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在呼和浩特以南約9公里。到了現場才知它已不再「獨留青塚向黃昏」,成了規模宏大的博物院,除最深處高33米的青塚之外,入口處為仿漢式闕門、依序董必武詩碑、昭君漢白玉雕像、匈奴文化博物館、昭君紀念館、單宇大帳、昭君故里、和親銅像、青塚牌坊、神道石獸等。
【昭君墓已成規模宏大的博物院,必須購票進場。】
【中共開國元勳董必武詩碑,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昭君漢白玉石雕】
【昭君號稱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譽,但眼前所見容貌當然只是想像的。】
【走向匈奴文化博物館】
【匈奴文化博物館內部,很功夫的製做了單于、昭君等的臘像,有點「聳」;左下則為單于騎馬銅雕。】
雖然青塚形制古老,墓體漢代夯土層清晰可見,且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詩中提及的很可能就是它,但昭君是否真的安葬其中仍大有可疑,有人說是衣冠塚,也有人說這只是座烽火台,而大青山南麓號稱昭君墓的就有十來座,關於「真假」的爭論,歷史學家翦伯贊「鄉愿」而冠冕堂皇地說:「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蹟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塚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紀念塔。」但妻可是「斬釘截鐵」地認定昭君葬在這裡:「這是墳墓,我不進去!」說過她體質「特殊」,昨天鼓勇參觀了
成吉思汗陵,結果鬧頭痛,這會兒打死不進大門一步,雖大老遠跑來,寧願在外面邊「HARE KRSHNA」邊等候。
傳說每年秋涼後,塞外草枯,只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青塚因以得名,而「青塚擁黛」遂成呼和浩特八景之一,更扯的說法是呼和浩特意為「青色之城」,亦因青塚而來。我對塚上草類是否能違反大自然規律在塞外秋後猶青都抱著懷疑,但願有機會於該季節再來驗證。
【來到青塚前】
【青塚石牌坊】
王昭君為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倒無疑義。漢書匈奴傳第六十四下:「……竟寧元年(33B.C),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於黃龍時。單于自言願壻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單于驩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號寧胡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株絫若鞮單于......復株絫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是時,漢平帝幼(1B.C~6A.D在位),太皇太后稱制,新都侯王莽秉政,欲說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賞賜之甚厚。……」(引自於1985年購入之鼎文書局版二十五史)在此最原始的正史記載中,是絲毫不帶「感情」的,亦即完全不見後世所傳畫師毛延壽等等的浪漫曲折,元帝只是單純的應單于請求以後宮良家子王牆賜之,至於是不是果真「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可謂一半一半,元帝接受郎中侯應諫言,下詔:「勿議罷邊塞事。」但派車騎將軍口諭單宇:「……中國四方皆有關梁障塞,非獨以備塞外也,亦以防中國姦邪放縱,出為寇害,故明法度以專眾心也……」(多好的外交辭令!)不過從平帝時單宇還遣王昭君女入侍太后可見,至少到那時漢匈之間都是和平相處的。
一般歷史事件演變成傳奇,大多得力於稗官野史的加油添醋,昭君出塞雖不例外,但「始作俑者」正史也算參了一腳。後漢書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勑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勑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引自於1985年購入之鼎文書局版二十五史)就是這段「帝見大驚……」的不無揣測之嫌的生動描寫,帶給後世騷人墨客無限想像空間,從而創造出無比豐富的王昭君文化資產的吧!
【昭君和親銅雕】
【仔細看,昭君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她在塞外應該過得比漢宮好。】
W君送我們到入口,也没進入院區,但他不是像妻那樣怕墳墓,而是來過太多次了,寧把門票錢省下來。進了大門的,僅我與姊夫最後登上青塚,得以從制高點俯瞰全區、一覽週遭風光並遠眺呼和浩特。在我心裡,覺得昭君遺骨必定不在青塚之內,而中共當局也心知肚明,否則不會縱容攤販盤據塚頂叫賣而大煞風景。
【登上青塚俯瞰週邊村莊、田園。】
【登青塚遠眺呼和浩特,宛如隱在背景中的高樓大廈群就是。】
【走、騎在田間小路的小朋友】
【青塚頂端的昭君浮雕亭,週邊被攤販盤據叫賣。】
【從青塚上俯瞰昭君博物院全區】
【從青塚下來,我又繞去昭君故里晃晃,姊夫則直直走向大門去了,使我不得不只是匆匆一瞥。】
【昭君故里秭歸民居外貌】
【昭君故里民居內部】
【又有「聳聳」的臘像,但其實製作還算精美。】
【通往青塚神道兩旁的石獸,都是根據歷代出土文物形像雕刻的,有虎、鹿、馬、羊、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