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我在摸黑的路上讀完的書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問我,近年來有哪本書可以讓我又笑又哭的,那麼,答案非這本書莫屬。--小艾艾
在夜路上讀完的書

記得讀完這本書是前年年底的事,當時心裡想著,要好好的為這本書寫推薦。忙呀忙呀,過了一年多,推薦文還躺在我的電腦桌面上。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讀完這本書的那天。那是個星期日,當時我才剛到匈牙利三個月,因緣際會經常得到布達佩斯辦事。所以每週五的晚上,寄宿學校的課結束後,我便得匆匆趕去布達佩斯、入住青旅;布達佩斯辦完事後,我得搭上往焦爾(Győr)的火車,在那裡等上兩個小時的公車,回到蓬農豪爾毛(Pannonhalma)。那一天,我不小心搭了一班不會在蓬農豪爾毛停的公車,於是我得多走五公里,大約是50分鐘的步行路程。

當時四週的路燈都是熄的,四周一片漆黑。我的第一直覺是「我得想辦法度過這段時間」,事實證明,有事情做,就一點都不會感到害怕。

於是,我打開了手機手電筒和博客來電子書,就在馬路旁一邊走著,一邊讀着,好不容易走到了山坡上的住處後,我也剛好讀完這本書了。

raw-image

一本不說教的書

這些年出了這麼多本與心理相關的書,為什麼我獨獨推薦這本書。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書的內容,寫的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作者羅蕊自己的故事。你可以看到羅蕊的憤怒、羅蕊的雀躍,以及羅蕊的哀傷。在書的一開始,羅蕊便介紹了她的頭號個案--約翰,一個認為所有人都是白癡的人。這是個讓人又恨又憐的角色,為了不暴雷,所以我不細說。倒是有件事能說——在書的第一章,羅蕊就會告訴你,她將成為溫德爾的病人。

所以這本書,不是說教型的書,她沒有告訴你要怎麼面對情緒勒索的家人(但關於情緒勒索這個主題有幾本書,我都很喜歡,別誤會);她沒有告訴你該怎麼與你的傷痛合解;她沒有告訴你該怎麼去跟你的內在小孩對話—她只是在書的前面就告訴你,她如何失戀、她如何從「只是想從其他心裡師那裡聽到自己的前男友大錯特錯」到她面對了自己生命更多的問題。

raw-image

「我的任務,心理治療的任務,就是看。而且不只是陪病人看而已。」

這句話在第一章就出現了,而且不只第一章,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句話貫徹了整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隨著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出現,羅蕊也會在書中介紹更多的個案,而從他們身上,她時而看到自己的破碎;她時而也會看到自己的軟弱。同樣的,,我們的任務也是看,而且不只是陪羅蕊看、不只是陪羅蕊的個案們看。

為什麼你需要讀這本書?

在社群媒體越來越發達、閱讀長篇文章甚至是書籍變得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我認為,我需要加上這一段話來鼓勵你閱讀。你可以因為好奇這本書而看;你當然可以為閱讀而閱讀;你甚至還可以為了堵我上面那一句話而閱讀。但為什麼你需要讀這本書呢?2023年的今天,我們可以說全球已經進入了後疫情的時代。各國包含台灣對於疫情的管制規定也逐漸鬆綁,這是一件好事。但全人類的確是一同經歷了一場浩劫,一個突發其來的災禍,也因此,疫情所帶給我們的創傷經驗,或大或小,或隱或現,的確就烙印在那。而我深信閱讀擁有療癒的能力,正如同書寫一般,因此,我鼓勵你閱讀。

最後,不免俗的還是得說一句:我是小艾艾,我是一名斜槓青年。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閱讀 #好書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特他爹遊歐洲
0會員
2內容數
跟著沙特他爹,一起踏上充滿驚喜的歐洲之旅!這裡不僅有大家熟悉的觀光景點,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在地故事等你來挖掘。從匈牙利的生活點滴,到歐洲各地的文化風情(如果有的話),我將用最輕鬆幽默的筆觸,帶你深度探索這個充滿魅力的大陸。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歐洲,那就跟著我一起出發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But I'm not sure if you'll listen. I guess it's not my turn to learn to cope with the distance
Thumbnail
But I'm not sure if you'll listen. I guess it's not my turn to learn to cope with the distance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讀後心得 我們都該找人聊聊,真的!因為人類從不能單獨存在,在關係連結裡才有成長動力。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讀後心得 我們都該找人聊聊,真的!因為人類從不能單獨存在,在關係連結裡才有成長動力。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這本書快五百頁,舉起來拍的時候手狂抖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 我在我的人生遇到困境時讀了這本書。 當時我對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處於迷惑不解、焦慮徬徨的狀況, 它讓我意識到有可能真正的原因不只浮於表面,可能是更深層、尚未
Thumbnail
這本書快五百頁,舉起來拍的時候手狂抖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 我在我的人生遇到困境時讀了這本書。 當時我對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處於迷惑不解、焦慮徬徨的狀況, 它讓我意識到有可能真正的原因不只浮於表面,可能是更深層、尚未
Thumbnail
這本書是近期讀來,最喜歡的一本。概略來說,作者是一位心理師,談面對病人,以及自己也找上心理師的過程,在這兩者身分轉換之間,病人和自己(也是病人)越來越靠近、釐清、體悟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是近期讀來,最喜歡的一本。概略來說,作者是一位心理師,談面對病人,以及自己也找上心理師的過程,在這兩者身分轉換之間,病人和自己(也是病人)越來越靠近、釐清、體悟自己。
Thumbnail
第二次相遇的原因是老師有一個小學堂名為張曼娟小學堂, 印象中小時候好像有聽過一些故事, 於是我想把這本書當作是我和張曼娟的第二次相遇。
Thumbnail
第二次相遇的原因是老師有一個小學堂名為張曼娟小學堂, 印象中小時候好像有聽過一些故事, 於是我想把這本書當作是我和張曼娟的第二次相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