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解讀數據背後的人類樣貌

2023/04/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一本將人們在網路上直接產生的數據轉化成大眾的樣貌的書,透過將通訊軟體的訊息、交友軟體的擇偶條件篩選、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等原生的資料整理起來,好似一場場的田野調查,能夠觀察到不同族群間的關係,進而拼湊出這一世代的普羅大眾。
這真的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本人是交友網站的創辦人,有第一手人們在互動上最真實的反應,例如一般男性普遍偏愛年輕的女性,但到了真實找尋配偶時,卻又不完全會將擇偶條件限縮在二十幾歲他們所喜愛的年紀區間;人們在擇偶條件上常常會設定許多條件,例如:政黨支持、宗教信仰、家中排行、星座等,有的時候真正決定會不會進一步約出去、終成眷屬的,常常卻不是這些關鍵因素,反而更像是喜不喜愛看驚悚片等這種人們覺得較無關緊要的條件決定了結果。
又好比交友軟體上人們會需要簡單介紹自己,透過常用的字元也能看出不同種族間的慣用語,並以此來衡量各個族群之間有無存在偏見及相關的偏好,進一步去探討更直接的種族議題。每個人在一群人面前,或是在有社會群體關注下都會表現得毫無歧視,但當今天是自己透過手機在搜尋引擎上下關鍵字,往往會是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應,仔細想想,真的如果今天有人將這些關鍵字的資料做研究,甚至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感情是否遇到的障礙、懷孕與否等,都能夠被解讀出來,這些真的都是很寶貴的數據資料,也能有很多商業價值。
隨著我們的資料越來越透明,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看光光,成了很重要的議題,這本書提供了另一個角度,讓人們去檢視自己在網路上的各種行為,也可以以此來評估自己是否跟理想中的自己是否真正達到言行一致,還是只是虛有其表的理念倡導者?本書的作者不帶批判,純粹就是解讀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很推薦給大家看,一起理性的思考這些數據帶給我們的價值,期許我們在做每個決策都能更以數據來說話。
我是軌軌,是個喜愛讀書的科技業上班族,發現自己如果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等到同事或是朋友請我推薦時,總會支支吾吾講不出理由,最後只能霸氣的說:「反正就是本好書啦!」深感這樣子實在不行,故養成了讀完書進行反思的習慣,希望我的心得能夠讓忙碌的大家鼓起勇氣,勇敢地打開書,省去一些挑書選書的時間,享受讀書的平靜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