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家長心中的寶,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健康快樂的長大,不過,如果孩子精力旺盛到活潑過頭、不專心又過動,就要小心,是否自己的寶貝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了。
到底,這樣的過動孩子,在國內有多少?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高淑芬調查發現,國內國中國小學的學生,約有7%~8%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由此推論,以每班35或50個學生計算,也就是平均每班有2~4個患者,為數不少。
進一步計算,卻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發生率與通報率上,有嚴重落差,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表示,全台國中小學總人數超過275萬人,就算是以5%ADHD盛行率計算,小病患人數應該有13萬多人,但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掌握到的嚴重情緒障礙人數,卻只有一千多人,相差懸殊,醫師高淑芬分析,家長擔心被貼標籤、ADHD鑑定缺乏標準都是問題。
特教系教授孟瑛如舉出,在校園裡,其實資優生與過動兒往往是一線之隔,最大的相同點是「精力充沛」,最大的不同點則是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此外,包括經常忘東忘西、不服從,坐立難安、話多又無法持續注意力等,都要注意,如果夠過適時的引導,過動兒孩子其實也可以創造力無限,成就非凡,例如,課堂上孩子曾經很有創意的向老師反應,梁山伯與祝英台應該要化作「象龜」而不是蝴蝶,蝴蝶壽命太短,變成象龜,才能夠長廂廝守;愚公移山是土石流的由來。
台北市議員楊實秋九歲大的兒子就是過動兒,身為過動兒的家長,在照顧上的確是心力交瘁,他表示,一開始也不願意承認孩子生病,孩子的教養問題也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裡,造成他們夫妻和父母之間關係緊張,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治療後,希望能逐漸改善。
醫師高淑芬呼籲,輕忽ADHD過動症,衍生出的教養問題影響家庭與教育很大,長期下來家長也容易變得憂鬱,應該把握治療期,發現孩子疑似症狀,儘速就醫及早診治,透過行為調整與藥物治療,通常會有顯著的療效。
治療方面,醫師表示,要治療ADHD過去以中樞神經興奮劑為主,今年五月健保通過非中樞神經興奮劑,藉由抑制正腎上腺素再吸收,達到療效。
家有過動兒,家長們只要多關心,多給予適時的引導愛的協助,加上學校教育、醫療藥物治療的介入等,多管其下,孩子不僅有「象龜」、「愚公移山小心土石流」巧妙聯想,創造力與未來,都會有更多的無限可能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