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演技解剖】2023台劇<模仿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09年有部美劇<別對我說謊/謊言終結者>(Lie to Me),片中核心建立在:人類無法控制的微表情將不自覺透露出許多秘密,這也是許多年前書市大熱一波的FBI教你的讀心術、識人術系列,是基於人類學、心理學、生物本能等理論技巧而衍生出的戲劇作品,而為了強化這些其實未經訓練將難以察覺的蛛絲馬跡,會刻意放大那些面部細節、肢體動作,成為影集特殊的戲劇橋段。
Netflix <模仿犯>
回頭來說,演員這個身分,某程度必須是個專業的騙子,必須讓人看不出詮釋上的「破綻」;當觀眾提到哪個演員演得很好,絕大多數卻是這個演員有做到了我們腦子裡所設想這個角色應有的表現,一如內心不安就要表演出眼神飄移那般,事實上,一個好演員,理論上是不能讓觀眾看出你有在「演」而應該就是那個角色本身,那些微乎其微的設定、理應有的舉止動作,根本不該被戲劇化,也因此演技就是一種悖論,演得,不能像在演,演得,要讓人忘記你有演技*。
這也凸顯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微妙關係:觀眾的素質絕對能驅動演員自我的精進,然而演技這門專業則應由演員本身來定義而非由觀眾來評定;另個常模糊化的原因則在於演員往往更多時候是處於觀眾這個身分,是從外部觀看、揣想一個角色的真實,從而陷入了如何「看起來演得好」的陷阱裡。
從近期大熱、Netflix上的台劇<模仿犯>來談,摒除對日本小說改編的完成度、台劇定型化的類型討論等,觀眾討論最多的正是演員群的演技。原本產業環境改變、演出歷練的不同,每個演員的內化與呈現本就會有層次的落差,這不見得與生理年紀有關,就算是資深演員也會礙於演出慣性和個人特色而有脫節感;從大面向來看,演員們本就需要不同的平台、類型、角色、機會持續磨練,而從每部戲來看,演技最終的呈現也必須由導演共同擔負,如何調整一票歷練不同的演員能做出和諧的表現甚至創造彼此之間相互成長的火花,是難以仰賴單一演員的優秀就足以做到的。而這則是另一個可以深究的題目了。
<模仿犯>中普遍獲得演技肯定的是飾演檢察官郭曉其的吳慷仁,在前述論點的吹毛求疵下,其實會發現他的演出存有隱性的鑿斧痕跡,用力、刻意做出他心中那個個性龜毛、過分正直的檢察官「形象」,卻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只是做足這個角色在一個一個場景下會有的反應,而沒有把他放進一個角色之所以是這個角色的脈絡之中,沒有融入角色與時代、與人際的共生關係裡。
Netflix <模仿犯>
從第一集中舉例說明,當郭從開場的兇案現場返回地檢署,在樓梯上與談笑風生的同僚擦身而過,此時吳慷仁以無意識掃過而並沒有實質明確眼神接觸的演法呈現郭曉其與眾人的格格不入,顯然就是為了「格格不入」的設定而刻意製作出沒有交流的演出,但試想這個角色若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或許更可能會以一種表面式笑容代替招呼敷衍而過─一個格格不入的人事實上是不會把自己放置在一個這麼醒目的位置,而會選擇以一種表面和平將自己和不認同的價值觀畫出一道界線,以藉此維持自己內心所堅信事物的純粹,某程度上他們並不會選擇正面的切割、樹立起鮮明的對立關係,而是具有有限度的圓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能完全被體制所排除,否則便無法實現內心的理想、否則也就只是一個憤世嫉俗而不是一個捍衛信仰的人。此外,當他舉報學長時的振振有詞也全程扳著一張臉孔來強化他鐵面無私的形象,然而鐵面無私並不是麻木(不仁),反倒是因為「仁」也才會對法律仍然抱持著期望,也因此在親眼見到他認定的害群之馬時,他理當是有掙扎、是會痛苦的,就算是憤怒也好、消化過後的強自鎮定也好,都不太會是六親不認的一號表情,為了做出個性與信念一致:「黑與白之間還是有一條線,而你(學長)越線了」,卻忘記人的活著在情感上、動機上絕對不會是非黑即白的,更細膩的內心活動或許會是,正因為這個角色內心總是波濤洶湧、充滿矛盾、懷疑、不滿,在反覆辯證之中他才能不斷去釐清內心的那條界線,而這些都不是符號化的演法所能傳達的角色深度,而一號表情自然沒能承載這些極其細膩卻深入的情感真實。
Netflix <模仿犯>
為什麼一個影帝級別的演員會帶來這樣的演出呢?以大環境而言,台灣戲劇市場很小,演員們需要在有限的戲劇、舞台劇、電影機會中彼此競爭,反覆於大小螢幕橫跳間不見得都掌握住不同舞台對於演技的雕琢、需求,或能立即很快對應不同鏡頭的考驗;觀眾們也會發現不同戲劇,演員班底卻都差不多的現象,可能借勢前作的口碑、演員本身話題性等行銷考量,選角不再完全基於演員本身的演技、可塑性或他們對於角色的研究;再加上從古早的<包青天>、<台灣靈異事件>以來,台灣市場偏好犯罪、刑偵類型的戲劇內容,也都會限縮演員們演技的觸角甚至陷入演出疲態。
