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般地,後一代人可能被父母們和前一代人看作自己的老年生命保存的保險手段。在近代之前的社會中,這種對後代的關係導致了人們對多子多孫的追求。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在這種想法裡,子女和父母是一種交換關係;子女在小時候享受父母帶來的照顧,長大後必須回報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誰不希望自己老年時子孫滿堂、大富大貴呢?因而,在情況允許下,繁衍愈多的後代,愈會被視為「有福氣」的象徵。後代的數量不只是子孫滿堂的必要條件,同時還意味著自己在老年時,能夠享受許多後代的關注。作為後代,他們成年後有義務確保長輩的生活品質,否則就會落入「不孝」的罵名。

「讓位」給後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以人類來說,一個新生兒出生的同時,也意味著他的父母、祖父正在不斷的老去。總有一天,這個小孩會長大成人,並取代老人在社會當中的地位。新的事物繁榮、舊的事物消逝,可以說是大自容挑戰的必然。如果是這樣,養兒真的只是為了防老嗎?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

愛護後代,讓世代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

愛護後代,讓世代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

的確,對於子女來說,他們不應該對於年老衰敗的雙親不聞不問。不過,更為關鍵的事情是,長輩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必須「讓位」,將機會和資源保留給下一代。事實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能夠為了下一代而奉獻,關係到長輩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必然會死的事實:

他得為自己的衰老和死亡做好準備,以便為新來的一代騰出地方。

作為一個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朝著死亡而去。因此,我們終有一天必須交出自己手中的財富和權力,並且,下一代會接手,毫無疑問地。

對於後代的愛與祝福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會問:憑什麼我辛苦打拼了大半輩子,卻要無條件地「讓位」,把機會和資源留給年輕人?事實上,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件事,除了意識到自己總有一天會死之外,更關鍵的是:是否具有對於後代的愛

我出於愛為他人奉獻出生命,他人的生存得以保存下來。
上一代奉獻出自己的精神與體力,讓下一代得以繁榮。

上一代奉獻出自己的精神與體力,讓下一代得以繁榮。

長輩努力地工作、打拼,同時準備將機會和資源讓給下一代(不論是自己的小孩,或是職場上的後輩);必須要有這樣的奉獻精神,後代才可能茁壯。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長輩的老死,不該被看成是剝奪,反而會是對於後代的祝福。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後代可以勇於接手人類社會的種種事務,並航向未來。至於長輩則可以安享晚年,並親眼見證帶著祝福的後代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如此,世代之間才有可能和諧,並各自找到自己的歸屬與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雋濤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盡量好好地多存點錢,多關注一下政府的長照計畫。有空了解一下,越蓋越多的安養中心。
Thumbnail
盡量好好地多存點錢,多關注一下政府的長照計畫。有空了解一下,越蓋越多的安養中心。
Thumbnail
今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聽我朋友說,她先生思想很老舊,為了傳宗接代,就一直逼兒子要生小孩。 因此,現在兒子都不太喜歡回家,怕回家之後,會遭受到父親的壓力。所以,搞的父子之間,就產生了一些隔閡。 她有對她的先生說,既然孩子都說,他們已經有在處理了,你就再暫緩一下吧!不要把孩子逼急了,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Thumbnail
今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聽我朋友說,她先生思想很老舊,為了傳宗接代,就一直逼兒子要生小孩。 因此,現在兒子都不太喜歡回家,怕回家之後,會遭受到父親的壓力。所以,搞的父子之間,就產生了一些隔閡。 她有對她的先生說,既然孩子都說,他們已經有在處理了,你就再暫緩一下吧!不要把孩子逼急了,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Thumbnail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
Thumbnail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生存期限,更何況是雙親的晚年。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生存期限,更何況是雙親的晚年。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