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Xi?” or “Hu is Xi?”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Who is Xi?” or “Hu is Xi?”

【Comment】

No one can deny the crucial fact that diplomatic manipulations of the Power could influence politics to other countries.  VOA’s series of articles of the upcoming visit of Chinese President-to-be Xi Jin-ping to the US has proved that.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 US showed its specific preference in Taiwan’s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We do not know why Sam did it.  Nevertheless, DPP has to meet the US,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That is politics.    revised at 2010

即便美國國務院總是否認,但外交上一揚一挫的操作,當然可以影響他國的國內政治。

Michael Green説「(習訪美)受到的待遇,必須要讓中國國內認為他在全世界被尊重、欣賞並看重」、「習近平只要做到讓美方認識他,知道他有能力處理和美國的複雜關係就已足夠」、「無論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或美中之間有多少不愉快,每過一段時間雙方領導人都要見見面,告訴對方『我仍然愛你』,或者『即便我不愛你,我還是會與你合作,我們還是要保持彼此的關係。』」

Walter Lohman説「(王立軍尋求政治庇護)這裡面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Derek Scissors説「美國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大作文章,中方應該對此感到高興」「這裡面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比較難過的是,似乎2012年台灣總統選舉,美國也做了一揚(馬)一挫(蔡)的系列外交操作,可能還有其他。但,台灣還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和美國見見面「保持彼此的關係。」這就是政治。

 

習近平訪美只要不犯錯即成功◎VOA(2012.02.09)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209-US-China-Xi-Jinping-Visit-139044484.html

分析人士説,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下星期對美國的訪問是一趟和美國領導階層之間的“認識之旅”,並非以解決美中分歧或其他區域和全球問題為主,所以只要習近平在過程中沒有失誤,就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訪問。

*葛來儀:習近平訪美為“認識之旅”*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星期四在一場座談會中就習近平訪美一事提出以上觀察指標。該智庫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説,由於習近平將從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開始逐漸進入權力接班過程,他的訪問將是和美國領導階層建立關係的“認識之旅”。

*建立奧巴馬、習近平個人關係*

她説,訪問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通過面對面接觸建立彼此間的融洽關係。如果奧巴馬在今年的選舉中連任,這個關係將會格外重要。葛來儀説:“這是二位領導人建立個人關係的一個機會,讓彼此對對方有更多的了解。當然,如果奧巴馬能夠贏得連任,這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

*葛林:訪美目標非解決具體問題*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另一位資深研究員、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葛林(Michael Green)説,習近平和奧巴馬總統、拜登副總統,以及其他美國政府高層官員的確有許多重要的雙邊、區域和全球重要議題要討論,例如伊朗、北韓和國際經濟問題等,不過解決具體問題並非習近平訪美的目標。曾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葛林,2002年參與安排當時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美的相關事務。

*不犯錯最重要*

他説,外界不能對習近平訪美有過高期望,因為對習近平來説,此行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訪問中犯錯,畢竟他現在還只是國家副主席,不能在過程中有逾越身份的表現。葛林表示:“對習近平來説,最重要的是不要犯錯,而且他受到的待遇,必須要讓中國國內認為他在全世界被尊重、欣賞並看重。如果習近平在訪問中有任何突破,將會極不尋常和極為冒險,因為這不但會讓他現在的老闆認為他放肆,同時也可能讓北京一些人認為他對美國的立場作出了妥協。”

*情人約會的比喻*

葛林説,習近平只要做到讓美方認識他,知道他有能力處理和美國的複雜關係就已足夠。對於習近平和奧巴馬的白宮會面被安排在2月14號情人節當天,葛林也以情人約會作出比喻。他説:“這就好像一場夜晚的約會,無論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或美中之間有多少不愉快,每過一段時間雙方領導人都要見見面,告訴對方‘我仍然愛你’,或者‘即便我不愛你,我還是會與你合作,我們還是要保持彼此的關係。’”