<模仿犯>仍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當然不等於就此失去創作價值和進步的空間,一如相似的題材類型不也提升我們對於真實的要求,就像是<模仿犯>使用了許多特寫鏡頭,便是意圖強調人們如何活在這樣的社會之中、對於罪性如何反應而不單單只是嗜血、獵奇的案件本身,因此演員的演技也需要具備鏡頭的敏銳度,當內心的細膩與幽微被放大、聚焦的時候,絕不是戲劇感而是自然、真實能使觀者滿足,全然代入角色所動容、矛盾、無力…之處。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認為,現實本身是無意義的,藝術的作用恰恰在於努力將無意義的東西(現實)取出並從中創造出意義,或者我們這麼理解:藝術如何從現實的「無意識」提取出嶄新的意義來,而「演技」正是這樣的一種藝術。
身為一個職業觀眾,應該停止被媒體的報導、評價給誤導什麼是好的演技,而與演員們成為最直接的共謀者,一同發現你和我和他和她、身而為人的本質。
*舞台劇的演出卻可能不是如此,因應不同舞台、文本,演技方法也會做出調整。此文主要以大小銀幕做討論。
同場加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0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27會員
235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或許不像楊紫瓊終其一生等待<媽的多重宇宙>這樣為她量身打造的角色,而蕾絲莉絕對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就算是男演員也難得找到這樣脆弱與剛毅並陳的角色,透過它穿透人的靈魂。而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絕對駕馭了這樣的愛而不可得、無力的憤怒、無人時刻的懊悔、傷了所愛之人的掙扎,讓人同情、讓人放棄、讓人期待她真的
第9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眾望所歸頒發給<我的鯨魚老爸>中的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縱使他的演技無庸置疑,獲獎卻有種角色設定助攻的味道,相較於同年的<愛‧子>主角同樣是因情人離開原先婚姻的中年男子,親子間也因此種下心結,這兩部片彷彿有著鏡像關係,凸顯劇情側重與主題深度的不同,不禁
片名告訴我們或不告訴我們的,比你想得還多。本片台灣譯為<超速性追緝>,或許是「XX追緝令」的刻意誤導,用詞卻精準拿捏了速度之於激情的性幻想,縱然片中完全沒有任何警匪偵緝的橋段,使人腦補若不是法律又會是怎樣的力量「制裁」這樣的禁忌和悖德;中國片名<慾望號快車>,則或許挪用自名片<慾望街車>,強調車子的
奧利維亞柯曼(Olivia Colman)在好萊塢是個異數,顯然不是花漾的年紀,嚴格來說也算不上風韻猶存的熟女,她就像一個極為平凡的人,不過再平凡也有平凡的故事,這也是<光影帝國>想要告訴我們的:越嚮往螢幕上的光鮮亮麗,也越反襯出台下的我們必然是身陷黑暗的一群人。鏡頭對她飾演的Hilary毫不留情,
談論<塔爾>是困難的,因為它的細節充滿了門檻,但就主角塔爾總是不斷強調的「創作者的意圖」,試想,編導陶德‧菲爾德Todd Field的意圖又是什麼?絕不會是想藉著門檻將觀眾隔絕在外,或許是讓人對此提出疑問:門檻從何而來、又為何有如此權力將人拒於門外?最終,都將指向一個答案,同時當你能耐住表層主題的距
最近只要是關於電影的電影,如:Damien Chazelle的<巴比倫>、Sam Mendes的<光影帝國>、Steven Spielberg的<法貝爾曼>都被冠上「給電影的情書」,這個說法多餘以至過膩,若是較真,情書原屬於自己與情人間,毫無必要公之於眾,那些私密的情感也註定無法有觀眾緣,其實重要的
或許不像楊紫瓊終其一生等待<媽的多重宇宙>這樣為她量身打造的角色,而蕾絲莉絕對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就算是男演員也難得找到這樣脆弱與剛毅並陳的角色,透過它穿透人的靈魂。而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絕對駕馭了這樣的愛而不可得、無力的憤怒、無人時刻的懊悔、傷了所愛之人的掙扎,讓人同情、讓人放棄、讓人期待她真的
