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資訊、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但也因為太過大量資料,一直湧入,更容易造成資訊混論。
這是現今的問題。
當初我懵懵懂懂,初踏入這金融市場時,我參加許多社團、LINE加入許多投顧老師、看Youtube、看KOL、看電視上的財經節目、解盤、甚至更大銀行投顧所出的報告等等。
為了就是獲得更多更多的資料、資訊,深怕遺漏最新的訊息,而導致自己落後於人,導致績效不如人,害怕自己成為金融市場的井底之蛙,怕遺漏任何一條的訊息。
直至今日,手機上依舊無時無刻都在顯示世界各地的各大重要數據、新聞媒體的財經、政治新聞。時常划著臉書(Facebook)去看最新的消息與瞭解我認為很強的KOL的財經見解,想法。甚至也會追蹤幾個私募基金的持倉狀況、策略等等。
近期我轉發了以下的圖片與KOL的說法。
2023年美股市場其中一個熱議的話題,就是漲勢「非常集中」。
根據 JPMorgan 的統計,AI&ChatGPT 相關類股:MSFT、GOOGL、AMZN、META、NVDA、CRM加起來僅佔S&P500權重13%,卻貢獻了2023年漲幅的53%。
另一方面,Goldman Sachs 則是分析了從1980年以來,美股漲勢如此集中的9次經驗。他們的結論是,當S&P500漲勢過於集中之後,這不一定是一個崩盤訊號,但是接下來3-6個月的回報很可能會低於歷史平均、回檔也可能會大於歷史平均。
source: JPM, Goldman Sachs
忽然底下有人問我的想法。實在難以回答。我仔細研究了這幾張圖表,發現自己是有得到一些資訊,但依舊片段。對此,我還是要仔細來分析這幾張圖表所帶來的意義與我的想法與規劃。
圖表中,我們得知自今年以來「大型語言模型-創新」股(LLM-innovation stocks)(MSFT、GOOGL、AMZN、NVDA、CRM)上漲了140%,且跑贏了其餘的五檔大型股(AAPL、TSLA、BRK/B、UNH、JPM)則僅上漲110%,以及其他在S&P500第11-50大的股票與Russell 2000。
今年以來的上漲的股票廣度過於集中,也就是上漲行情集中在某些特定族群。
然而,AI與創新,總是會在起始的先行止跌、快速上漲。我無意討論產業面是屬於哪一種,並不是說這不重要,因為若是是否在產業的中上游,那就要更深入的討論到,接下來會是中下游那些廠商受惠,有機會再寫,若從產業面出發,看到哪些族群上漲,接下來有可能哪些產業會受惠。當然,這不是我的強項!
圖表我就不一一解釋,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
我們來看這篇文章出現在何時,當下是甚麼狀況。以及發文的分析師看到甚麼?
此篇文章出現在2023年5月1日,網路上搜尋到的新聞稿出現在4月26日。
對我而言,主角是MSFT、GOOGL、AMZN、NVDA、CRM。我們先看看K線圖。
MSFT,微軟公司,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1月3日
GOOGL,Alphabet,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1月3日
AMZN,亞馬遜,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2月28日
NVDA,輝達,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0月13日
CRM,賽富時公司,此波最低點出現在2022年12月2日
為什麼要針對低點出現時間去做探討。我想若是隨時有在關注股市的,會慢慢的發現,在股市落底的過程中,在產業面最強、最有前景、或是獲利能力最強的,都可能會先搶先落底。並在落底後開始上漲,帶動指數的上漲。
因為此類公司可能是未來最強勢的公司,最有夢、成長率最高的公司,也因此帶動二線的股票,或是隨著此最強勢的公司上漲,拉高本益比後,也會間接地去拉第二線較低本益比,或是二線產品較弱的公司,因為那是一個族群連動的關係。
然而,此類最強公司的止跌上漲,又跟大盤有甚麼關係?
沒甚麼!就是我所說拉高本益比後,發現太貴了,並去拉第二線,第三線,或是下游廠商,或是受益相關產業。拉高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大盤還不會止跌嗎?
