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瞭解」而分手,也可以因為「瞭解」而走得更長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熱門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女主角是位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律師,劇情講述這位擁有過人記憶力卻社交能力低的律師成長故事。第五集女主角在車上跟男主角談論公事時說了一段話:「大家通常都活在由自己和別人構成的世界裡,但自閉症人士更習慣活在只有自己構成的世界;別人的想法或許和我不一樣,別人或許是另有所圖地欺騙我。這些我雖然可以理解,但卻總是會忘記,如果不想被謊言欺騙,就必須時時刻刻有意識地努力覺醒」。 

看到這段台詞我不禁按下「暫停」鍵思索著。心想,我們好似也有著某些部分或個人不同程度的自閉傾向呢!「大家通常活在自己和別人建構的世界裡」,不也意味著,我們和別人是在各種大小團體的建構中生活著,也是活在各自認為的想法觀念、彼此認同的世界中。也因此,與人相處過程難免會有「看不懂別人怎麼會這樣說、怎麼會那樣做」等等..不理解的狀況;或者遇到困頓時內心也會希望別人「可以更懂我」「可以不要誤解我」..。

「差異性」是本來就存在著的,端看我們如何去意識到,就如同劇中女主角一樣地:「時時刻刻有意識的努力覺醒」。當我們願意意識到差異性的同時,通常就會發現有一個出口(或可能性作法)被看見了。為什麼有句話說:「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也是源自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有些可能從舉辦婚姻的形式就需要開始溝通、商確。而家族愈大也可能愈需要更多考量,甚或有時是年輕世代跟長輩觀念上的差異,乃至婚後才顯現出彼此的價值觀及文化差異,這些都提醒著我們要更有「覺」的去觀察研究,就可以在待人處事中更周延。 

試想,如果我們在遇到與人溝通不佳或感到無力時,也願意試著想到「別人的想法、處境或許和我不一樣」,而這一念可以讓自己當下心境產生一個「空間感」,藉由這個內在外在形成的「空間感」,也就可以幫助我們有機會看到其間的「差異性」。 

所以,不僅婚姻,人和人之間是因為更瞭解而更彼此尊重,或因為更瞭解而感到失望呢!透過願意深入探究、多瞭解彼此的狀態後,通常會演化成很不一樣的心境和發展。 

京都人有些約定成俗的溝通方式,也是在地人的潛規則。比如有個在傳統戲曲落語表演(註)中被誇張的「茶泡飯的傳說」:如果去京都人家中作客,小聊一番後主人如果問你:「要不要來碗茶泡飯?」就是指「你差不多該回家了」。如果不解風情的留下來,可能會被私下說閒話。雖然京都人也把這個傳說當笑話,但是這也源自京都人特有的人際關係現象所發展出來的。 

京都人很多家庭從事傳統手作工藝,通常家和工作同在一個屋子,空間運用上會比較狹窄,如果有客人久留也會費心備點心及泡茶招待,但相對工作時間也被削減了。而因為他們覺得把話說太直白是一種「失禮」的行為,在彼此默契下培養出這種京都式的貼心---「不讓對方費心、不給對方添麻煩」的處世態度。這份京都文化連日本人本身都會「入境隨俗」的去試著理解京都人不會表露真心的緣由,或那份培養心意相通的默契!而這也是京都人希望在人情之間可以細水長流的設想。 

「尊重」跟「放下」一詞,都是看似有道理、理所當然的人際對待,但是,多數令人不悅、憂心的事,卻多來自「沒受到尊重」及「其實是放不下」的心境。

章成老師傳訊著作「地藏經」p.137《看見多元之美,及修佛淨土》篇章講述:『不尊重別人,其實也是不尊重你自己內在的那個部分。當你的觀念能夠愈多元,那就是愈有愛。 

人與人在一起,本來就是可以互相相愛的,單一的價值觀的目的其實都是「政治」,是從想操控的意圖來的。當人們是在愛裡面自然去交流,這裡面所構築的世界才會真正有幸福和豐盛。 

教育也是一樣,提升一個社會的智慧,要靠教育,但教育不是一套東西大家都去學它,而是要教大家「愈來愈能以多種角度看得到事情」,這就是「愈會看」的意思,也才是「教育」的真義。』

章成老師常教導提醒我們,實現夢想除了要知道如何努力,可是同時也是開心的;透過「移動」,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更多元的視角與健康的正向循環。

現代人常有機會行萬里路,看似常常到處移動,但是有些人心裡或觀念都沒有轉變,其中原因就在於有沒有打開自己的「覺」。意思是指,當你到一個不同地方時有無特別去注意跟自己原來生活的地方有甚麼不一樣?而每當發現不一樣時,就開始帶入「感謝+反省」這個公式練習。比如風俗習慣或某個規定不一樣時,就可以用「感謝+反省」去看那個不一樣的部分,很奇妙的你就會有一份更深入的「理解」,而此時就會有一種領悟和收獲,而這也表示我們的心也跟著移動了。 