*其他議題*

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經濟事務主任古德曼(Matthew Goodman)也表示,雖然美中之間有人民幣、智慧財産權和其他經濟議題必須解決,但他不預期習近平的訪問會在這些議題上有突破性進展。另外,葛來儀、葛林也都表示,在習近平和美方的會談中,人權、西藏和台灣等議題都會有所觸及,不過雙方應會各自表明既定立場,不會有太多的深入討論。至於南中國海的議題,葛來儀説,五角大樓會再度向中方表明,美國無意圍堵中國,希望對於主權爭議能夠通過區域多邊討論,以和平方式解決。

 

美專家談王立軍案和習近平訪美◎VOA(2012.02.09)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209-China-Observers-on--Wangs-Case-and-Xis-US-Visit-139045394.html

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的前夕,中國方面低調處理了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的事件。美國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大作文章,中方應該對此感到高興。對於習近平這次訪問能夠取得的成果,美國方面普遍不寄予很大的期望。

*洛曼:王尋求庇護的説法難以置信*

華盛頓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Walter Lohman)和該中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星期四在與媒體舉行的有關習近平訪問美國的圓桌討論會上被問及王立軍一案時表示,他們目前並不清楚到底在成都發生了什麼,但是洛曼表示,美國領館拒絕王立軍庇護請求的説法難以置信。他説:“我不得不説,我認為很難相信美國駐成都領館會趕走一個前來領館尋求庇護的人。它會在美國引起巨大的抗議風暴。你會聽到人們沒完沒了的説這件事。總統參選人的辯論也會談到這件事,它會到處都是。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美在習訪美前沒有在王案上大作文章*

傳統基金會的史劍道認為,中方應該對美方對王立軍事件的反應感到高興。他説:“美國沒有在這個事情上大作文章。從這個角度上來説,中方應該對此感到高興。中國共産黨應該對美國方面的反應感到高興。我們沒有高調地談論此事,沒有抱怨,説這説那,把它弄成一個很大的事情。沒有人預期我們會在習近平訪美前夕這樣做。”
史劍道説,也許在這個意義上,中方認為這個事件的解決是順利的,因為結果可能更遭。

*史劍道:訪問本身不會有什麼成果*

對於習近平的這次訪問,史劍道表示:“這此訪問本身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事情發生。這不意味著訪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習近平對美國和美國的領導人有更多的了解而美國對習近平有更好的認識將會是更好的事情。通過這次訪問,雙方可以開始一個緩慢的走向一條好的或是壞的道路的進程。但是這次訪問本身不會有太多的成果。”

*洛曼:美國行是習近平的公關之旅*

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也對這次訪問不抱很高的期望。他説:“我認為它主要是一個公關性的訪問,習近平可以向北京的領導人顯示,他做好了接班的準備,能夠處理美國事務,能夠與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站在同一個國際舞臺上並應付自如。我認為這是他與華盛頓的決策者和領導人開始建立關係的一個機會。”
洛曼認為,中國目前需要同美國有一個穩定的關係,尤其是在領導人進行權力交接的時候。因此,習近平通過這次訪問要發出的關鍵資訊將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是良好的、穩固的、合作的和友好的,儘管在他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史劍道認為,習近平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在黨內的權威,而不在於他的個性。

 