讓我們看看NVDA自2023年10月13日落底後,NVDA、NASDAQ(納斯達克)、SOX(費城半導體指數)的漲勢關係。
圖中,我們可以看見在過程A、B、C,都是黑色的NVDA率先創高。
過程B中,NVDA在突破線1與紅色的SOX在突破線2時,幾乎同時創高。而NASDAQ則是較晚了幾天開始創新高,
過程C中,NVDA持續創新高,當然SOX也是持續創新高。只是最近剛好SOX的回檔,反而是NASDAQ創下新高。
在此,我們就會知道,這波最強勢的NVDA持續的創下新高,那SOX與NASDAQ創新高,那只是遲早的問題。當然過程B出現NVDA的回檔,而SOX與NASDAQ也是出現回檔。但也在最後NVDA的止跌創新高後,SOX跟著創新高,NASDAQ也隨後跟上創下新高。
也就是說,回到前面的話。
另一方面,Goldman Sachs 則是分析了從1980年以來,美股漲勢如此集中的9次經驗。他們的結論是,當S&P500漲勢過於集中之後,這不一定是一個崩盤訊號,但是接下來3-6個月的回報很可能會低於歷史平均、回檔也可能會大於歷史平均。
所以我們知道了,這幾檔個股占了S&P500當中相當大的漲幅,而當中最強的NVDA,更是持續創新高。而有研究顯示,接下來的股市回報可能會低、回檔可能很大。
對我而言,這僅僅只是一小部分的資訊,我們必須整合其他的資訊,如聯準會、升降息、近期經濟策略、環境。
看到屬於風險指標的比特幣在2022年11月至12月底都出現Risk-off的狀況,直到2023年初則開始出現上漲行情,出現Risk-on的狀態。我們曾討論過,只要風險指標比特幣,出現高檔震盪或創新高,我們都不需要擔心。該擔心的反而是空頭的訊號!
股市漲幅至今,那我們該怎麼處理現今的資訊,加以整理。
  1. 每年的一、四、七、十月都會是法人的資產再平衡。通常法人會採取季度、半年、年度進行資產再平衡,而一月則是週期為季度、半年、年度的法人通常都會進行再平衡的時間,並用以進行新一年度的展望。而四月、十月則大部分則為週期為季度的法人。
  2. 近期時常出現美債違約論,並討論違約風險。(這幾乎每幾年就會出現一次)
  3. 儘管四大指數在日線當中,KD指標都呈現多方,但在週線級別皆出現過熱,甚至轉空的現象。最早止跌的SOX,週線KD指標已經偏空很久了,雖然有背離現象,但甚麼時候反彈,最好還是不要亂抓。
也就是說,若此次認為,下跌為真,其機率非常大。
我們先試想年初至今有多少漲幅。 SOX:20.88%、NASDAQ:21.3、道瓊:1.42、S&P500:7.77。
【你不能因為自己沒賺到,就說沒漲幅,我們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有沒有賺到,那跟我們成本有關,市場根本不在意你成本多少,他專注走他的路,我們則須專注在他將來會怎麼走。將來會漲,就是加碼。將來會跌,那就是做空或是減碼。】
當然,會漲跌多少幅度,這不會知道,或許許多技術分析、黃金分割,大致上都可以算得出來,但那還是偏向主觀,專注在某一數字,某個點位,不如觀察市場的走向。
最後的最後,若現今過分集中的漲勢,且廣度過低, 易造成將來低回報、高於歷史平均的回檔。再搭配上資產再平衡。虛擬貨幣的風險評估。
對我而言,非常有可能出現先跌後漲。但目前市場皆在傳聞會有第二次去庫存以及打出第二隻腳。
是否為事實我們不知道,那只要未來的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跟著我們自己的週期、採用的週期(長期、中長期)、標的(期貨、股票?)去擬定策略。
對我而言,短線部位已經屬於低持股。中長線部位,我努力布局債券,偶爾買點股票基金。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您我同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浪理論,算是國外很常使用,對於現在的我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用的東西。 但千萬不要學習波浪理論後,就開始覺得,100%一定要符合,這邊一定是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等等 那只會讓你陷入文字的恐慌,甚至站在過於主觀的方式去看待市場。 我們必須時常敬畏市場,市場要怎麼走,他有他的理念與執著。我們需要配合,
但在會後的記者會上,主席提到對於利率需要採用"Higher and longer",用以消除通貨膨脹。 因此,美國四大指數皆出現了殺尾盤的狀況出現。 接下來呢? 這邊尚未提到的是,每年一、四、七、十月,皆會出現各週期法人進行資產再平衡。 但在四月僅是季週期的資產再平衡。但我們還是必須要觀察,股市是否
2023年4月28日,日本央行利率決策會議。 依舊採取貨幣寬鬆政策。 日本國債收益率上限維持在0.5%,並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 日本央行表示,將用一年到18個月的時間對貨幣政策進行評估。日本央行稱,之所以要展開政策評估,是因為「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實現價格平穩是一個挑戰」,日本央行已嘗試許多
許多剛入股市的新鮮人,最愛的方法之一,就是技術分析。 為什麼這麼喜愛技術分析,因為技術分析畫圖、有通例、可快速印證、可藉由回頭去看過去種種線圖去驗證、不需要像基本面方式去慢慢收集資料。 以上就可以知道許多迷思。 要知道,每一檔個股,都有每檔的股性,就連國家大盤,也有股性,也就是其個性,有些習慣跌破月
