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晚的希塔療癒課程,
進行到「挖掘」時,
我想挖掘的是「欠缺自信」的課題……
夥伴從腦海中看到的影像是:
「一個小女生在一旁看著一夥人」
我聯想到的事件是:
這個小女孩總是孤零零,
融不進一個團體的感受。
不斷挖掘之下,
原來是與「恐懼」相關的議題。
因為父親隻身來台,
親嚐失去親人的不捨與恐懼,
加上經歷過戰亂,
年紀大(46歲)才得第一個孩子
(我與哥哥相差4歲)
害怕失去親人、失去孩子,
便總是帶著害怕失去親人的恐懼,
給予子女過度保護,
擔心子女遇到危險,
似乎總是要在視線範圍內才感到安心。
加上家境不寬裕,
很多傢具設備怕被小孩碰壞,
難免會限制我們對設備的好奇與探索。
尤其男孩子總是好奇,
靜不下來、東摸西玩……。
突然想起當初哥哥還帶著我玩瓦斯爐,
一時間鍋子竄起熊熊火光,
兄妹倆著實受到不少驚嚇。
(因為是租屋,
差點兒燒了人家的房子,
自然難逃一頓責罰)
哥哥總是帶著我在住家附近四處玩,
玩泥巴、玩稻草堆、玩木麻黃、玩大蒜葉……
但每當哥哥帶著我到附近溝渠玩水的時候,
他總是毫無意外地掉進大水溝、滿身泥濘,
接著便難逃父親的水管鞭打,
而這其實源於父親的擔心,
擔心孩子發生意外……。
當時看在這個小跟班眼裡,
頗具警示作用。
這種擔心、恐懼的能量深深影響著我。
希塔的說法是 :
小孩在二到七歲的時候,
深受希塔波的影響。
父母的擔憂恐懼能量,
會烙印在小孩的細胞與行為反應裡(又稱為基因)。
所以我必須釋放這種擔憂、恐懼、限制我前進、跨越……等
所有不安與不自信的能量,
勇敢嘗試與突破。
因為擔憂、恐懼
會吸引與打造出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一個又一個的實相,
來呼應擔憂、恐懼。
因此自己有擔憂、恐懼的心理,
便會引來擔憂、恐懼的實相與課題,
讓自己修煉與修行,
直到內心無有恐怖為止。
我自小以來的順從、討好,
有部分是因為害怕失去,
害怕失去愛,
害怕愛會遠離。
害怕失去,
便會讓大腦及宇宙接收到「失去」的指令,
因此要相信我會擁有:
我會擁有美好的感情關係,
我會擁有順心快意的生活,
我會擁有滿滿的愛,
讓愛我與我愛之人都沉浸在溫暖有愛的能量裡。
    avatar-img
    5會員
    22內容數
    為人生留下記錄, 為生命帶來啟發。 我的生活點滴與感悟, 或許也能成為不同生命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璞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唯有當我們付出百分百的真誠對待他人 並且全然相信之時, 你便會創造你想看見的實相! 並發現 : 原來, 奇蹟真的會降臨!
    進行前世回溯的催眠 當中更正向的意義其實是: 回到過去那個時間點, 好好地與當事人和解。 不管是道謝、道歉、道愛, 還是最後圓滿的道別, 都是為了重新開創今生嶄新的局面。 若能提前在此生結束之前, 了解道謝、道歉、道愛與道別的真意, 人生旅程或能圓滿順行。
    唯有當我們付出百分百的真誠對待他人 並且全然相信之時, 你便會創造你想看見的實相! 並發現 : 原來, 奇蹟真的會降臨!
    進行前世回溯的催眠 當中更正向的意義其實是: 回到過去那個時間點, 好好地與當事人和解。 不管是道謝、道歉、道愛, 還是最後圓滿的道別, 都是為了重新開創今生嶄新的局面。 若能提前在此生結束之前, 了解道謝、道歉、道愛與道別的真意, 人生旅程或能圓滿順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會有人跟我一樣 會對 “死亡” 感到恐懼 我恐懼的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親人的死亡 小時候,真的很小,大約3、4歲的時候 我會在某種時刻,就像開關被打開一樣心中浮起深刻的恐懼感 然後抱著媽媽哭著說,害怕她死掉 那時候不懂,媽媽大概也覺得:傻孩子~ 但這樣的恐懼感,無從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會有人跟我一樣 會對 “死亡” 感到恐懼 我恐懼的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親人的死亡 小時候,真的很小,大約3、4歲的時候 我會在某種時刻,就像開關被打開一樣心中浮起深刻的恐懼感 然後抱著媽媽哭著說,害怕她死掉 那時候不懂,媽媽大概也覺得:傻孩子~ 但這樣的恐懼感,無從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