比如到了一個有甚麼規定或需要事先預約、排隊的地方,覺得很麻煩、沒必要;此時我們就可以試著想想,如果沒有這些規定,那麼現場可能會是甚麼樣的局面或場景,會不會有更多麻煩或者因此無法享受其中氛圍了。帶著善念去思考,即便發現了設計上的不便或自私之處,但是你也可以從中看到更大的考量並學習到智慧。

學習智慧,除了運用在處事,如果可以在平時就多接觸累積閱歷及更多元的視角,平時就培養自己可以更寬廣的看懂社會現象,那麼遇到事情時自然會比較容易想著「有甚麼角度是我不知道的嗎?」因為平常已漸見多識廣的自己,自然會有一份「清明」的動機想去找出困頓之因及解決之道。反之,遇到事情如果停留在情緒或自責中,就會變成一個無法思考的人,以致無法看到任何可行性。

試著多瞭解不同觀念、不同個性所形塑出來的集體文化,小至個人、團體、信仰、社會國家都存在著點點滴滴無數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有時讓我們受困其中,但同樣也是可以帶著一份「好奇心」去探索,透過這些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懂得「自重」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獨特性」,這都端看我們自己的選擇與意願。如同上述劇中女主角知道彼此差異性,她不停留在自憐、懊惱先天的差異或只能期待別人來理解自己,而是主動去想辦法克服,這個「選擇」無形中讓自己變得更自主有自信,也帶動了身邊的人一起協同面對。

「理需頓悟、事需漸修」,習佛者大都明白此理,如何可以一步步漸修才是真正的涵養與修為。人們很容易在聽到一個道理後,就會以為自己已經明白、可以放下;但是因為習性使然,其實很多「理則」真是得透過實練而修煉出那份踏實安然、光風霽月之境,而這也是我們可以給自己最大的奉獻。

*註:#落語表演-類似於單口相聲,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曲藝。作為面向平民百姓的逗笑藝術形式,江戶時代(1603~1868年),各種各樣的人據說都可以來表演,不過現在則多是由專業的落語演員表演的。

*圖片:台東東河.七里橋海岸

一、《轉化人生的藝術》系列單堂課,類似於一場講座,有現場互動的討論時間。本課程每月循環。 二、【金剛經】-人生經歷無數,喜樂ㄧ如最初》讀書會 (台中現場+視訊) *平日班:隔週五19:00~21:00。假日班:隔周六下午14-16點 三、【台中班】《愛得聰明,對我們都好》 *平日班:隔週二19:00~21:00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用心去理解別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瑣碎的事物和瑣事所困擾,忙碌的腳步讓我們時常忽略了身邊的人事物。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理解別人,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加美好。這種用心的理解並非單純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心的角落,感知每一份情感和每一種渴望。 學會放下偏見 首先,用心去理解別人需要我們學會放
Thumbnail
不尊重別人的人,總是會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她想要的方式進行,然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她說:我很開明、很好溝通、喜歡跟好厲害的人交流,與業界其他人不同。但其實就是這種人,最沒有甚麼不同。 其實從台北隻身一人下來新竹開店,一直以來都發生很多故事,但因為這日的事件,促使我認真想要寫出我所有經歷的故事。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有些習慣,正因為是習慣,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問題。 因著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與習慣也不同,相處久了,似乎會形成一種默契,一種你不說但對方也能懂得的那種默契,或說心有靈犀,有時正因此而失去一些讓自己練習的機會──道謝與道歉。 在不一致中生存 曾經聽過吳念真導演在訴說他們那個年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用心去理解別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瑣碎的事物和瑣事所困擾,忙碌的腳步讓我們時常忽略了身邊的人事物。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理解別人,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加美好。這種用心的理解並非單純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心的角落,感知每一份情感和每一種渴望。 學會放下偏見 首先,用心去理解別人需要我們學會放
Thumbnail
不尊重別人的人,總是會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她想要的方式進行,然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她說:我很開明、很好溝通、喜歡跟好厲害的人交流,與業界其他人不同。但其實就是這種人,最沒有甚麼不同。 其實從台北隻身一人下來新竹開店,一直以來都發生很多故事,但因為這日的事件,促使我認真想要寫出我所有經歷的故事。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有些習慣,正因為是習慣,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問題。 因著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與習慣也不同,相處久了,似乎會形成一種默契,一種你不說但對方也能懂得的那種默契,或說心有靈犀,有時正因此而失去一些讓自己練習的機會──道謝與道歉。 在不一致中生存 曾經聽過吳念真導演在訴說他們那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