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者:國立清華大學 動機系大四洪祥祐
從社會層面的角度看,居住正義、年輕人買不起房是社會存在的重大議題。然新建案一棟棟的蓋、空屋比率的提升,我們從環境耗用大量的資源蓋出一棟棟住宅、商辦,卻毫無用武之地,居住空間成為投資戶大舉哄抬的商品,卻從來沒反思背後究竟是用去多少環境資源蓋起。
營建佔據全世界碳排的百分之38%,全球有50%的天然資源都用於建築。從原物料水泥、鋼材、木頭,我們一點一滴地從環境擷取,一棟棟的蓋起,歷經十幾年後再一次次地摧毀建造新的建築。然而這些資源真的就只能經歷這樣的旅程嗎?從開採、興建、使用到最後只能進入廢棄回收,有沒有什麼是我們能一開始就設想好,在設計時就思考怎麼的拆?
絕對是有的!由於建築區分成不同的結構,例如:主結構、外裝系統、機電管線系統、隔間內裝系統、家具設備等等。每個結構其實也都有對應的提供的需求以及能使用的年限。若混為一談,我們可能會因為某個部分損壞就認為必須整棟建築移除,白白浪費其他還可以使用的資源。
- 建築主結構:只要主結構的材料未毀損,其實每棟建築的鋼構或木構都能支撐一棟房子支撐很久。因此設計上,會更希望這些建材能越耐久越好。加工上,若也能採用預鑄以及選擇環保的材料,甚至在一開始建構時就想好未來怎麼拆,讓既有的結構材料在未來可以再被利用。達到資源的循環
- 外裝系統
牆面我們希望的是美觀且具被能因應不同氣候型態的效果(例如:遮陽、擋雨、採光、隔熱)。因此如何讓外牆的模組化或是可變動性,會認為是重要的
怎麼讓水電師傅能順利地找到要維修的水管位置,方便更新以及維修是我們認為在機電管線中,討論最多的事情。因此,管線明管化或透過資料庫的標住讓師傅能更清楚的知道壞了該維修哪邊
模組化跟可拆式的設計,我們認為會是重要的。因為一個空間,每個人的設計感跟需求不相同。有人可能喜歡木質裝潢、有些人就喜歡簡單的牆面、更有些人認為需要有好的隔音效果。當一個空間在不同時間下會有不同的需求時,若我們總是要一再的更新內裝裝潢,拋棄原本的裝潢也是種浪費。因此也想到,有些展覽空間會因為需求而透過可移動式的隔間牆,來形塑不同的空間。若能將類似的概念用於住房,或許更能解決住宅中不斷更新的內裝裝潢
我們發現一般的家庭對於家電使用壽命蠻多都會超過十年的。例如電風扇、沙發、桌椅等等。然而像是烤箱、微波爐、洗衣機、其通常壽命都稍微偏短。或者為了更新產品,因此會有衝動想要更換設備。或許透過服務化的租賃方式,我們可以挑選更符合需求的產品租賃使用,當舊有產品不用時,可以還給店家讓店家租賃給下一個有需求的使用者,讓資源效益達到最大化。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層級其實有不同的循環策略以及方法。分層的處理可以讓建築物內不同層級的東西更延長使用、更好維修,或是能在未來更好被利用。透過討論我們也發現建築的資源使用原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當一棟建築拆除時,所產生的廢棄物也很可觀。因此,如何仍讓這些資源可以再被循環利用,能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