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山海圳 MSTW 07-08(善化車站-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其實很猶豫到底該分類在「親子健行」還是「閱讀是一種參與」的專題,因為這兩者的精神,是重疊的。不過先暫時分類在親子健行之下吧。然後,此次也沒有「親子」,是一名有家室的女性,獨自健行的紀錄(善化車站步行至烏山頭水庫),同時也是為了將來有可能的「親子」健行來探路。這大概是目前人生瘋狂的紀錄(開啟了某個起點):為了說出故事而健行;在健行中思考可以說哪些故事、事後閱讀哪些書。所以,才會猶豫到底該如何分類。


健行日期:2023年3月29日
距離:17.36公里
計時:6時33分8秒

第一次知道「山海圳」這個名詞,是在臉書河道有關登山的粉專上。7日半完成山海圳縱走之類的主題,有陣子沸沸揚揚的。樟之細路、淡蘭古道、浸水營古道、能高越嶺、合歡越嶺、八通關等等,是我有接觸的。

查了「山海圳」,發現竟是一條從台南的台江內海,可以一路走到玉山的古道,當下相當震驚——因為這一年對台江內海慢慢「有感」(畢竟也就離住處不遠),嘗試著建立起這段海洋史的知識圖譜。但沒想到,有條山海圳,竟然可以一路走到玉山。

raw-image

山海圳。山,指的是玉山;海,指的是台江內海。這我都能理解,但「圳」?僅管知識能理解是指嘉南大「圳」。後來在介紹台灣山岳的雜誌中,明白了「圳」可以詩意的想成「連接山與海」。因此,山海圳的路線,可分為「內海」、「大圳」、「原鄉」、「聖山」四部份。

由於4月底,教會將安排於烏山頭水庫進行野外禮拜。剛才結束了主日學走學行程的我,想著也許能以烏山頭水庫為目標,來建立我的人文地理歷史地圖。由於水庫本身已有相當充沛、有關八田與一的紀念館和資料,因此我思索好久,才想到必須要跳脫「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的局限。

但這個轉念,跟跳脫之後,實際要說什故事,還是迷迷茫茫。然後想到了「圳」,決定先直接用雙腳,把山海圳的「大圳」之路,走上一段。之前登山的訓練,差不多也就是預備了這樣的健行。近3年的登山健行,到後來,有點確認是在培訓自己一種生命哲學。邊走路之際,其實發現自己對腳下的山海,甚至岩層,認識的貧乏。

raw-image
我們的『扁平觀點』愈來愈不適合我們所居住的深層世界,以及我們即將在深度時間裡留給後世的遺產。……我們以深度時間來思考,不是為了逃離當前煩憂,而是要重新想像現在,以過去步調較慢的塑造與反塑造的故事,來取代當前的急躁貪婪和騷動。在最好的情況下,深度時間有助於我們認清:我們是過去億萬年和未來億萬年遺贈傳承的一部分,引領我們去思索要留下什麼給未來的世世代代。(麥克法倫,《大地之下》,29-31頁)

因而,才會有了「用走路的速度來形塑我的故事」的想法,這也將是我今年兩場南中教育部專講的潛伏概念(置入行銷)。由於能抽出的空檔有限,又不能熱到發昏的日子健行,因此決定要走大圳段的時候,差不多是前一天想好,上網查了前人健走大圳之路的經驗分享。隔天就出發(趁改變念頭前)。不過,因為只有從「善化車站」走到「烏山頭水庫」,粗估是一個上午的腳程而已,加上兩年的登山健行經驗,裝備也都有,才能自己「說走就走」。

從善化火車站步行至山海圳綠道線——這一段是非常痛苦的路段。在地圖上沒有發現善化車站只有一個出口,因此出了車站後有稍微迷惑,想說要怎麼繞到成功路,才能經過善化啤酒廠?

raw-image

痛苦之處在於,身體的感官(體感)是處在非常不舒服的車瀑中。可能因為適逢上班時段,各式路上交通工具蜂擁出現、呼嘯而過。而且有很多的大卡車,廢氣和震耳欲聾的交通工具聲,讓身體突然變得非常緊繃跟恐懼——那完全不只是「很吵」而已。

