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因為知道我在追尋台灣地位問題時,探討過越南,這在台灣是少見(但灣仍有懂越南文的年輕學者,這更罕見)。因此送我一本胡俊熊先生所著的《胡志明生平考》。本書主要以非常多的資料佐證作者的一個假設:1932年之後的胡志明,是台灣苗栗的銅鑼客家子弟。
胡俊熊本人士台大歷史系畢業,書寫的動機是家族前輩流傳著「胡志明是家族子弟胡集璋」的傳聞。為此,他發憤探究此一傳聞。
檢視過成噸的資料後,他主張以1932年為分界:
˙1890~1932年的胡志明是越南人阮愛國。
˙1933~1969年的胡志明是台灣人胡集璋。
但無論是阮愛國,或胡集璋,都是共產國際的人員。應該注意的是,1932年的台灣,是日本帝國下的領土,當時對於南洋地區的觀念與感覺,和現今很不相同。而當年共產黨所代表的「理想性」被數不盡的青年人所嚮往,其中包括蔣經國與李登輝。
我在敬佩胡俊熊先生毅力與治學(至少是為了家族)之心之餘,基於那些從事革命運動的人與組織總必須偽裝其行誼的事實,從而相信胡俊熊先生的主張的可能性非常高。
問題接著就來了:
1. 胡志明1933=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可能沒有意義,「中華民國」承襲天朝秩序本來看不起東南亞各國。但「胡志明1933=台灣人」,對台灣有何種意義呢?
2. 從作者提供的資料照片看,阮愛國與胡集璋的長相非常相似。相似才可能經由1932年阮愛國罹患肺結核的病逝「續接」到台灣人胡集璋身上。
這讓我想到一部好萊塢電影《魔鬼諜報員》(The Assignment),述說一位美國海軍潛艇軍官雷米茲長得像恐怖份子的首領卡洛斯,美國與以色列情報單位徵召他加以訓練,成為殺手,目的在做一件窩裏反的事,然後「借(蘇聯)刀殺人」。片中的訓練,讓這位海軍軍官的性情也跟著轉變。
3. 書中提及的事蹟,場景除了越南之外,還連結到蘇聯、上海、廣西、香港、泰國、廈門、新加坡等等,非常國際化。如前所述,當時這些地方是英、法、日、蘇等帝國的領土與勢力範圍--相隔的兩地卻仍在同一當局的管轄下--背後少不了的是這些高層勢力的影響。
沒有錯,假使沒有共產國際,胡集璋是無法頂替阮愛國,繼續走胡志明的路子的。換言之,「胡集璋能成為阮愛國」這件事情,證明只要時代走到需要一個「胡志明」的境地,無論胡集璋,無論阮愛國,總會有人扮演這角色的。這是個人(偉人)與團體(帝國)之間,那種永遠理不清的辯證關係。
4. 當然,客家,是一種超越限定領土(原鄉)的族群,特別是與南洋的親切關係,想在其中也發揮一定的作用吧!
5. 越南,是在「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下完全無一席之地的地方,其實,對「台灣」而言卻在戰前有親切的關係。認真說,無一席之地的也只是「教育體制」而已,做為反共燈塔的「中華民國政府」介入越戰(與關連的冷戰事件)也不可謂不深。
越南,戰前受到法國嚴酷殖民的剝削,從1945年起的獨立運動與戰爭,終於在1970年代成功。為了成功,文化上放棄漢字的制約、犧牲數百萬人、選擇共產圈等等,現在則重新發展經濟而頗有成就。這種魄力實在令人鎮攝不已,但是代價又令人不勝欷噓。
援以為記,並向作者致敬。
【相關閱讀】
胡俊熊先生部落格
越南國父胡志明是台灣人胡集璋?
胡志明流亡中國時的漢字詩
溫故知新(23):越南啟示錄
1945年中國軍隊Long Stay北越之影像(1)
1945年中國軍隊Long Stay北越之影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