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示妙證居士 (聶寺丞)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了一番、又一番到來;若不把「生、死」兩字、貼在鼻尖兒上作對治,則直待臘月三十日,手忙脚亂、如落湯螃蟹時,方始知悔,則遲也。
若要直截,請從而今、便截斷。
學世間法,須要理會得分曉;學出世間法,却全要理會不得、方有趣向分。
【既理會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麼究取】。
佛、是眾生界中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漢。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故,古德云:「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僧問趙州:「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有。」
僧云:「幾時成佛?」
州云:「待虛空落地。」
僧云:「虛空幾時落地?」
州云:「待柏樹子成佛。」
看此話,不得作:柏樹子不成佛想、虛空不落地想。
畢竟如何?虛空落地時、柏樹子成佛,柏樹子成佛時、虛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無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隨眾生根性、應病與藥,權實、頓漸、半滿、偏圓、說一大藏教,皆無事法也。
眾生、無始時來、為心意識、之所流轉;流轉時、渾不覺知。
故,佛在般若會上,說諸法空相,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處,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
若人夙有善根種性,【只向不可得處、死却心意識】,方知:釋迦老子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是真實語。
禪,不在靜處、不在鬧處、不在思量分別處、不在日用應緣處;然雖如是,【第一不得捨却靜處、鬧處、日用應緣處、思量分別處參】。
【忽然、眼開,都是自家屋裏事】。
今時,士大夫學道,多是半進、半退:於世事上不如意,則火急要參禪;忽然世事遂意,則便罷參。為無決定信故也。
禪,乃「般若」之異名;梵語「般若」,此云「智慧」。
當人若無決定信、又無智慧,欲出生死、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