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資訊、規劃

資料、資訊、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但也因為太過大量資料,一直湧入,更容易造成資訊混論。

這是現今的問題。

當初我懵懵懂懂,初踏入這金融市場時,我參加許多社團、LINE加入許多投顧老師、看Youtube、看KOL、看電視上的財經節目、解盤、甚至更大銀行投顧所出的報告等等。

為了就是獲得更多更多的資料、資訊,深怕遺漏最新的訊息,而導致自己落後於人,導致績效不如人,害怕自己成為金融市場的井底之蛙,怕遺漏任何一條的訊息。

直至今日,手機上依舊無時無刻都在顯示世界各地的各大重要數據、新聞媒體的財經、政治新聞。時常划著臉書(Facebook)去看最新的消息與瞭解我認為很強的KOL的財經見解,想法。甚至也會追蹤幾個私募基金的持倉狀況、策略等等。

近期我轉發了以下的圖片與KOL的說法。

2023年美股市場其中一個熱議的話題,就是漲勢「非常集中」。

根據 JPMorgan 的統計,AI&ChatGPT 相關類股:MSFT、GOOGL、AMZN、META、NVDA、CRM加起來僅佔S&P500權重13%,卻貢獻了2023年漲幅的53%。

另一方面,Goldman Sachs 則是分析了從1980年以來,美股漲勢如此集中的9次經驗。他們的結論是,當S&P500漲勢過於集中之後,這不一定是一個崩盤訊號,但是接下來3-6個月的回報很可能會低於歷史平均、回檔也可能會大於歷史平均。

source: JPM, Goldman Sachs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忽然底下有人問我的想法。實在難以回答。我仔細研究了這幾張圖表,發現自己是有得到一些資訊,但依舊片段。對此,我還是要仔細來分析這幾張圖表所帶來的意義與我的想法與規劃。

圖表中,我們得知自今年以來「大型語言模型-創新」股(LLM-innovation stocks)(MSFT、GOOGL、AMZN、NVDA、CRM)上漲了140%,且跑贏了其餘的五檔大型股(AAPL、TSLA、BRK/B、UNH、JPM)則僅上漲110%,以及其他在S&P500第11-50大的股票與Russell 2000。

今年以來的上漲的股票廣度過於集中,也就是上漲行情集中在某些特定族群。

然而,AI與創新,總是會在起始的先行止跌、快速上漲。我無意討論產業面是屬於哪一種,並不是說這不重要,因為若是是否在產業的中上游,那就要更深入的討論到,接下來會是中下游那些廠商受惠,有機會再寫,若從產業面出發,看到哪些族群上漲,接下來有可能哪些產業會受惠。當然,這不是我的強項!

圖表我就不一一解釋,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

我們來看這篇文章出現在何時,當下是甚麼狀況。以及發文的分析師看到甚麼?

此篇文章出現在2023年5月1日,網路上搜尋到的新聞稿出現在4月26日。

對我而言,主角是MSFT、GOOGL、AMZN、NVDA、CRM。我們先看看K線圖。

MSFT,微軟公司,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1月3日

raw-image

GOOGL,Alphabet,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1月3日

raw-image

AMZN,亞馬遜,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2月28日

raw-image

NVDA,輝達,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0月13日

raw-image

CRM,賽富時公司,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2月2日

raw-image

為什麼要針對低點出現時間去做探討。我想若是隨時有在關注股市的,會慢慢的發現,在股市落底的過程中,在產業面最強、最有前景、或是獲利能力最強的,都可能會先搶先落底。並在落底後開始上漲,帶動指數的上漲。

因為此類公司可能是未來最強勢的公司,最有夢、成長率最高的公司,也因此帶動二線的股票,或是隨著此最強勢的公司上漲,拉高本益比後,也會間接地去拉第二線較低本益比,或是二線產品較弱的公司,因為那是一個族群連動的關係。

然而,此類最強公司的止跌上漲,又跟大盤有甚麼關係?

沒甚麼!就是我所說拉高本益比後,發現太貴了,並去拉第二線,第三線,或是下游廠商,或是受益相關產業。拉高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大盤還不會止跌嗎?

讓我們看看NVDA自2023年10月13日落底後,NVDA、NASDAQ(納斯達克)、SOX(費城半導體指數)的漲勢關係。

圖中,我們可以看見在過程A、B、C,都是黑色的NVDA率先創高。

過程B中,NVDA在突破線1與紅色的SOX在突破線2時,幾乎同時創高。而NASDAQ則是較晚了幾天開始創新高,

過程C中,NVDA持續創新高,當然SOX也是持續創新高。只是最近剛好SOX的回檔,反而是NASDAQ創下新高。

raw-image

在此,我們就會知道,這波最強勢的NVDA持續的創下新高,那SOX與NASDAQ創新高,那只是遲早的問題。當然過程B出現NVDA的回檔,而SOX與NASDAQ也是出現回檔。但也在最後NVDA的止跌創新高後,SOX跟著創新高,NASDAQ也隨後跟上創下新高。

也就是說,回到前面的話。

另一方面,Goldman Sachs 則是分析了從1980年以來,美股漲勢如此集中的9次經驗。他們的結論是,當S&P500漲勢過於集中之後,這不一定是一個崩盤訊號,但是接下來3-6個月的回報很可能會低於歷史平均、回檔也可能會大於歷史平均。

