其他文章。其他出版專題: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2022/01/25
非洲大城拉哥斯人在網路社群分享自己的點餐經驗,都說一小時只是基本,有人甚至等了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之久。但為何一個全球連鎖速食店家,在西非可以成為如此炙手可熱的餐飲店,讓原本標榜的「速食」反而比高檔法式餐廳更緩慢?而當地人們又為什麼如此樂於買單,願意呼朋引伴、闔家捧場?開一間速食店是什麼大事?
Thumbnail
2022/01/25
非洲大城拉哥斯人在網路社群分享自己的點餐經驗,都說一小時只是基本,有人甚至等了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之久。但為何一個全球連鎖速食店家,在西非可以成為如此炙手可熱的餐飲店,讓原本標榜的「速食」反而比高檔法式餐廳更緩慢?而當地人們又為什麼如此樂於買單,願意呼朋引伴、闔家捧場?開一間速食店是什麼大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逆來順受,生長在歷史的河道旁,屢經摧殘,卻又屢次從身體的每個部分,每根刺上,抽出新芽。
Thumbnail
逆來順受,生長在歷史的河道旁,屢經摧殘,卻又屢次從身體的每個部分,每根刺上,抽出新芽。
Thumbnail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Thumbnail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法國鞏固爾文學獎(le Goncourt),於今天(11月7日)揭曉,在此有幸於第三年來,於第一時間作出分享實踐。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法國鞏固爾文學獎(le Goncourt),於今天(11月7日)揭曉,在此有幸於第三年來,於第一時間作出分享實踐。
Thumbnail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讀毛姆:人性的枷鎖 一個比一流作家更「有用」的二流作家!
Thumbnail
讀毛姆:人性的枷鎖 一個比一流作家更「有用」的二流作家!
Thumbnail
法國成就卡繆的文學,但真正提供他文學養分的,是阿爾及利亞
Thumbnail
法國成就卡繆的文學,但真正提供他文學養分的,是阿爾及利亞
Thumbnail
面對世界仍至少有七個國家,宣判同志行為死刑,大半非洲國家,將同性戀存在視為非法,新銳作家薩爾,仍在艱難逆流中,於保守的黑暗大陸,尋找邊緣生機、新地平線曙光。
Thumbnail
面對世界仍至少有七個國家,宣判同志行為死刑,大半非洲國家,將同性戀存在視為非法,新銳作家薩爾,仍在艱難逆流中,於保守的黑暗大陸,尋找邊緣生機、新地平線曙光。
Thumbnail
繼上月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東非作家,這月英語世界布克獎頒給南非作家,在同一天,法國首要的鞏固爾文學獎頒發給西非作家!
Thumbnail
繼上月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東非作家,這月英語世界布克獎頒給南非作家,在同一天,法國首要的鞏固爾文學獎頒發給西非作家!
Thumbnail
作為黑暗大陸流血流淚的歷史小說,卻也作為非洲奇美煥發的《一千零一夜》,帶讀者穿越文學長河,共鳴探索殖民勢力的《黑暗之心》,還是被殖民百姓的《大河灣》,從強權帝國地獄,直到人民夢想天堂。
Thumbnail
作為黑暗大陸流血流淚的歷史小說,卻也作為非洲奇美煥發的《一千零一夜》,帶讀者穿越文學長河,共鳴探索殖民勢力的《黑暗之心》,還是被殖民百姓的《大河灣》,從強權帝國地獄,直到人民夢想天堂。
Thumbnail
有天,深覺欽瓦.阿契貝之於奈及利亞,就如同西貝流士之於芬蘭,或葛利格之於挪威。 阿契貝打破了非洲人不能也不會寫小說的迷思。1950年代,就以忠於自己的寫作模式,將自身依博族的傳統文化與語言納入作品裡,使它們擁有和殖民地宗主國語言文化相同的地位。他的作品不只改變非洲現代文學,也改變了世界文學的樣貌。
Thumbnail
有天,深覺欽瓦.阿契貝之於奈及利亞,就如同西貝流士之於芬蘭,或葛利格之於挪威。 阿契貝打破了非洲人不能也不會寫小說的迷思。1950年代,就以忠於自己的寫作模式,將自身依博族的傳統文化與語言納入作品裡,使它們擁有和殖民地宗主國語言文化相同的地位。他的作品不只改變非洲現代文學,也改變了世界文學的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