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般地,後一代人可能被父母們和前一代人看作自己的老年生命保存的保險手段。在近代之前的社會中,這種對後代的關係導致了人們對多子多孫的追求。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在這種想法裡,子女和父母是一種交換關係;子女在小時候享受父母帶來的照顧,長大後必須回報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誰不希望自己老年時子孫滿堂、大富大貴呢?因而,在情況允許下,繁衍愈多的後代,愈會被視為「有福氣」的象徵。後代的數量不只是子孫滿堂的必要條件,同時還意味著自己在老年時,能夠享受許多後代的關注。作為後代,他們成年後有義務確保長輩的生活品質,否則就會落入「不孝」的罵名。

「讓位」給後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以人類來說,一個新生兒出生的同時,也意味著他的父母、祖父正在不斷的老去。總有一天,這個小孩會長大成人,並取代老人在社會當中的地位。新的事物繁榮、舊的事物消逝,可以說是大自容挑戰的必然。如果是這樣,養兒真的只是為了防老嗎?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
愛護後代,讓世代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
的確,對於子女來說,他們不應該對於年老衰敗的雙親不聞不問。不過,更為關鍵的事情是,長輩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必須「讓位」,將機會和資源保留給下一代。事實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能夠為了下一代而奉獻,關係到長輩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必然會死的事實:
他得為自己的衰老和死亡做好準備,以便為新來的一代騰出地方。
作為一個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朝著死亡而去。因此,我們終有一天必須交出自己手中的財富和權力,並且,下一代會接手,毫無疑問地。

對於後代的愛與祝福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會問:憑什麼我辛苦打拼了大半輩子,卻要無條件地「讓位」,把機會和資源留給年輕人?事實上,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件事,除了意識到自己總有一天會死之外,更關鍵的是:是否具有對於後代的愛
我出於愛為他人奉獻出生命,他人的生存得以保存下來。
上一代奉獻出自己的精神與體力,讓下一代得以繁榮。
長輩努力地工作、打拼,同時準備將機會和資源讓給下一代(不論是自己的小孩,或是職場上的後輩);必須要有這樣的奉獻精神,後代才可能茁壯。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長輩的老死,不該被看成是剝奪,反而會是對於後代的祝福。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後代可以勇於接手人類社會的種種事務,並航向未來。至於長輩則可以安享晚年,並親眼見證帶著祝福的後代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如此,世代之間才有可能和諧,並各自找到自己的歸屬與方向。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雋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民主模式之所以能夠運行,不只是因為它被制度性地保障;更重要的是,人們持續地爭論(對話)著。爭論的停止,意味著民主制度的衰弱;正是因為人們不斷地爭論,才形成了一個民主空間。民主制度真正珍貴的地方就是:儘管彼此的觀點不同,但在理想狀態下,沒有任何公民的意見會被排除在爭論之外。
民主模式之所以能夠運行,不只是因為它被制度性地保障;更重要的是,人們持續地爭論(對話)著。爭論的停止,意味著民主制度的衰弱;正是因為人們不斷地爭論,才形成了一個民主空間。民主制度真正珍貴的地方就是:儘管彼此的觀點不同,但在理想狀態下,沒有任何公民的意見會被排除在爭論之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說真話,以星星兒的常見感官,聽覺過敏,必然影響到日常生活了。 外出的時候,車輛來來去去,那在聽覺過敏星星兒聽到的巨響,是出不了門的。 就連購物時,廣播聲,在聽覺過敏星星兒來說,感到刺耳。 學校的鐘聲、廣播聲等,對聽覺過敏星星兒來說,是無法掙脫又強制被霸凌的災難。 所以,做減敏訓練,是必然的。
Thumbnail
過完年後,果然各黨就戰鬥位置,一致將炮口對內! 各黨內鬥開始,從幾個跡象可以看得出來,年前立法院長掮客演變司法問題,年後自由時報連三天批唐鳳,而民眾黨楊寶楨哭辭黨職,國民黨正副院長及總召人選一度也曾有爭議。 本文將就三黨目前內鬥趨勢,討論可能的發展,包含民進黨的清算,柯文哲最大柯黑出現可能等等。