一直要到沿著成功路,走到了接上山海圳綠道的寧靜田間小徑,所有的車瀑那些足以讓人滅頂的感受,才瞬間消失。

raw-image

在抵達曾文溪渡槽前的山海圳自行車綠道,種植了不同種的「行道樹」,其中讓我比較吃驚的是,竟然有用「麵包樹」當行道樹,因為葉子夠大可以遮蔭的緣故嗎(笑)?自行車道指標明顯,也維護得不錯,很可以以車代步。不過,我也是因為用了速度很慢的抵達方式(行走),才首次感覺到身體與車瀑的衝擊。

前段走路的時候,其實就是一路沿著嘉南大圳的南幹線河道走。河道的另一岸,就是各種作物的田地。

raw-image
raw-image

我決定踏入山林,很多是因為吳明益作品的關係。但在踏入山林後,他的作品又提點了我:家離水邊這麼近。去年(2022)暑假,家庭旅遊的行程,刻意安排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多羅滿賞鯨(也是因為台灣文學館,我知道了廖鴻基老師的名字,很希望有一天能跟到他的夜間導覽),那也是我首次面對海洋中的生物,五味雜陳,看著海豚們跳動,眼淚很激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大概也因此,開始關注「水」。台灣不只山,還有很大片的水。去年有聽過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主題,當時沒有去走一遭,完全對「溪」沒有概念,僅停留在「名字」所烙印出來的歷史變遷。後來是在一些故事裡,知道他曾有過「青暝蛇」(台語)之稱。

raw-image

一路沿著嘉南大圳南幹線河道,才開始建立「曾文溪」的立體感。

來到曾文溪渡槽橋前,看著日治時期的照片,跟遺留下來的「殘橋」。想著這條「青暝蛇」,是如何因為「橋」的建立,「分別為善」——使人能行走往來於兩岸,水又能在下方通行,不至擾亂。

raw-image
raw-image

途中並經過其他二座橋:渡頭溪水橋與官田溪水橋,用走路的方式去經過地圖上平時根本不會注意的溪流。

raw-image
raw-image

在渡頭溪水橋的路段,被隱沒在竹林間的,是鐵路的殘蹟。推測應該是當初興建水庫時,運送資材的小鐵路(像阿里山森林鐵路那樣)。

raw-image
raw-image

由於自行車道的設計,是傍著河道走,所以並非點與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也不是徒步合適走的「安全距離」。因為順著河道走,我有一度走到四面都是田地,還走到河道上,距離人雙腳能走的路漸行漸遠。我沒有把握能「跳過」中間的溝渠,只好邊走邊找尋有無農人安設的便橋。最後還真的找到,但寬度僅有一雙鞋,也不確定到底堅不堅固,實在太刺激。

然後一路要找隱密處「解放」,也是登山時習得的技能(笑)。

此次獨自初/出走,天真的穿了輕量健走鞋。一早上的水泥柏油路,除了單調到懷疑人生(自己到底在幹嘛),腳底的回饋跟大腿後方筋骨的拉扯感,讓我知道,下次連鞋子都是登山裝備才是!登山杖也得備著。

raw-image

懷疑人生兼腳底痛,靠著意志力繼續走。終於,抵達有解說牌的涼亭,沒想到,竟是嘉南大圳導水路的源頭(也就是google可以找到的「時間廊道廣場」)!

