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首先看完了《別睡,這裡有蛇!》。
這本書真的只能只能說有趣!
皮哈拉人,
他們的語言裡沒有「數字」!
所以他們也不做任何形式的算術。
事實上,後來白人們試圖教他們數字和計算,
他們也都學不起來。
看到這裡,相信中文系的人已經非常羨慕了,
能夠活在一個沒有數學的世界裡,
是多麼美好啊!
最早對這書有興趣,就是在youtube上看到皮哈拉人沒有數字的影片。
看了書之後,就更羨慕了。
皮哈拉語裡,
也沒有量詞(全部、部分之類,所以他們學不會量詞邏輯)。
也沒有顏色詞。
也沒有左、右概念(和《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一樣),
而是用「上游、下游」表示方位。
沒有連言詞(和、與之類連接詞),
沒有選言詞(或者之類,所以真的沒辦法學基本邏輯)。
皮哈拉語,
一個句子中只能有一個描述詞(形容詞或副詞),
一個句子中只能有一個所有格。
皮哈拉語沒有「子句」,
只有簡單的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
所有的一切都很衝擊。
最重要的是,
皮哈拉語,遵循的是「當下經驗法則」,
因此,沒有抽象概念的詞彙,
你只能說自己所見的經驗、或轉述別人的經驗,
不是當下經驗,就沒辦法說。
即使是過去式、未來式,也限於從當下經驗去說。
而且,幾乎只講主動語式,只有很老的老人能活用被動語式。
因此,
像是「等你明天到達時,我已經吃過午飯了」這句話,
因為不是當下的事,
在皮哈拉語裡就是不能講的。
換言之,皮哈拉人只活在當下的經驗中。
所以了,
皮哈拉人也沒有創世神話、也沒有民間傳說。
看到這裡,
我覺得,不只是喬姆斯基會覺得困擾,
榮格、李維史陀也會覺得很困擾。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
最後,作者的感想,也像是我這樣一個讀者會有的感想,
就是對皮哈拉人的生活感到無比羨慕。
他們只活在當下,
不會計畫未來,因此不會儲存食物,有吃就吃,沒得吃就挨餓。
他們不覺得自己需要被拯救、或有什麼要改變的,
不需要天堂和地獄,也不需要宗教。
也不想和白人學習什麼新事物。
所以,對他們傳教是沒有用的。
當然,他們沒有罪的概念,
也沒有擔心、憂慮這個詞。
每天都嘻嘻哈哈。
看到這裡,就想到,這和禪宗的理想是很近似的。
就像南泉普願的故事:
「問:父母未生時,鼻孔在什麼處?
師云:父母已生了,鼻孔在什麼處?」
每次上課講到這個公案,學生的反應都是「蛤?」
可是,現在你看,
皮哈拉人,真的就是只能講出「現在鼻孔在這裡」,
而不能說父母未生時之事。
父母未生時,不是活在當下的人會去想的。
「不感嘆過去,不祈願未來,生於當下故,膚色常鮮明。
祈願未來時,感嘆過去世,愚者以此故,葦草乾涸斷。」
以前貼過的南傳《森林經》也是這樣說的。
但是對我來說,對於講著這種語言的我,
這真的是羨慕、但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每天都在煩惱,
為了不可知的未來、會有種種不可知的煩惱、而現在就在煩惱。
這樣的人生,一定會被皮哈拉人笑的。
××××××
不知不覺就對這本書有一大堆感慨。
和我們的世界一樣的,是稍早寒假看的《凱因斯對戰海耶克》。
可憐的海耶克,
因為自己的理論不被重視,在61歲時得了憂鬱症,
之後30年一直為此所苦。
這就是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