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盒子居然曾經稱霸我國通訊地位35年,到現在還可以看到它的最初身影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回憶0:回憶

raw-image


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們,或許沒看過這個小盒子,這個小盒子在中國大陸稱為「尋呼機」,在香港稱為「CALL機」,在我國(中華民國)稱為「呼叫器」,而我國與香港都統稱為「BB.CALL」 ,記得小的時候常看見有些人聽到「B...B...」聲後,就拿起掛在褲腰帶上的這個小盒子,

看了之後就會說一句「我去覆機」,我就會覺得這個人肯定是個經理或是總經理那樣的高階上班族,我小時候,也常常想著以後上班的時候也要掛一個在腰上。

但總有個疑問,BB.CALL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查閱了BB.CALL的相關資料,才知道BB.CALL的歷史原來這麼久遠,要先說明BB.CALL的發明者之前,就必須先從第一個類似BB.Call系統開始說起。

回憶1:警察

raw-image


1921年底特律警局,將無線電接收器安裝在福特T型警車後座,開始進行單向(接收)無線電通訊調度,成為全美第一個透過無線電定期與警車通訊的警察部門,隨後其他城市的警察部門也陸續使用這套通訊系統。


raw-image


由於當時的技術關係導致無線電接收器在接收訊號時,警車經過大型建築物或是橋梁底下時,無線電訊號就會逐漸消失,導致警局與警車無法獲得穩定的訊息。

raw-image


時間來到了1926年.當時的底特律警局威廉局長(William P. Rutledge)

帶領員警肯尼斯(Kenneth R. Cox)、沃爾特(Walter Vogler)、伯納德(Bernard Fitzgerald)、還有電子工程學學生羅伯特(Robert .L. Batts)


raw-image


經過2年的努力不懈持續改進接收器,終於讓接收器能夠接收到穩定的訊號。










回憶2:無線通訊-創始人

raw-image


這位老爺爺他叫做,阿爾.格羅斯(Al Gross),他是公認的無線通訊-創始人,也是移動無線通訊領域的先驅。

阿爾出生於1918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在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長大,發明了許多通訊設備並申請專利,1949年為第一台BB.CALL(在當時被稱為蜂鳴器),申請專利。

並在紐約市的猶太醫院進行第一次使用,可惜的是這項新發明並沒有讓這些醫護人員留下好印象,大多數醫護人員說這B...B...聲設備會讓患者感到不安,甚至有些醫生擔心這聲音會打斷他們的高爾夫比賽。


raw-image


2000年麻省理工學院頒發,勒梅爾森-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成就獎(Lemelson–MIT Prize),感謝這位發明了第一台對講機、民用頻段無線電對講機、BB.CALL、無線電話的先驅發明家,可惜這位先驅發明家在同年(2000年)12月21日去世,享年82歲。


回憶3:商業化過程

raw-image
raw-image

將BB.CALL商業化的廠商,就是電信裝置製造商摩托羅拉(Motorola),他們在1956年,發明第一台攜帶式無線電接收器(Handie-Talkie),在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大樓安裝了無線電系統,安排了11位操作員,與175台攜帶式無線電接收器(Handie-Talkie)進行試驗。


3年後,1959年摩托羅拉創造了呼叫器(pager)一詞,摩托羅拉(Motorola)最著名的電信裝置就是BB.CALL和手機(行動電話),BB.CALL可分為單向與雙向,單向(僅接收)接收的BB.CALL可分為三代機型。

raw-image


  • 1964年(單音型BB.CALL)第一代

1964年推出商業上第一台單音型BB.Call「Pageboy I.」,在當時的美國主要是以警報接收器為主,特別是對消防人員執行任務時非常實用,之後醫院以及大範圍工廠也都開始使用這個裝置。







raw-image



  • 1975年摩托羅拉(Motorola)在美國推出「Pageboy II.」,雖然這次的產品尺寸比「Pageboy I.」還要小,但它的揚聲器位置是在頂端,因此警報蜂鳴聲很容易被衣物蓋住而被忽略掉。
raw-image


我國(中華民國)於1976年(民國65年)12月18日(電信紀念日)率先開放「無線電叫人業務」,大台北地區首先開放使用,到了1982年(民國71年)開放NEC數位單音型系統,涵蓋台北及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陸續開放至全台、澎湖、金門、馬組。


第一代單音型BB.CALL沒有螢幕顯示,只能靠發出單音的「嗶…嗶…嗶…」聲,來提醒用戶,有人呼叫。

raw-image


具體操作方式就像這樣呼叫者須先打電話至呼叫中心,留下BB.CALL號碼後再轉述想跟用戶說的話。



raw-image


用戶收到提示聲後再回撥至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電話秘書轉述留言。








raw-image



  • 1988年數字顯示型BB.CALL(第二代)

