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日記|幕後記錄|台北《好萊塢》

2023/05/0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其實嚴格來說我的第一份拍片工作是在「八大電視台」當製作助理。
高中的同學畢業不久後就開始在製作節目的公司上班,我沒有管道可以找到類似的工作所以先在天母的酒吧當服務生打工,每天晚上九點去開門整理營業。有時候那些同學會來店裡找我一起喝酒,我就拜託他們有任何機會幫我介紹一下,沒多久一位同學介紹我去「八大電視台」面試而且成功錄取。錄取我的是「娛樂百分百」製作人手上的另一個新節目「藍色蜘蛛網」,節目的負責人是「孔祥琳」導演。孔導演帶著當時連電腦都不會操作的我開始每週兩天寫劇本,一天準備拍攝,三天的拍攝期,一天的後製、聲音、配樂製作。這樣的高壓跟無法產出好品質內容的日子過了半年多之後,有天一位準備離職另起爐灶的製作人,正在網羅班底跟他一起轉換公司,問我要不要去他新公司聊聊⋯⋯。
約好的那天我騎著機車依照紙本地圖的路線指示跟經過一陣摸索問路來到他的辦公室樓下。製作人的新辦公室選在尚未有捷運,荒涼與一大片還沒開發的土地,才剛開始興建不久的「內湖科學園區」裡。當時我剛剛出社會二十初頭的年紀對土地價值與開發還不熟悉,不!應該說是完全不瞭解,當時心裡想的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經過這裡就是幾年前跟朋友開車去「KK」的那個晚上,怎麼會選這種奇怪偏僻的地方做辦公室呢。
辦公室位在內湖路上靠近基湖路口剛剛完工啟用不久的辦公大樓,外觀玻璃跟一樓大廳進入至電梯的區域到處都還是沒撕掉的保護貼膜或者裝潢痕跡。那天我跟製作人碰面聊了三十分鐘後離開,之後我忘記是什麼原因,但我沒有加入製作人的新公司。
那天距離現在大約二十三年前。
幾年後我進入影像製作產業,公司位在瑞光路靠近民權東路附近的別墅社區裡,那是一間透天的別墅辦公室,從這時候我開始每天的上班路徑都必須經過內湖區,才發現幾年間科學園區已經整個蓬勃發展建立起來。那年到處都還未完成的工地已經變成一棟一棟嶄新的辦公大樓,一整區嶄新的城市建築隔著內湖路(現在的捷運線)緊緊挨著早期住民的舊公寓。
進入公司的頭兩年廣告的預算大多在三至五百萬之間,預算比較充足,除了汽車廣告需要開在街上車拍路跑外,幾乎有八成的影片會在片場搭景拍攝。洲子街上此時已有具規模的「利達亞太創意中心」這種小型片場進駐。在此之前各大專業片場都位在林口、龜山這樣的台北近郊區,最近的在新莊五股工業區附近。「利達」成為搭車或甚至騎車都只要半個小時內就可抵達的片場,而且附近又有許多咖啡廳可以開會或者獨處沈靜,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贏得各大品牌的客戶喜愛,經常成為指定拍攝地。
各式各樣的家景、室內場景,有時候甚至在片場內直接鋪設真草皮跟樹木製作成老家外的院子。片場載運搭景道具、外景器材的卡車二十四小時更迭不休,科學園區裡的路上每天從早到晚到經常可以見到那些拍片人員開著3.5噸卡車穿梭在這一帶。有些是載製景道具進片場搭景,有些是外景人員出班載運器材或者剛剛收工回到片場卸貨。有些是導演、攝影師、美術指導或其他工作人員開著自己精心改裝的老車前來拍片或者開會。
時間來到2006年「YouTube」在全球網路引爆之後,逐漸開始有了「微電影」這種結構的廣告出現(註:微電影就是廣告,它不是電影,是為了行銷而寫的長版廣告),不久後有個傢伙或有群人(我不知道是誰)率先喊出:「微電影很便宜」的口號,從此客戶的廣告預算從每部三至五百萬一部三十秒或者一分鐘的規格開始逐年縮減到今天的五十萬拍三支各一分鐘的廣告影片。(註:上面說的很便宜是因為影片放在 YouYube 上面不用錢,在這之前在電視上播放廣告需要一大筆媒體預算,並不是指「製作」可以很便宜,但是大部份的客戶都當作是製作成本可以降低。Cost down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造成,在此不贅述。重點是「製作」從來都不便宜,而且還會逐年提高。)
經過幾年的 Cost down 大戰之後,整體預算已經大不如前,在成本考量下開始變成外景拍攝居多。一個女生牽著一隻狗走在都會時尚的人行街道中一個穿西裝站的男子在城市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年輕的男女站在偌大的紅路燈口看著前方。運動飲料,外景、咖啡飲料,外景、便利商店的便當廣告,外景、保險公司的廣告也要外景。這些外景幾乎清一色都選「都會、時尚、寬敞」感的城市街區做為拍攝場景。
當時台北市最新穎的兩個地區(至今也還是這兩個地方):信義區百貨商圈一帶跟內湖區,百貨商圈通常人太多,要打點的店家跟大樓很多而且複雜租金也驚人,所以不是特殊需求的話通常會考慮在內湖科學園區拍攝。科學園區的週末人車少,就算封路拍攝都影響不大,加上黃線不拖車,劇組可以一次停放十幾輛器材車在路邊不用煩惱,久而久之內湖科學園區平日仍然可見那些器材車輛跟精美的私人車輛穿梭,但在週末經常可見到不同劇組在不同角落進行拍攝。
幾年前的某週六晚上我從內湖經過回家的路上看見拍片的朋友們在瑞光路的一個紅路燈口的中心位置架設了一座拳擊擂台,並且請來一輛五十噸吊車將燈光器材拉高至擂台正上方約四五層樓高度的位置架設主要光源,整組陣仗非常龐大。朋友看見我打了招呼說今晚他們申請封街拍攝,路口四處全部封路管制只能請我繞道。
圖中是另一晚在信義區的「貴婦百貨」外馬路上的封街拍攝,一樣也是發了吊車將燈光器材架設在半空中作業。
又有一個週六的白天我與朋友在瑞光路拍片,不久後另外一組人馬十幾輛器材車經過我們在不遠的前方路口停下,那天他們的拍攝區域是那個路口,兩組人的拍攝可能會互相影響所以還特別過來協調兩邊的拍攝範圍跟順序,以免互相入鏡。中午我們轉景去另外一個地方,離開時經過其他的路段看到還有不同的兩組人也在拍片。內湖科學園區這天包括我們一共有四組人在相距不到一百公尺的範圍裡拍片,許多經過的民眾跟車輛有時必需被劇組擋下稍等放行,在這裡的民眾好像也感覺到了週末影城的拍片氣氛,大部份的人都很願意配合劇組,所以朋友中有人開始戲稱內湖科學園區是週末的「台北好萊塢」。
承接上圖的半夜是貴婦百貨,這天下午是在內湖的「基湖路/瑞光路口」拍攝汽車路跑。拍攝到一半突然下起大雨,但是本片的導演是英國人,兩天後必須出境,所以我們撐著等雨停或小一點就開始拍攝。  
【這是我的個人故事,每篇故事都是我的一部份,分享給你,但既然看完了至少按個「讚」吧,先謝了。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96內容數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43年,同時也是一名18年資歷的電影幕後工作者,經歷過網路崛起,也見識過電音狂潮,這裡同時記錄我的電影幕後以及我的台北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