近期最大的新聞,莫過於 im.B借貸平台 而此平台宣稱,投資約有平均年化報酬率9%左右。 這幾日開始爆出此平台已捲款,甚至有出現捏造不實虛假的債權,用以騙取投資人資金填補缺口。而出現類似龐式騙局。 這僅僅只是一個小小警惕。 從平均年化報酬率9%來看,是有多麼不可思議。 目前在台灣銀行網站所公告的台幣
在此指的投資,並非僅僅只限於股市投資。 其中的股市投資僅占據金融投資當中一小部分,其中更涵蓋許多層次,許多人僅知道,股市投資、房地產投資,卻從未注意到債市、外匯、原物料及貴金屬、另類投資(藝術品)。 而除了金融投資以外,更有許多可以稱為投資如人生投資、知識投資、人脈投資等。並非只有金融投資。當然,現
波浪理論,算是國外很常使用,對於現在的我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用的東西。 但千萬不要學習波浪理論後,就開始覺得,100%一定要符合,這邊一定是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等等 那只會讓你陷入文字的恐慌,甚至站在過於主觀的方式去看待市場。 我們必須時常敬畏市場,市場要怎麼走,他有他的理念與執著。我們需要配合,
但在會後的記者會上,主席提到對於利率需要採用"Higher and longer",用以消除通貨膨脹。 因此,美國四大指數皆出現了殺尾盤的狀況出現。 接下來呢? 這邊尚未提到的是,每年一、四、七、十月,皆會出現各週期法人進行資產再平衡。 但在四月僅是季週期的資產再平衡。但我們還是必須要觀察,股市是否
2023年4月28日,日本央行利率決策會議。 依舊採取貨幣寬鬆政策。 日本國債收益率上限維持在0.5%,並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 日本央行表示,將用一年到18個月的時間對貨幣政策進行評估。日本央行稱,之所以要展開政策評估,是因為「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實現價格平穩是一個挑戰」,日本央行已嘗試許多
許多剛入股市的新鮮人,最愛的方法之一,就是技術分析。 為什麼這麼喜愛技術分析,因為技術分析畫圖、有通例、可快速印證、可藉由回頭去看過去種種線圖去驗證、不需要像基本面方式去慢慢收集資料。 以上就可以知道許多迷思。 要知道,每一檔個股,都有每檔的股性,就連國家大盤,也有股性,也就是其個性,有些習慣跌破月
近期最大的新聞,莫過於 im.B借貸平台 而此平台宣稱,投資約有平均年化報酬率9%左右。 這幾日開始爆出此平台已捲款,甚至有出現捏造不實虛假的債權,用以騙取投資人資金填補缺口。而出現類似龐式騙局。 這僅僅只是一個小小警惕。 從平均年化報酬率9%來看,是有多麼不可思議。 目前在台灣銀行網站所公告的台幣
在此指的投資,並非僅僅只限於股市投資。 其中的股市投資僅占據金融投資當中一小部分,其中更涵蓋許多層次,許多人僅知道,股市投資、房地產投資,卻從未注意到債市、外匯、原物料及貴金屬、另類投資(藝術品)。 而除了金融投資以外,更有許多可以稱為投資如人生投資、知識投資、人脈投資等。並非只有金融投資。當然,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天有看到網路一直在傳AI未來十年對經濟的貢獻只有0.53%那篇的論文, 加上近期科技股回調的一個焦點在AI是否過度炒作的議題上, 先撇除你是不是認同以上的觀點, 我把高盛研究報告找出來, 大家下載後, 不管用什麼方法, 可以自己好好研讀一遍, 畢竟資訊爆炸+言論自由的時代, 大家都可以發表意見,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最近美股的表現和科技巨頭的財報。同時提供了關於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的建議。作者建議投資者要注意市場波動,避免過度樂觀,保持謹慎。另外,也提到了Meta、Google和Microsoft等公司的策略和發展方向,並給出了相應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最新的經濟數據發布後,市場普遍預期通膨下降的幅度可能有限,進而增加了延後降息的可能性。對股市的本益比造成了不小的壓力。4月中旬將開始的企業財報季,將是市場的下一個焦點。市場的波動性有所降低,短線操作空間縮小,中長期投資趨勢的斜率也有所減緩。
Thumbnail
美股市場在昨日展現強勁的表現,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0.61%,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54%,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12%,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上漲2.09%。甲骨文(Oracle)宣布優於預期的財報和AI需求推動雲端訂單激增,使其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帶動其他AI概念股,包括微軟、Facebook母
Thumbnail