第9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眾望所歸頒發給<我的鯨魚老爸>中的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縱使他的演技無庸置疑,獲獎卻有種角色設定助攻的味道,相較於同年的<愛‧子>主角同樣是因情人離開原先婚姻的中年男子,親子間也因此種下心結,這兩部片彷彿有著鏡像關係,凸顯劇情側重與主題深度的不同,不禁
片名告訴我們或不告訴我們的,比你想得還多。本片台灣譯為<超速性追緝>,或許是「XX追緝令」的刻意誤導,用詞卻精準拿捏了速度之於激情的性幻想,縱然片中完全沒有任何警匪偵緝的橋段,使人腦補若不是法律又會是怎樣的力量「制裁」這樣的禁忌和悖德;中國片名<慾望號快車>,則或許挪用自名片<慾望街車>,強調車子的
奧利維亞柯曼(Olivia Colman)在好萊塢是個異數,顯然不是花漾的年紀,嚴格來說也算不上風韻猶存的熟女,她就像一個極為平凡的人,不過再平凡也有平凡的故事,這也是<光影帝國>想要告訴我們的:越嚮往螢幕上的光鮮亮麗,也越反襯出台下的我們必然是身陷黑暗的一群人。鏡頭對她飾演的Hilary毫不留情,
談論<塔爾>是困難的,因為它的細節充滿了門檻,但就主角塔爾總是不斷強調的「創作者的意圖」,試想,編導陶德‧菲爾德Todd Field的意圖又是什麼?絕不會是想藉著門檻將觀眾隔絕在外,或許是讓人對此提出疑問:門檻從何而來、又為何有如此權力將人拒於門外?最終,都將指向一個答案,同時當你能耐住表層主題的距
最近只要是關於電影的電影,如:Damien Chazelle的<巴比倫>、Sam Mendes的<光影帝國>、Steven Spielberg的<法貝爾曼>都被冠上「給電影的情書」,這個說法多餘以至過膩,若是較真,情書原屬於自己與情人間,毫無必要公之於眾,那些私密的情感也註定無法有觀眾緣,其實重要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演員吳慷仁主演的懸疑影集「模仿犯」海外收視告捷,寫下台劇歷史性成績單,製作人湯昇榮認為事前備好7語配音有效助陣,也是台灣影視音近年集結的大成果,呼籲大家把目光放眼國際。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2023年3月,Netflix推出了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模倣犯》。並在該年度的金鐘獎入圍17個獎項,也為金鐘獎史上入圍最多獎項的戲劇。 在第一集中,我一直對案發現場的談話、監獄中田村義的台詞感到很困惑。但隨著劇情發展,我也漸漸被拉入了模仿犯的世界... 角色設定讓人起雞皮疙瘩 在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要演活一個經典角色,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氣質相符。 只要角色的性格氣質跟演員本身相似,劇本演技也別太拖後腿,要把角色演成經典其實不難,目前陸劇圈就有非常多這種案例,比如趙露思的陳芊芊、成毅的禹司鳳、虞書欣的小蘭花、張凌赫的長珩、陳都靈的葉冰裳……如果時間推遠一點,還有李沁的元淳、楊洋的肖奈、楊冪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演員吳慷仁主演的懸疑影集「模仿犯」海外收視告捷,寫下台劇歷史性成績單,製作人湯昇榮認為事前備好7語配音有效助陣,也是台灣影視音近年集結的大成果,呼籲大家把目光放眼國際。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2023年3月,Netflix推出了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模倣犯》。並在該年度的金鐘獎入圍17個獎項,也為金鐘獎史上入圍最多獎項的戲劇。 在第一集中,我一直對案發現場的談話、監獄中田村義的台詞感到很困惑。但隨著劇情發展,我也漸漸被拉入了模仿犯的世界... 角色設定讓人起雞皮疙瘩 在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要演活一個經典角色,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氣質相符。 只要角色的性格氣質跟演員本身相似,劇本演技也別太拖後腿,要把角色演成經典其實不難,目前陸劇圈就有非常多這種案例,比如趙露思的陳芊芊、成毅的禹司鳳、虞書欣的小蘭花、張凌赫的長珩、陳都靈的葉冰裳……如果時間推遠一點,還有李沁的元淳、楊洋的肖奈、楊冪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