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海南省,12岁的Tun Poon「彭囤?具体中文名字找不到,欢迎补充」随家人迁往暹罗王国谋生。
此时,清朝内忧外患。而暹罗处于拉玛五世改革的国力上升期,乐于接纳吃苦耐劳的华人移民。
像很多华人移民一样,Tun Poon在泰国做起了大米生意。收购农村的大米转卖到城市。他注意到泰国中部沙拉武里府种水稻的农户收成比泰国当时的平均产量要低。因为沙拉武里府土地里富含石灰岩成分。这些土地不适合做稻田,但却有丰富的方解石,一种生产水泥的完美材料。
Tun Poon开始开采方解石卖给暹罗水泥公司(the Siam Cement Company),该公司是拉玛六世颁布皇家法令筹建的。1930年,Ton Poon被拉玛七世授予了Luang Patpongpanich的名号,以表彰他在沙拉武里府的方解石开采工程。他的生意使暹罗水泥公司摆脱了方解石进口,该公司如今是泰国工业的领头羊。
Patpongpanich家族进入财富累积阶段。
二战期间,泰国务实地成为日本的同盟。Patpongpanich把儿子Udom送去美国读书。期间,Udom加入了自由泰国反日抵抗地下运动(the Seri Thai anti-Japanese resistance movement),据推断Udom这期间已经和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the US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的成员有过接触。这个办公室是CIA的前身。
1946年,二战已经结束,Patpongpanich在曼谷市郊花60000泰铢(当时汇率合计2400美金)买了一个香蕉种植园,在这块地上建了一座家族住宅。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日军司令部的所在地。
1950年,Patpongpanich去世,长子Udom接管了父亲的财富。他在原本香蕉园的土地上开辟了一条路,连通Silom和Surawong两条街。帕蓬街就此诞生。这条街至今仍是泰国首都仅有的几条私人所有权的街道之一。
Udom深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将Patpong转变为现代商业区的关键。Patpong2路随后建立起来,附带商场,办公楼和泰国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停车场。
第一批入驻Patpong的有很多欧美公司,包括我们熟知的IBM和Shell(壳牌)。
1965年,随着越战升级,负责在老挝进行秘密行动的美国空军和CIA相关部门入驻Patpong。
1967年,越战退伍军人Rick Meynard在Patpong开了第一间gogobar.名叫The Grand Prix.这间吧是Patpong黄金岁月的象征。随后其它agogo纷纷落户Patpong。
之后的20年间,Patpong生意都不错,稳居曼谷红灯区头把交椅。
1972年,the Mississippi Queen开业。这是曼谷第一间演奏美国灵魂乐的吧。1978年,罗伯特·德·尼罗出演《猎鹿人》,在这间吧里有几个镜头。
这个时期Patpong gogobar的顾客主要是美国空军,CIA,以及越战军官。
70年代越战普通士兵都去the New Petchburi Road玩,也在曼谷。
代表人物是Tony Poe。他1958年加入the Sea Supply,一个位于Patpong的CIA秘密部门。
他领导了老挝和北越对另一阵营的血腥战斗。他命令手下的武装力量割下敌人的耳朵和头颅,把头颅从直升机上扔到敌对势力控制居民区。
Patpong博物馆里有相关展品,是挂着人耳的金属项链,当然展品里的人耳是用橡胶复原的。
CIA的安全屋就设立在Madrid楼上。
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餐厅,咖啡馆。
1983年,大卫·鲍伊巡回演出期间到访Patpong,在Superstar Club拍了小视频。
90年代中期,Patpong开了夜市,布满卖便宜货物的小摊,吸引大批游客,但这种夜市环境减损了gogobar客户的热情,gogobar生意开始变差。逐渐被牛仔街和nana plaza超越。
2001年,奥地利人Michael Messner定居曼谷。他在Patpong2路开了两间吧,the Barbar Fetish Club和Black Pagoda.2019年10月,Messner和另外5个合伙人投资超过一百万美金在这两家吧楼下开了帕蓬博物馆。
300平方米的帕蓬博物馆透过这两条Patpongpanich家族私家所有的街道,折射东南亚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史。不满18岁禁止入内。
Messner娶了位泰国女士,已育有五个孩子。
截止到2020疫情前,Patpong早期开业的gogobar都关门了,只有1969开业的Madrid还健在,并且这间店还提供午餐。
帕蓬所承载的,远不止gogobar。Patpongpanich家族的初衷也并不是发展风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