Thumbnail
芭比對著一個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身形佝僂的老婆婆真誠地說:「妳好美。」 老婆婆手搭在拐杖上,自在地回她:「我知道。」 「妳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命題,從來不是有個人橫空出現,張嘴巴啦啦告訴你。而是從孩提時代,或者更小就潛移默化的,比如遊戲。 所以很久以前,女孩們玩的娃娃只有小嬰兒一
Thumbnail
第一次用家樂福的自助結帳機,用完大呼「怎麼那麼方便!」;而後我媽也好奇那怎麼用,教完後她大呼「怎麼那麼麻煩!」 觀察這件事情的差異,主要就在於底層認知。所謂3C產品、電子儀器普及的時代大約在我十幾歲,剛好是在學習力跟接受度最強的一個時間點;上一輩則是落在三十幾歲以後,剛好是開始有拒絕新事物傾向的時間
過年過節,A最怕就是除夕圍爐吃年夜飯的時間,叔伯阿姨問道,目前的工作為何?賺多少錢?現在正在預備轉職,很多東西都還不確定,沒有頭緒。所以對長輩的回答也就輕描淡寫的,但心裡非常討厭這樣的狀況,小劇場卻這樣講難道過年只有談工作嗎?沒有些新鮮的話題可以聊嗎? 有個最近也在思考轉職的同學B,很多親友會聚--
Thumbnail
5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談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勸降」的軒然大波。
Thumbnail
沒想到他先聽見了我的腳步聲,緊張的回頭,一手摀著口罩一手抬了起來說:你不要過來,我確診了,但你不要害怕。阿你不要跟別人說我生病哦!好嗎? 這個瞬間我突然回想起在我生病時,許多附近長輩都提醒我不要提自己生病的事情,以及不斷要我趕快好起來的感受。 但暫時先把自己的感受收起來,先來面對眼前的對話。 -
Thumbnail
科技在快速前進,但運用科技的人跨越種族性別與年齡,我們還有旺盛的學習力與動機在擁抱新科技,但千萬別忘記自己身邊的長輩們,他們也有許多需要被解決的困擾,這樣的數位落差,往往只要自己多想想多用點心,其實對長輩來說,科技可是一點都不冷漠的呢!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說真話,以星星兒的常見感官,聽覺過敏,必然影響到日常生活了。 外出的時候,車輛來來去去,那在聽覺過敏星星兒聽到的巨響,是出不了門的。 就連購物時,廣播聲,在聽覺過敏星星兒來說,感到刺耳。 學校的鐘聲、廣播聲等,對聽覺過敏星星兒來說,是無法掙脫又強制被霸凌的災難。 所以,做減敏訓練,是必然的。
Thumbnail
過完年後,果然各黨就戰鬥位置,一致將炮口對內! 各黨內鬥開始,從幾個跡象可以看得出來,年前立法院長掮客演變司法問題,年後自由時報連三天批唐鳳,而民眾黨楊寶楨哭辭黨職,國民黨正副院長及總召人選一度也曾有爭議。 本文將就三黨目前內鬥趨勢,討論可能的發展,包含民進黨的清算,柯文哲最大柯黑出現可能等等。
Thumbnail
芭比對著一個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身形佝僂的老婆婆真誠地說:「妳好美。」 老婆婆手搭在拐杖上,自在地回她:「我知道。」 「妳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命題,從來不是有個人橫空出現,張嘴巴啦啦告訴你。而是從孩提時代,或者更小就潛移默化的,比如遊戲。 所以很久以前,女孩們玩的娃娃只有小嬰兒一
Thumbnail
第一次用家樂福的自助結帳機,用完大呼「怎麼那麼方便!」;而後我媽也好奇那怎麼用,教完後她大呼「怎麼那麼麻煩!」 觀察這件事情的差異,主要就在於底層認知。所謂3C產品、電子儀器普及的時代大約在我十幾歲,剛好是在學習力跟接受度最強的一個時間點;上一輩則是落在三十幾歲以後,剛好是開始有拒絕新事物傾向的時間
過年過節,A最怕就是除夕圍爐吃年夜飯的時間,叔伯阿姨問道,目前的工作為何?賺多少錢?現在正在預備轉職,很多東西都還不確定,沒有頭緒。所以對長輩的回答也就輕描淡寫的,但心裡非常討厭這樣的狀況,小劇場卻這樣講難道過年只有談工作嗎?沒有些新鮮的話題可以聊嗎? 有個最近也在思考轉職的同學B,很多親友會聚--
Thumbnail
5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談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勸降」的軒然大波。
Thumbnail
沒想到他先聽見了我的腳步聲,緊張的回頭,一手摀著口罩一手抬了起來說:你不要過來,我確診了,但你不要害怕。阿你不要跟別人說我生病哦!好嗎? 這個瞬間我突然回想起在我生病時,許多附近長輩都提醒我不要提自己生病的事情,以及不斷要我趕快好起來的感受。 但暫時先把自己的感受收起來,先來面對眼前的對話。 -
Thumbnail
科技在快速前進,但運用科技的人跨越種族性別與年齡,我們還有旺盛的學習力與動機在擁抱新科技,但千萬別忘記自己身邊的長輩們,他們也有許多需要被解決的困擾,這樣的數位落差,往往只要自己多想想多用點心,其實對長輩來說,科技可是一點都不冷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