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的是我的一位親人,很久沒見了。
她也是一位密教弟子,皈依曾經駐錫在桃園大溪百年古寺的一位高僧。
她說:我聽你爸爸說,你也很喜歡念經是嗎?
我:是的。
她:你為什麼喜歡念經?
我:念經,是為了記住與提醒自己。
重要的是「行經」。
她問:什麼是「行經」?
我:就是照著經中的教導,改變自己的思維與行為,依經奉行。
我反問她:您為什麼要念經?
她:念經有功德啊!
我:如果要算功德,那念佛機,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不停,不是功德更大?
再說,製造念佛機的工廠,不就功德無量?
她沒有說話。
我:「經」,是紀錄聖者的文字記錄,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記錄,瞭解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與教導 。
為了要成為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覺悟者,我們就要「實踐」祂的「心」與「行」,才有機會成為另一個祂。
就像以前學校教我們要成為聖賢一樣,先讀聖賢書,行為同聖賢,才有機會成為另一位聖賢。
所以,經,不只是拿來唸的,是用來實踐的。
她點點頭。
她問:你跟你師父學很久了嗎?
我:我從10歲就開始讀我師尊的書,我一直是透過讀書的方式,去瞭解我師父的教導,然後實際去練習。
她問:那你師父教了你什麼厲害的法門?
我: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修持轉捩點,在於我師父在書中教導了「念死」的法門。
她:念死?
我:沒錯,就是「死」,死亡的死。
她:ㄟ!很晦氣耶!別說這個字。
我:世界上沒有人不會死的,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這件事,不是嗎?
就算您不說,還是得死。
她:這樣說是沒錯,可是說多了,不會帶衰嗎?
我:我在19歲時,看了我師尊的書,裡面提到有一位修行者,為了提醒自己不要虛度光陰,努力修持,就在自己床頭寫了一個「死」字。
我當時看了很震撼。
原來修行不是靠聽、靠看、靠打嘴泡的,所以,我就學了起來,也在紙上寫了一個死字,每天拿出來看。
我到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她:寫這個字,有什麼好處?
我:提醒自己,隨時都可能死去。
這個可能,您可以同意吧?
她點點頭。
我接著說:透過這個「死」字,提醒我們「無常」可能隨時發生,所以以有志解脫者,更要把握時間。
我們知道,人生一遭,最後是「死」,對目前的繁華或落魄,可以升起「厭離」與「出離」的念想,因為最終還是「空」,再怎麼努力追求,不過在有肉體時才有用,一但死去,這些跟自己都沒有關係。
所以不要太在意世間的一切,努力過就好,夠用就好,重點是用對地方,而不是無止盡的奢望與欲求。
當然啦!如果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煩惱解脫」,「死」這個字,自然不容易升起大用,甚至會產生介意。
我反問她:您為什麼想要修行?
她支支吾吾的說....就想要運氣好一點。
我:喔,那真的很可惜。
其實應該更有野心一點,最少要能夠讓自己有機會能「安心的死去」。
甚至一路修到煩惱解脫。
她:安心的死去?
我:對。
您已經是密教弟子,接受上師的灌頂,如果好好的修持,在臨終時,是有機會得到上師或本尊的接引,必然往生善處。
因為生前就確定您的上師或本尊,會來接引您,所以,當您面對死忙時,自然不會顯得恐懼與慌張。
她:要怎麼做?
我:對您的上師、本尊,「堅信不疑」,而且「念念不忘」。
吃飯、睡覺、洗澡、快樂、生病都不忘記您的上師與本尊。
時時向祂們祈禱;把祂們當成您的親人看待;把快樂與最好的,都供養祂們;
這是最基本的。
她:好處是什麼?
我:既然將來會死,那就讓自己死的時候,有自信一點,這樣不是很好嗎?
反正又不花錢。
她:不用花錢?
我:把心繫念在上師、本尊上,用心,不需要花錢。
她點點頭說:好,我試試看。
我:「念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法門,能升起大功德,不要忌諱,反而要接受。
因為死,讓我們釐清生命的價值,重新定義人生的重心。
她:好,我想一想。
我:願您的上師、本尊加持您、引導您,開始真正的修持之路。
待續...........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