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時在FB會放一張股息和殖利率之間變化的圖表,那張圖表原本是google試算表,內容呈現的是14家金控的股息、殖利率及隨時變動的股價等資料,使用者可以藉此觀察殖利率的變化當作買進的依據!
一、殖利率監控表
殖利率監控表上顯示幾個資訊,包括「去年的EPS」、「預估現金股息」、「預估股票股息」、兩者相加的「預估總配息」、「股價」、「當下現金殖利率」與「當下殖利率」,以下稍微解釋一下。
- 去年的EPS:這項不難理解,每年會更新一次
- 預估現金、股票股息、總配息:這三個欄位是我根據「過去三年的平均盈餘分配率」,乘上「去年的EPS」,得到「預估總配息」,再根據過去現金與股票的「比例經驗」而推估出來「預估現金股息」及「預估股票股息」。上述得知,重要數據是「過去三年的平均盈餘分配率」,有些人可能會用「去年」,有些人可能會用「五年」,甚至「十年」的平均數據,,不過既然是預估,每個人採用的方式都不同,我採用三年平均數據的理由是,年限太長或太短都可能失真,三年或許是一個公司政策發酵的剛好時間點。這幾個欄位若有公司已公佈股息政策,我將適時更新,並且用不同顏色字體標示清楚。
- 股價:這個欄位是用google試算表的函式所套用顯示,雖然在盤中有即時報價的功能,但是有可能會延遲20分鐘,換言之,不是那麼即時,但對平常觀看來說影響不大。
- 當下現金殖利率:殖利率= 股價 / 股息,當下現金殖利率=現金股息或預估現金股息 / 當下股價。這項數據僅有「現金」的部份,不包括股票股息。
- 當下殖利率:當下殖利率=總股息或預估總股息 / 當下股價。這項數據則是現金股息加上股票股息。
- 有些人喜歡股票股息,有些人不喜歡;喜歡配發股票股息的投資人,大抵上認為可以快速累積股數,畢竟存股投資人在意的就是快速成長的股數。不喜歡配股的投資人則認為,配股是個雙面刃,在股本膨脹之下,可能會稀釋掉EPS的成長,因此公司勢必要有更大的營收獲利來支撐EPS的成長。兩種看法沒有對錯,也都有人支持,喜歡哪個就看個人的選擇!
- 在兩欄殖利率表格當中,若有高於5%的數據將會用紅色顯示,這是我選股的標準,有些人喜歡4%,有些人喜歡6%,沒有一定的答案,適合自己的都是好標準!
二、本益比與本淨比
在基本分析的要素裡面,總會見到本益比和本淨比。
本益比=股價/EPS (這邊的EPS是用近12個月內的EPS累積)
本淨比=股價/每股淨值
(淨值=資產總值-負債-無形資產,這邊直接取鉅亨網的資料)
本益比和本淨比是評斷股價是否合理的指標,一般來說大家會取本益比約落在12~15、本淨比小於1算是合理。雖然市面上許多人拿本益比來評斷公司的股價,但金融股大多是「用金錢來賺錢」的行業,負債比會比較高,所以要考慮這方面的影響,因此也有人認為用本淨比來評斷較為適當,本淨比以1為標準,本淨比小於1,股價比較便宜,本淨比大於1,股價比較昂貴;表格上對於小於1的公司會用紅色來顯示。上面的解釋是偏向大眾化的說法與用法,個人在參考這些數據的時候會讓公司跟自己過去的數據作比較。就像我平常會拿出來說的新光金,雖然本淨比夠低,但長期就是在那個位置,你要期待它漲上來,可能又要花時間等待,這就是要看看公司本身過往的表現,才能判斷大眾給予的標準是否適合套用在這間公司上面。
三、累計EPS
這邊將顯示三項資訊,即公司去年的EPS、今年的累計EPS與今年累計EPS的漲跌幅。由於資本市場的很看重成長性,儘管去年業績普普,但是今年有爆發性的成長,往往會受到資金的青睞。另外,EPS通常是公司配息的依據之一,而金控公司每個月都會公佈相關數據,所以我們每個月都能觀察到這項數據(很多公司是每季公佈一次),若EPS相較去年有所成長,這樣的公司入手相對安全些!
四、結論
殖利率的算法有很多種,有些人會把股票股利用股價換算成實際所得,再與現金股息一起算殖利率,類似「還原殖利率」的算法。然而我拿到股票股息多為繼續累積,所以換算賣價對我而言意義不大,目前就維持這樣的算法!(說不定日後有空會再多設計一個這樣的欄位讓大家參考)
另外,之前有人建議我納入銀行股的部份,但是我平常比較少觀察銀行股,多以金控股為主,而且銀行股並未每家月月都公佈EPS,在統計比較上比較不齊全,所以目前是沒有打算納入銀行股的部份。(說不定日後有空會再多設計一個這樣的欄位讓大家參考)
我平常預估股息和觀察殖利率的意義在於讓自己領息收入有個規劃,另外在交易進出方面也有個依據,並不是數據一定要多準確,畢竟我們怎麼預估,董事會總有最終決定權,高層有高層的想法,不是我這個小散戶會知道的!因此我的資料看看就好,大家參考就是,最後還是以公司發佈的為準喔!
不過股息殖利率監控表倒是可以作為大家平日看盤的參考,就請自行開啟使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