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用的電自己生產

2023/05/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好熱喔!要不要開冷氣!」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似乎已經受不了今年夏天的高溫!
妹妹不置可否:「我們家冷氣已經好多年沒開了,冷氣口都築了好幾個蜂巢,恐怕要先檢查一下!」
我看著窗外,艷陽下的樹葉一動也不動,也不禁嘆了一口氣:「今年真是熱,我想應該會又是破紀錄的一年,就像今年元月我們社區還下雪,我們這個在台北近郊的小山丘居然還會下雪,恐怕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
A寶附合:「這就是你在演講時常說的,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所產稱的極端氣候的影響吧!好像歐洲與日本北海道在六月夏天也下起雪來了!」
從小力行環保節能的B寶說:「我們既然不要核電廠,又不要高汙染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又不想漲電價,那就要盡量節約能源才能符合這些矛盾的期望。」
A寶提醒:「你忘了可以發展再生能源,現在政府不是說要在十年之內,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從現在的百分之四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嗎?」
我看她們討論的熱烈,也加入:「其實目前所說的百分之四包括了水力發電,真正來自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的比例只占百分之一左右,台灣推動了十多年,才達到百分之一,要在十年之內變成百分之二十,困難度真的是非常高啊!」
B寶認為我在唱衰台灣:「你怎麼那麼悲觀,最近媒體不是不斷報導,各縣市政府甚至企業以及個人,都積極投入太陽能發電的行列,感覺上有螞蟻雄兵的氣勢!」
A寶也不滿我的失敗主義:「只要把南部地層下陷或受汙染及不容易耕種的土地全都裝置太陽能,發電數量就很多了,若是再加上各個建築物的屋頂牆壁也都裝上,我還看到有許多蓄水池水庫上面也都有人開始設置,甚至有許多還在種植的果園農地上面也可以高架太陽能板,整個加起來,數量比以往增加數十倍應該是沒問題的。」
B寶也乘勝追擊:「有許多研究說,全世界二十個最棒最適合蓋風力發電廠的地點,台灣占了十九個,而且全球十大離岸,也就是在海上最好的風力發電廠,台灣就佔了九個,有這麼棒的條件,再加上政府支持,投入資源,一定做得到的。」
我點點頭表示讚許她們的正面與積極,不過也提醒:「找地方裝置太陽能板或蓋個風力發電機當然是簡單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那些電該如何併到台電公司既有的發電系統,這才是最大的問題,要花錢裝置新的網絡才能將一座座太陽能裝置發的電匯進發電廠,而且這些間歇性且不夠穩定的電源,若發電比例超過全國電力系統的十分之一時,會對全台灣的電網形成衝擊,可能會導致系統的跳電。換句話說,不管是區域的智慧電網或全台的基礎電網都必須重新建置,這是一筆很難想像的天文數字,在政府財政困窘,又很難漲電價多收電費來支應這些投資時,要大規模的增加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難度真的很高。」
停了一下,我有點不忍地潑了B寶的冷水:「台灣的確有很好的風力發電的條件,但是在陸地上的風揚開發會面對居民抗爭,離岸在海上的風揚也會面臨漁民的抗爭,不是想像中說蓋就可以蓋。」
我想了想,提醒她們:「你們知道為什麼所有地方政府或民間企業或個人都一窩蜂搶搭太陽能發電的列車嗎?」
B寶似乎有點不確定:「大家都愈來愈有環保意識?」
A寶也打馬虎眼:「這是好事嘛!而且政府也鼓勵啊!」
我點點頭:「怎麼鼓勵法?因為這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搶著做!只要你提供地方裝置太陽能板,就有民間業者出錢幫你安裝設備與維修,基本上你不用出任何一毛錢就可以按月收租金,而民間業者有利可圖的地方是,政府保證收購你發的所有電至少二十年,收購價錢依不同狀況來談契約,從一度五元到八、九元都有,換句話說,政府用一度平均六、七元的價格買電,然後用一度二元的價格賣給我們,這就是所謂的貼補政策。」
A寶似乎有點嚇到:「所以再生能源愈多,政府就要貼補愈多錢?」
B寶也在思索著:「政府的錢就是每一個納稅民眾的錢,所以貼補政策長久下來,也會形成另外一種不公平與資源的扭曲。」
我點點頭:「沒錯,以電費來說,六元購買然後賣兩元,也就是用電愈多的人就接受政府補助得愈多,通常有錢人或大企業用電比較多,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大企業或有錢人,反而比一般民眾從政府掏出更多的錢。扭曲的貼補政策,有點像是反向的俠盜羅賓漢,搜刮窮人的錢去分給有錢人。」
A寶有點困惑:「那該怎麼辦?」
我想了想:「不管什麼領域,貼補的政策應該是短暫而臨時的,以免產生公平正義或是更長遠的問題。至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來說,的確也需要調高電費來支應新的投資,而且政府也要有統一的機構來協助有興趣經營風力發電的廠商解決環保與民眾補償的問題,那麼在十年之內,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廠達到百分之二十才有可能。」
說到這,在浴室的媽媽吆喝著AB寶:「把洗好的衣服拿出去晾,也把臥室的棉被枕頭拿去曬!」
是啊!炎熱的大太陽最棒的是可以曬衣服,而且被太陽曬過的衣服有一股溫暖令人懷念的香氣!
    李偉文
    李偉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