上週美股在科技類股人工智慧(AI)的引領下,持續展現穩定上升的趨勢。AI仍然是市場的熱門話題,各個相關個股在AI領域擁有獨特的題材,相互之間的影響使得資金動能不減。
Thumbnail
二月是市場投資人又愛又恨的一個月,受AI類股財報影響,美股再次創下新高。能參與到AI類股效益的投資人,和那些望之卻步未上車的人,將出現巨大的差異。第一季的財報效益相當正面,利多及利空消息都得到了合理的反應,但隨著財報季節接近尾聲,資金除了保守以待之外,總經數據將成為市場的重點,因為這將影響未來的利率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美國財經新聞和市場趨勢,本文提供了對當前美國股市概況、整體投資建議。文章建議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並在技術、醫療保健和消費品行業進行多元化投資。推薦了微軟、蘋果、Netflix、Tesla、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作為投資目標,並推薦了Nvidia、Amazon、高盛等股票。
記得我在前某篇文章講到如果聽到股市正在炒作甚麼題材,大部分時候你聽聽就好。因為一個技術或新興市場要起來,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比如現在炒得兇的AI,其實至少10幾年前各科技大廠就在做了,ChatGPT都不知道在微軟內部做多久了才一舉成名,然後搭著他的熱潮,AI伺服器等為因應大量運算需求硬體的設備才會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天有看到網路一直在傳AI未來十年對經濟的貢獻只有0.53%那篇的論文, 加上近期科技股回調的一個焦點在AI是否過度炒作的議題上, 先撇除你是不是認同以上的觀點, 我把高盛研究報告找出來, 大家下載後, 不管用什麼方法, 可以自己好好研讀一遍, 畢竟資訊爆炸+言論自由的時代, 大家都可以發表意見,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最近美股的表現和科技巨頭的財報。同時提供了關於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的建議。作者建議投資者要注意市場波動,避免過度樂觀,保持謹慎。另外,也提到了Meta、Google和Microsoft等公司的策略和發展方向,並給出了相應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最新的經濟數據發布後,市場普遍預期通膨下降的幅度可能有限,進而增加了延後降息的可能性。對股市的本益比造成了不小的壓力。4月中旬將開始的企業財報季,將是市場的下一個焦點。市場的波動性有所降低,短線操作空間縮小,中長期投資趨勢的斜率也有所減緩。
Thumbnail
美股市場在昨日展現強勁的表現,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0.61%,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54%,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12%,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上漲2.09%。甲骨文(Oracle)宣布優於預期的財報和AI需求推動雲端訂單激增,使其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帶動其他AI概念股,包括微軟、Facebook母
Thumbnail
上週美股在科技類股人工智慧(AI)的引領下,持續展現穩定上升的趨勢。AI仍然是市場的熱門話題,各個相關個股在AI領域擁有獨特的題材,相互之間的影響使得資金動能不減。
Thumbnail
二月是市場投資人又愛又恨的一個月,受AI類股財報影響,美股再次創下新高。能參與到AI類股效益的投資人,和那些望之卻步未上車的人,將出現巨大的差異。第一季的財報效益相當正面,利多及利空消息都得到了合理的反應,但隨著財報季節接近尾聲,資金除了保守以待之外,總經數據將成為市場的重點,因為這將影響未來的利率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美國財經新聞和市場趨勢,本文提供了對當前美國股市概況、整體投資建議。文章建議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並在技術、醫療保健和消費品行業進行多元化投資。推薦了微軟、蘋果、Netflix、Tesla、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作為投資目標,並推薦了Nvidia、Amazon、高盛等股票。
記得我在前某篇文章講到如果聽到股市正在炒作甚麼題材,大部分時候你聽聽就好。因為一個技術或新興市場要起來,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比如現在炒得兇的AI,其實至少10幾年前各科技大廠就在做了,ChatGPT都不知道在微軟內部做多久了才一舉成名,然後搭著他的熱潮,AI伺服器等為因應大量運算需求硬體的設備才會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