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投資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而他的好搭擋查理·湯瑪士·蒙格就比較低調,我也是聽到瓦基的podcast說到這本書才知道巴菲特有一個長期信任的工作夥伴,當時買下來之後也是看了大概一小段之後覺得我有點看不懂,就先放置了一段時間,過好一陣子才回來重看一次
作者:
查理·湯瑪士·蒙格,波克夏副執行長
編者:
彼得·考夫曼,查理多年的朋友,本書是由他彙整編輯而成
書本分為三部分:前面簡單敘述蒙格的一些經歷、蒙格的個人主義,像是多元思維模型、能力圈、檢查清單、反過來思考,然後再來是他的許多演講的講稿來分享他的經驗及看法,目前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重點有幾項如下。
跨領域的學習:『多元思維模型』
有在閱讀的人應該都有聽過這諺語:在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什麼都像釘子。在我們見識淺薄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在處理事情時,能夠做出的選擇就比較少,因爲我們只懂那麼多,多元思維模型就是在我們的工具箱新增錘子以外的工具,擴充我們的大腦,像是學會數學、心理學、物理、跨足各種知識,在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可以擁有更多種解法。
蒙格鼓勵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學會跨領域的思考,有時候當我們過度依賴專家的時候也要注意,專家可能就是拿著鐵鎚的人,現實中有時候一個問題可能牽扯到兩種原因,互相關聯很深,如果當中專家只熟悉當中的一個領域,他很可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忽略另一個原因,只關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再來是專家自身的專業有時候會形成「立場」,專家沒有惡意,但也有時候長期以來的做法會造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偏見,可能這種偏見對專家自身工作是有益的,但對你或許會造成損失。
這種偏見又跟人類的獎勵機制有關係,像是我們做出某種行為後獲得了獎勵,那我們之後就會繼續這項行為,但錯誤的獎勵機制會讓我們往錯誤的方向發展,像是違規停車,當下我們獲得了方便這項獎勵,而之後沒有受到處罰,往後日子裡我們就會繼續違規停車,長久下來反而會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正常的,我自己身邊就有兩個長年違規的例子,直到他們被檢舉還是認為自己沒有錯,錯的是檢舉的人,他們的壞習慣已經扭曲認知了。
而專家不帶惡意的傷害客戶的例子,蒙格在第十一則演講中有提到他一位朋友開除了一位醫生,那名醫生每年都將大量健康的膽囊送到病理中心,原因是那名醫生深信膽囊是所有病源的禍根,為了病人好才要將膽囊切除,所以有許多病人就因為這樣被這位醫生切除了膽囊。
打破舊有思維
我們不喜歡別人挑戰自己,往往覺得自己才是正確的,就像是聽過一句話:當我們開車時,開的比我快的都是瘋子,開的比我慢的都是傻子,但是蒙格跟巴菲特都一樣喜歡學習並更新自己的舊有觀念,打破自己以往的認知,他們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後還是不斷地學習成長,書裡也多次提到達爾文會刻意去收集反對自己的論點,他盡力找出自己的漏洞然後加以研究改正。
像是看到不喜歡、跟自己觀念不同的意見時先不要馬上反對,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對自己的舊觀念提出質疑,如果能夠更新自己的觀念,那我們就是有所成長,不過記得要在不違反道德的情況下。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我們做一件事有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會成功,有時候就想想怎麼做會導致失敗,然後避開那些操作。
蒙格喜歡搜集那些失敗的案例,然後提醒自己不要跟那些做出錯誤決定的人做相同的事,就像是書裡提過的鄉巴佬的故事:只要我知道我最後會死在哪裡,我就永遠不要接近那裡。聽起來雖然很好笑,不過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今天開車出門不想發生車禍,想想新聞上常看到的車禍是怎麼發生的,酒駕、闖紅燈、超速、逼車行為、互不禮讓,那我們就遠離這些行為。
那我們想要瘦身時就想想做什麼事會變胖,一樣也是遠離這些行為。
有一篇演講就是說如果以後想過悲慘生活就做這些事
1:反復無常
2:不要從別人的失敗或成功記取教訓
3:遇到挫折就放棄吧
4:不要跟那個鄉巴佬一樣,就算知道你將來會死在哪裡,
你還是不避開該場所
後記
因為本書是蒙格的十一場演講稿修整集結而成,有一些觀念想法很常重複出現,像是跨領域的思考、逆向思考、誠信品德的重要性、尤其是跨領域的學習思考在後段好像很常出現,可以看得出來蒙格的核心價值就是廣泛的跨領域學習,雖然本書作者是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但裡面關於投資的部分沒有很多,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價值觀,也因為演講稿修改成書的關係,所以讀起來不會感覺死氣沈沈,會希望有更多篇幅能夠繼續看下去,我上面說的重點只是一小部分,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效仿的觀念,他自己整理了一些人類心理頃向,這些心理頃向在某種情況下如果一起發生會造成悲劇,之後我大概會把這本書放在床邊,睡前稍微再看一下或許不錯,這本書讓我很有興趣多讀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