raw-image

原想說只是要在抵達烏山頭水庫大門之前歇一下,卻遇到了導水路。這一處的幽靜,被草叢包圍的水道,成為山海圳08站最滋養之處。

raw-image

後來走到烏山頭水庫大門,跟沒開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比較是在為了路徑圖上補一下路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後記:回程時,家中三男出動汽車接送。沒想到從家裡行駛至「時間廊道廣場」,只要50分鐘。「速度」所攪動的,並不是僅有物理時間。這趙17.36公里、花費6個半小時,以「水」為紋路的健行,讓我一開始迷迷茫茫、不知道要怎麼繞離八田與一和烏山頭水庫來說故事,也有了嶄新的路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bun的沙龍
72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A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9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2023/05/19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2023/04/28
最遙遠的步道,就是沒有起身踏出去的那一步。「想」,往往沒有立即性的解答。它是一條不斷在走動/運動中的線,在走動中,無法預期將會與什麼毡團/附著,又會織造(making)什麼。而織造,永遠是終極進行式,而非終點。也因此,我將基督教裡的「上帝」,類比為「編織者」。
Thumbnail
2023/04/28
最遙遠的步道,就是沒有起身踏出去的那一步。「想」,往往沒有立即性的解答。它是一條不斷在走動/運動中的線,在走動中,無法預期將會與什麼毡團/附著,又會織造(making)什麼。而織造,永遠是終極進行式,而非終點。也因此,我將基督教裡的「上帝」,類比為「編織者」。
Thumbnail
2023/04/15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2023/04/15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共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內海之路、大圳之路、原鄉之路、聖山之路,等級由低到高,可以由山到海,也可以由海到山,不同選擇,體驗不同。這一次走的是精華版路線,從聖山之路(山)開始,一路到內海之路(海),如果你沒有時間走完全程,也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行走方式。
Thumbnail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共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內海之路、大圳之路、原鄉之路、聖山之路,等級由低到高,可以由山到海,也可以由海到山,不同選擇,體驗不同。這一次走的是精華版路線,從聖山之路(山)開始,一路到內海之路(海),如果你沒有時間走完全程,也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行走方式。
Thumbnail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此次也沒有「親子」,是一名有家室的女性,獨自健行的紀錄(善化車站步行至烏山頭水庫),同時也是為了將來有可能的「親子」健行來探路。這大概是目前人生瘋狂的紀錄(開啟了某個起點):為了說出故事而健行;在健行中思考可以說哪些故事、事後閱讀哪些書。
Thumbnail
此次也沒有「親子」,是一名有家室的女性,獨自健行的紀錄(善化車站步行至烏山頭水庫),同時也是為了將來有可能的「親子」健行來探路。這大概是目前人生瘋狂的紀錄(開啟了某個起點):為了說出故事而健行;在健行中思考可以說哪些故事、事後閱讀哪些書。
Thumbnail
難得自家姊妹都有空檔,趁著假期安排好行程,舉辦一場久違的手足之旅。假日行駛國五雪隧堵車是正常,塞車是必然,大家各自安排出發的時間,相約《林美石磐步道》做為碰頭處。我們一行六大四小展開兩天一夜的宜蘭度假行,大夥登山健行這倒是第一次啊。
Thumbnail
難得自家姊妹都有空檔,趁著假期安排好行程,舉辦一場久違的手足之旅。假日行駛國五雪隧堵車是正常,塞車是必然,大家各自安排出發的時間,相約《林美石磐步道》做為碰頭處。我們一行六大四小展開兩天一夜的宜蘭度假行,大夥登山健行這倒是第一次啊。
Thumbnail
大屯火山群、陽明山國家公園,無庸置疑的天母後山。
Thumbnail
大屯火山群、陽明山國家公園,無庸置疑的天母後山。
Thumbnail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
Thumbnail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
Thumbnail
隨性之旅,最重要的應該是「心境」的自我調適。 過去很習慣所有計劃妥妥當當,每天有個長長的 List 似的,一項一項「照表操課」,好處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事先弄清楚什麼時候往什麼目標過去要看到什麼東西,加上自己習慣會有各種「備案」,即使遇到各種意外突發也都可以輕鬆的無縫切換。另外是...
Thumbnail
隨性之旅,最重要的應該是「心境」的自我調適。 過去很習慣所有計劃妥妥當當,每天有個長長的 List 似的,一項一項「照表操課」,好處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事先弄清楚什麼時候往什麼目標過去要看到什麼東西,加上自己習慣會有各種「備案」,即使遇到各種意外突發也都可以輕鬆的無縫切換。另外是...
Thumbnail
​ 魚寮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三貂頂車站附近,幼坑山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大華車站附近,兩個山看似沒有關係卻是連通的山。這是一條橫跨兩個行政區、兩座山、兩個車站的起終點的步道。這次與朋友相約又跟隨著新北市蘆洲區登山會的行程,走了一趟這條橫跨的越嶺步道。兩座郊山在山的高度不高,但卻是風景變化萬千,沿線左彎右繞之
Thumbnail
​ 魚寮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三貂頂車站附近,幼坑山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大華車站附近,兩個山看似沒有關係卻是連通的山。這是一條橫跨兩個行政區、兩座山、兩個車站的起終點的步道。這次與朋友相約又跟隨著新北市蘆洲區登山會的行程,走了一趟這條橫跨的越嶺步道。兩座郊山在山的高度不高,但卻是風景變化萬千,沿線左彎右繞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