所以我們知道了,這幾檔個股占了S&P500當中相當大的漲幅,而當中最強的NVDA,更是持續創新高。而有研究顯示,接下來的股市回報可能會低、回檔可能很大。

對我而言,這僅僅只是一小部分的資訊,我們必須整合其他的資訊,如聯準會、升降息、近期經濟策略、環境。

看到屬於風險指標的比特幣在2022年11月至12月底都出現Risk-off的狀況,直到2023年初則開始出現上漲行情,出現Risk-on的狀態。我們曾討論過,只要風險指標比特幣,出現高檔震盪或創新高,我們都不需要擔心。該擔心的反而是空頭的訊號!

raw-image

股市漲幅至今,那我們該怎麼處理現今的資訊,加以整理。

  1. 每年的一、四、七、十月都會是法人的資產再平衡。通常法人會採取季度、半年、年度進行資產再平衡,而一月則是週期為季度、半年、年度的法人通常都會進行再平衡的時間,並用以進行新一年度的展望。而四月、十月則大部分則為週期為季度的法人。
  2. 近期時常出現美債違約論,並討論違約風險。(這幾乎每幾年就會出現一次)
  3. 儘管四大指數在日線當中,KD指標都呈現多方,但在週線級別皆出現過熱,甚至轉空的現象。最早止跌的SOX,週線KD指標已經偏空很久了,雖然有背離現象,但甚麼時候反彈,最好還是不要亂抓。

也就是說,若此次認為,下跌為真,其機率非常大。

我們先試想年初至今有多少漲幅。 SOX:20.88%、NASDAQ:21.3、道瓊:1.42、S&P500:7.77。

【你不能因為自己沒賺到,就說沒漲幅,我們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有沒有賺到,那跟我們成本有關,市場根本不在意你成本多少,他專注走他的路,我們則須專注在他將來會怎麼走。將來會漲,就是加碼。將來會跌,那就是做空或是減碼。】

當然,會漲跌多少幅度,這不會知道,或許許多技術分析、黃金分割,大致上都可以算得出來,但那還是偏向主觀,專注在某一數字,某個點位,不如觀察市場的走向。

最後的最後,若現今過分集中的漲勢,且廣度過低, 易造成將來低回報、高於歷史平均的回檔。再搭配上資產再平衡。虛擬貨幣的風險評估。

對我而言,非常有可能出現先跌後漲。但目前市場皆在傳聞會有第二次去庫存以及打出第二隻腳。

是否為事實我們不知道,那只要未來的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跟著我們自己的週期、採用的週期(長期、中長期)、標的(期貨、股票?)去擬定策略。

對我而言,短線部位已經屬於低持股。中長線部位,我努力布局債券,偶爾買點股票基金。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您我同在!


avatar-img
林長宜投資筆記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許多人以為,資產配置,就是股票、債券 甚至,以為跨資產配置,就是交易不同公司的股票,就是資產配置 買了漲跌幅很大的電子股,為了降低波動,而買入波動較低的銀行股 以電子股、銀行股、傳產股,此類作為資產配置的核心。 殊不知 股票就是股票 當股票大跌時,只有你跌得少,我跌得多的差異,該被錯殺、
但這又能說些甚麼事情?或給予我們甚麼啟發? 有人曾比喻,錢就跟水一樣! 但是我該怎麼去看待水往低處流這個硬道理?亦或是,帶給我們甚麼啟示? 首先,我們必須先思考錢該怎麼往低處流! 金融市場並非只有股市,只有股市,是散戶的思維 以同時期2020-2023年之間,我們去觀察道瓊工業指數(US30)與納斯
除了KD指標、均線,也有一個很愛的指標,就是乖離率 舉出2022年的狀況,並標上每一次的乖離率。 挖!似乎看起來,就是出現月線負乖離6-9時,可以介入,而正乖離大約5-8,就可以慢慢出清的感覺。 是不是發現了新大陸! 但我在放上近期的乖離率狀況呢? 是不是又發現新大陸,當日線圖,在多方出現月乖離4以
許多人以為,資產配置,就是股票、債券 甚至,以為跨資產配置,就是交易不同公司的股票,就是資產配置 買了漲跌幅很大的電子股,為了降低波動,而買入波動較低的銀行股 以電子股、銀行股、傳產股,此類作為資產配置的核心。 殊不知 股票就是股票 當股票大跌時,只有你跌得少,我跌得多的差異,該被錯殺、
但這又能說些甚麼事情?或給予我們甚麼啟發? 有人曾比喻,錢就跟水一樣! 但是我該怎麼去看待水往低處流這個硬道理?亦或是,帶給我們甚麼啟示? 首先,我們必須先思考錢該怎麼往低處流! 金融市場並非只有股市,只有股市,是散戶的思維 以同時期2020-2023年之間,我們去觀察道瓊工業指數(US30)與納斯
除了KD指標、均線,也有一個很愛的指標,就是乖離率 舉出2022年的狀況,並標上每一次的乖離率。 挖!似乎看起來,就是出現月線負乖離6-9時,可以介入,而正乖離大約5-8,就可以慢慢出清的感覺。 是不是發現了新大陸! 但我在放上近期的乖離率狀況呢? 是不是又發現新大陸,當日線圖,在多方出現月乖離4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