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作者:蘿蕊.葛利布
譯者:朱怡康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0/04/01
ISBN:9789869804097
字數:229,042


  這本是友人二次強力推薦給我的書。內容描述身為心理師的作者在分手後也求助於其他心理師、進行諮商,另外也以作者所接觸過的幾名病人為著眼點,記錄他們的故事。雖然很多人說它是一本心靈雞湯,不過因為我太少讀雞湯了,所以沒什麼比較的標準;它在我心目中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在我這幾年所讀的幾本相關書籍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被討厭的勇氣》),每本的情境與重點都各有不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應該是最貼近現實面的狀況。一路讀下來,會讓人覺得心理師真的是很需要強大的觀察力與應對能力;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都需要仔細拿捏——既要避免在病人的傷口撒鹽,又要幫助他們度過疼痛,以及傳授再次受傷時的自癒能力;除此之外還有種種保密相關的忌諱,更不提還要在大方向的應對進退標準之下,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諮商風格。


  書中有不少篇幅談的是作者在當上心理師前的職涯發展:她從電影業轉行電視業,在三十幾歲時才決定唸醫學院,並獨自生養小孩。從小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不太能夠想像這個美國人生,總覺得作者根本來自於一個奇幻故事;再搭配她將故事娓娓道來的手法與不軟不硬的背景知識,無論如何我想她一定是個非常聰明、也很有實踐力的人吧。


  儘管如此,她在情傷之後卻像個普通人一樣哭哭鬧鬧,完全以第一人稱詮釋了「心理師也是人」的事實。不過坦白說,因為幫助她走出來的那些觀念她一定都再清楚不過,卻還是一直陷在一種令人不忍直視的惡性循環中,與她在職涯發展上的表現相比判若兩人——這點也是讓我覺得非常奇幻的一點。


  在作者崩潰的同時,書裡也提及她的幾位病人:約翰、麗塔、茱莉、夏綠蒂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茱莉的部分,她在最後已經達到了一種超然的境地,是一個充滿溫暖又令人心疼的人物。約翰的故事則是很讓人憐憫——雖然一開始很令人厭煩,但這也顯現他中後段的轉變有多麼可貴。


  倒是我對麗塔和夏綠蒂比較無感。不過夏綠蒂的故事裡提到人類有一種「會故意重現痛苦經歷」的傾向——因為不是第一次讀到這種理論了,現在我已經慢慢開始相信這種離奇的現象可能會發生——實在是很慶幸自己不是擁有那種傾向的人,面對討厭的事情都只想要逃得越遠越好。


  ……大概就是這樣,因為是從案例著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比較難一言以蔽之。不過包含作者本身的案例在內,其實都說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諮商的內容與方向所在多有,但一切的改變都是在有了自我覺察之後,才真正有機會跨出現狀。而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協助病人達到這點的,會非常依賴於心理師與病人所建立出的羈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會是「你該找人聊聊」吧。


  書籍的最後,每名角色都透過諮商邁向一個新的心態。不過其實整本書還蠻常讓我失去耐心的,特別是作者剛分手時的自憐自艾令人頗為煩躁,字數又多——雖然友人二度推薦,說她在讀的時候淚如雨下,但我可能天生反骨,半滴淚都沒流,甚至懷疑起自己是否毫無同理心,老抱著「看不完就算了」的心態在讀,所幸剛好連續兩個圖書館的預約連在一起,才能夠一前一後花了一個月讀完。


  也許我閱讀的心態不是很恰當吧,因為友人將《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與《被討厭的勇氣》相提並論,所以起初我總是期待前者能否帶給我比起後者更新一層次的觀點(事實證明《被討厭的勇氣》還是我的一生推),後來才慢慢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當成小說來閱讀。如果最一開始就把它當成小說的話,或許失望就會少一些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53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光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說凡事都有個契機,我會遇上這本書,是因為一場亞隆的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整場分享會都跟這本書無關,但有賴於線上分享會帶給我的一頭霧水,讓我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亞隆新書的消息。   然後,在一場訪問亞隆的影片中,我遇見蘿蕊・葛利布這個作者......
Thumbnail
  如果說凡事都有個契機,我會遇上這本書,是因為一場亞隆的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整場分享會都跟這本書無關,但有賴於線上分享會帶給我的一頭霧水,讓我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亞隆新書的消息。   然後,在一場訪問亞隆的影片中,我遇見蘿蕊・葛利布這個作者......
Thumbnail
1.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 A Therapist - HER 2. 作者:蘿蕊.葛利布 ( Lori Gottlieb )
Thumbnail
1.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 A Therapist - HER 2. 作者:蘿蕊.葛利布 ( Lori Gottlieb )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讀後心得 我們都該找人聊聊,真的!因為人類從不能單獨存在,在關係連結裡才有成長動力。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讀後心得 我們都該找人聊聊,真的!因為人類從不能單獨存在,在關係連結裡才有成長動力。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