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動物來形容你,
你認為自己是什麼動物呢?」
當教練提出這樣的問題時,
我向內探尋,
遍尋不著最適切的答案。
脫口而出的答案是:
「我想成為一隻貓!」
「想成為」!
很明顯並未正面回應教練的提問。
教練緊追不捨地再次問及:
現在的我是什麼動物?
我,卻一時語塞。
當教練換個方式提問,
在我周遭是否有什麼樣的典範人物是我欣賞與想模仿的?
我指出了兩位人物,
他們分別像決斷快、狠、準的豹,
以及聰明、靈敏、有智慧的狐狸。
而我又是什麼動物呢?
終於,我發現:
長久以來,
我一直是隻小白兔,
但我卻明顯拒絕再當小白兔。
在不斷探究之下,
原來,
溫馴柔順的小白兔,
即便表達了想掙脫束縛的意願,
還是容易被迫接受與順從令自己不舒服的對待,
只能以逃離的方式,
躲開壓制。
乖巧、懂事,
反而成了容易被忽略的聲音,
容易受到強勢而威權的驚嚇,
因為牠,
少了爪子!
而平時溫馴、優雅、高冷、自在的貓,
一樣是乖巧可愛的,
但牠多了一份靜觀大千世界的悠閑,
與不想被打擾的靜謐。
想撒嬌時撒嬌,
不舒服時自動跳開,
自顧自地舔舐、梳理毛髮,
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姿態。
有時玩起壁虎、
有時叼隻老鼠、含住麻雀,
報效主人餵養的辛勞。
然而,
當牠極度驚懼或忍無可忍時,
貓爪抓撓的痛楚成了牠的防衛武器。
當然在此之前,
你會發現牠極度忍耐,
極力控制爪子的收放,
不使它傷了主人;
即使再怎麼心情不悅,
頂多用哈氣、冷峻低沉的叫聲表達牠的不滿。
(當然,這是牠的選擇)
由於人們多少會對牠深藏不露的爪子敬畏3分,
因此,
牠便更有本錢做自己!
有鋒芒的良善,
即便不願使用秘密武器傷人,
也可偶爾亮亮爪子,
捍衛自身的主權。
每個人對動物角色的認知不同,
與動物之間產生的情感連結也各異,
雖然事後也有人跟我說:
「兔子也是會咬人的」、
「貓並不溫馴」……
但每個人的內在世界對動物姿態的理解與詮釋,
畢竟有別。
而我想這是找不到自己、
不知從何與自己對話時,
一個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與自我對話的手法。
也就是說,
它是一種藉以認識自我的路徑。
不妨也試著想想:
你,又是什麼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