美專家:習近平訪美是建立私人關係之旅◎VOA(2012.02.08)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208-xi-jinping-138957279.html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前,美中經貿摩擦備受關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這個星期舉行研討會,討論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人民幣匯率是不是這次訪問的主要議題?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董事長羅奇(Stephen Roach)説,這是一個客人不想談主人很想談的問題。他説:“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讓習近平展示他處理重大國際對話能力。我想他會向奧巴馬總統承諾中國會繼續人民幣改革,但是他會呼籲美國全面看待問題,先解決好美國自己的問題。”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認為,雙方各有各的擔心。美國人擔心人民幣匯率低估,市場進入和中國的補貼措施。中國也擔心市場進入,以及美國的技術出口政策等等。不過他説這些議題會在訪問中會提到,但不是訪問的重點,這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互相了解:
“這次訪問不會有宣佈新協定之類的突破性進展。這次訪問的關鍵意義是給習近平副主席一個和奧巴馬總統見面和對話的機會,因為畢竟他可能成為中國領導人一直到2022年,奧巴馬可能擔任美國總統到2017年。兩國關係需要雙方領導人能互相理解,知道對方的立場,能夠就目前和未來的問題有效地對話。”
美國人對於習近平所知甚少,這幾天各大媒體普遍用“習近平是何許人”-Who is Xi-來做標題。他的名字也讓很多美國人頭疼。有的人搞不清誰是中國現任主席,誰是未來的主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Who & 疑問句 & 關係代名詞Who本身是【疑問詞】或【關係代名詞】, 如果是「疑問詞」, 可以放在句首, 後面接動詞, 如 Who opened the door? Who mailed the package? Who broke the window? Who當「關係代名詞」時, 前面接名詞... ...
    avatar
    Sunnyah
    2024-06-08
    【知言讀書】Ursula Burns回憶錄《Where You Are Is Not Who You Are》記得好像有人說過,要判斷一本書的好壞,就是讀完時,作者是否能變成非常要好的老朋友,好像隨時都可以拿起電話天南地北地亂聊。讀這本全錄前執行長Ursula Burns的回憶錄《Where You Are Is Not Who You Are》,就有這樣的感覺。
    Thumbnail
    avatar
    知言法律事務所
    2024-04-17
    WHO ICD 術語中文翻譯彙整目前A.H科普的新冠科普術語索引是根據WHO最新版本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而國內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使用的中文翻譯是ICD10,為保持中文翻譯的一致性, 這裡將 [不定期更新]。
    Thumbnail
    avatar
    A.H.
    2024-04-17
    Who am I?  08/24/2010 去合歡的路上 想到這三個月來的事 我過的生活,過去二十年是這麼的精彩。 但又可以這麼迅速的歸於平靜。   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曾經在三十歲時想著要環遊世界 似乎這成為我的夢想 當然,我沒有說什麼等我退休後 而是每年開始實踐他 實施了幾年 後來是
    avatar
    Mars
    2024-03-10
    Who am I? I gave up. 放心,不是我的人生,只是另一個也許會成為不同的可能而已。
    avatar
    時燼
    2024-02-14
    心情繪本|ChatGPT|DALL.E|[Who is playing in the forest]故事開始 小熊和男孩在森林裡玩得不亦樂乎,突然小熊被一個大球撞到,痛得哇哇大叫,男孩趕緊拿出針線為小熊縫合,從此小熊與男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以下為DALL.E自動生成的繪本 The little bear and the boy were playing happily in the forest
    Thumbnail
    avatar
    D&Y熊繪生
    2023-03-21
    《消失的匿名小說家》Who is Maud Dixon 才是最棒的書名這是一本小說,儘可能地隱晦,不爆雷,以既有資訊來討論。
    Thumbnail
    avatar
    閱讀筆耕
    2021-09-09
    WHO搬一中原則 台:WHO有責任處理台灣入會案撰寫:吳卓遠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5日宣布,當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台灣社會期盼的“嘉玲”(確診數+0)再現。台灣迄今也已連續23天無新增本土病例,顯示疫情獲得一定的控制。截至5月5日,台灣累計共43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分別為34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來自“敦睦艦隊”的群聚感
    Thumbnail
    avatar
    多維TW
    2020-05-06
    WHO如何變為CHO?見到我臉書po文關於譚德塞與艾沃德荒腔走板的行徑,一位朋友來信問我,WHO是如何變為中國主導,而被戲稱為CHO的國際組織?答案可能要從2006年WHO的南韓幹事長李鍾郁(Lee Jong-wook)意外身亡說起。
    Thumbnail
    avatar
    沈榮欽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