1988年(民國77年)2月我國(中華民國)開放第二代數字顯示型BB.CALL,除了發出「嗶…嗶…嗶…」聲外,顯示面板還會顯示數字,只要將電話號碼留給用戶,用戶收到通知號碼後就可以知道是誰在找自己,可直接回撥給對方。





raw-image


第二代數字顯示型BB.CALL讓時下年輕人發展出一套數字諧音密碼。

開啟了當代的加密解碼時代,有些則是特殊溝通暗語,例如數字密碼520諧音代表「我愛你」,而數字密碼530就表示「我想你」。

從1988年開放第二代BB.CALL後,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官方統計資料,短短4年時間,1992年我國(中華民國)的BB. Call用戶數正式突破百萬。

raw-image


1998年(民國87年),我國(中華民國)開放第三代文字數字顯示型BB.CALL,隨後開放更進步的繁體中文顯示型系統,請呼叫者打電話到電信公司,請服務小姐協助輸入文字,這樣用戶的BB.CALL就會顯示想傳遞的文字訊息。







raw-image


隨著技術與設備進步,業者設備也必須時常更新,連帶BB.CALL幾乎一兩個月就必須更換一次,就連股票機也大為流行,讓用戶可及時獲得股市交易資訊。

第三代文字數字(中文)顯示型,其特徵能顯示英文字母與繁體中文,可進行文字留言訊息,像是現在的手機簡訊。

上述所介紹的BB.CALL類型都只能單向發送訊息。

raw-image


摩托羅拉(Motorola)於1995年推出,第五代雙向(收發)傳訊傳呼機Tango,其特色為可透過網路傳送簡訊或電子信件,進行雙向(收發)訊息傳遞。



raw-image


隨著手機(行動電話)飛速普及BB. Call逐漸被取代,從1999年3月創紀錄的432萬戶,到了2001年急速下降剩下175萬戶,降幅接近60%,來到2011年上半年全台用戶僅剩76名,最終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決議,於2011年12月31日停止無線電叫人業務服務,讓BB. Call功成身退。









回憶4:退居幕後

時至今日,幾乎已經看不見BB. Call的身影,但是它並沒有完全消失喔。

像是美國有些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禁止攜帶手機(行動電話)的區域,就會配戴BB. Call方便接收到即時通知。

raw-image


或是沒有外場人員的餐館或是美食街,櫃台人員會在完成點餐後交給客人一個取餐器,讓客人拿著取餐器在用餐位置等候,餐點準備完畢後,櫃台人員就會遙控取餐器發出閃光及聲音,來提醒客人前往櫃台取餐。


真沒想到這個小盒子在我國(中華民國)居然曾經輝煌了35年,到現在都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真是讓我記憶深刻。

好啦,這次的回憶內容不知道各位覺得如何呢?

希望你們會喜歡,掰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蒼天翔的沙龍
4會員
20內容數
介紹遊玩過的遊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通訊工具從 BB.Call 演進到智慧型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也帶來莫大的方便。相對人際關係起了變化,過度依賴和使用手機是現代人的通病,造成人與人之間零互動。本文探討如何擺脫手機的控制,善用而不沉迷,以及現代人使用手機應有的禮儀。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通訊工具從 BB.Call 演進到智慧型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也帶來莫大的方便。相對人際關係起了變化,過度依賴和使用手機是現代人的通病,造成人與人之間零互動。本文探討如何擺脫手機的控制,善用而不沉迷,以及現代人使用手機應有的禮儀。
Thumbnail
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樹枝斷了?剪頭髮?還是按下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照相機長怎樣?若不是專業攝影師,也許很多人幾乎沒看過也沒碰過照相機,近十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手機相機漸漸取代數位照相機,「喀嚓」聲也多半從手機聽到。 說到照相史,1827年,全球出現第一張相片,當時一
Thumbnail
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樹枝斷了?剪頭髮?還是按下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照相機長怎樣?若不是專業攝影師,也許很多人幾乎沒看過也沒碰過照相機,近十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手機相機漸漸取代數位照相機,「喀嚓」聲也多半從手機聽到。 說到照相史,1827年,全球出現第一張相片,當時一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最近我注意到,越來越多年幼的孩子開始使用3C產品,令我不禁反思過去,回想起從前那些沒有3C產品的時光。如今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捷,倘若我們再次回到無3C產品的生活,我們是否能夠重新適應呢?你還記得當初沒有3C產品的生活是如何嗎? 手寫電話簿 回溯到沒有手機而人們仰賴家用電話的時光
Thumbnail
最近我注意到,越來越多年幼的孩子開始使用3C產品,令我不禁反思過去,回想起從前那些沒有3C產品的時光。如今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捷,倘若我們再次回到無3C產品的生活,我們是否能夠重新適應呢?你還記得當初沒有3C產品的生活是如何嗎? 手寫電話簿 回溯到沒有手機而人們仰賴家用電話的時光
Thumbnail
開機一段熟悉的旋律 這也算是一種情懷了!
Thumbnail
開機一段熟悉的旋律 這也算是一種情懷了!
Thumbnail
Nokia 有句廣告語是這麼說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廣告所要表達的是該科技產品的設計從體貼人性出發、顧慮到人的需求,強調的可能是使用效率提升或是更便於操作,總之「文明科技」的誕生就是為了使人類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適的意思。
Thumbnail
Nokia 有句廣告語是這麼說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廣告所要表達的是該科技產品的設計從體貼人性出發、顧慮到人的需求,強調的可能是使用效率提升或是更便於操作,總之「文明科技」的誕生就是為了使人類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適的意思。
Thumbnail
回憶0:回憶 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們,或許沒看過這個小盒子,這個小盒子在中國大陸稱為「尋呼機」,在香港稱為「CALL機」,在我國(中華民國)稱為「呼叫器」,而我國與香港都統稱為「BB.CALL」 ,記得小的時候常看見有些人聽到「B...B...」聲後,就拿起掛在褲腰帶上的這個小盒子, 看了之後就會說一句
Thumbnail
回憶0:回憶 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們,或許沒看過這個小盒子,這個小盒子在中國大陸稱為「尋呼機」,在香港稱為「CALL機」,在我國(中華民國)稱為「呼叫器」,而我國與香港都統稱為「BB.CALL」 ,記得小的時候常看見有些人聽到「B...B...」聲後,就拿起掛在褲腰帶上的這個小盒子, 看了之後就會說一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