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新經典文化編輯部整理
《山之生》英國版 The Living Mountain
對我所出生的勞工階級社區而言,讀書不很重要,除非讀《聖經》。對他們而言,能讀《聖經》代表你可以讀任何其他書,連莎士比亞都顯得很簡單,因為英王欽點版用的正是仿莎士比亞的語言。英格蘭北部有很强的口述傳統,人们經常忘記,即使是在五十年前,更不用說百年以前,當時的不識字、不讀書,和現在大量缺乏閱讀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現在,我們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被無甚新意的大眾傳媒以及做作的流行文化轟炸。不讀書的我們,很有可能正在看電視,上網,或是聽樂團表演音樂。
在我成長的那座北方紡織小鎮,不讀書的家庭(實際上没有多少人有閱讀習慣),通常去參加銅管樂隊或合唱團,或是到酒吧或賽狗場找人聊天,通過縫補或種菜在生活裡尋找一種寧靜自得,又或者乾脆上奔寧山走上幾英里。我無意要美化勞工階級的生活;對我而言,它很艱苦,我自己都不願久待下去,更不想回到那種狀態。但這些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根基,由下而上,自由生長,完全不同於强行播放的廣告、消費娛樂以及《英國達人秀》。
大眾文化的單一性,加上教育的失𩆜,以及我們對書對藝術的輕視(它們現在不是被當作消遣娛樂,就是被看成精英標榜自我的產品。從來不是必需的,也從來不屬於全民),造成閱讀者流失。這一來也切斷了人們獨立思考、心智鍛練的可能性,不仰賴外在價值的自我意識也因此成泡影。頭腦必需訓練過才能集中精神,多數人缺乏注意力不是疾病,而是放棄獨處閲讀的後果,教會孩子自己讀書、堅持讀書,這一切還可以改變。是的,一切可以改變。
***
讓我們回到山上。
《山之生》裡有個強有力的結論:身體感知是必要的,我們需要掌控自己的肉身,讓感官與腦中所思和諧共處。躺在床上讀書和這個看似沒有關係,其實它們非常相近。
讀書能讓身體平靜,是休息,但卻不是停滯。它帶來寧靜,卻不消沉。讀書,不是被動的,沉浸在書中世界,有作者同行,你可以隨心所欲漫游。這種自由提醒我們,身體和心都需要活動,都無法長期忍受禁錮。假如身體不得不被生活限制,那就更有必要讓心智自由。
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娜恩·雪柏德因為生病住院,無法登上她摯愛的凱恩戈姆山,她卻沒有停下登山腳步,據說她覺得自己一直在山裡,那是因為:她的心未受任何禁錮。
─ 全文完 ─
【Reading Mountains /展讀群山】系列講座
──從蘇格蘭Cairngorms、臺灣奇萊,到Karakoram K2
張元植與呂忠翰將於今年七月遠征巴基斯坦Karakoram山區,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兩本探討山岳冒險與個人情感教育的經典書籍《山之生》與《心向群山》,也分別於今年上半年出版,它們深刻的內容── 一個來自身體現象學,另一個來自意識文化史── 恰當地詮釋了兩位登山家遠征K2的心靈企圖和時代意義,於是在詹偉雄的號召與同為登山人陳德政支持下,新經典文化與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將兩樁任務結合起來,於全台灣舉辦十場巡迴講座,與所有喜愛山的讀者和朋友們,一齊探討我們心中的戀山情懷──最深刻的理解,就是最強力的應援集氣。
系列講座資訊總覽 (各場次請點選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