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5/28 重要新聞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3 年 5 月 22 日

美光遭到中國禁售產品!

昨天最夯的新聞就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布,禁止美光 Micron 向中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營運商出售產品!
這些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雖然只包括電信公司和國有銀行等大型企業,但影響可能更為廣泛,因為這可能會成為其他客戶停止購買的一種政治信號。
而這次審查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次是網絡安全監管機構對外國公司進行的首次調查,而且是直接向中國國家主席匯報,並不是以往的市場監管單位,所以具有特別的涵義。
另外拜登可能早有預期,所以據傳在 4 月就向南韓總統尹錫悅提出,如果中國禁止美光,希望南韓能呼籲三星、海力士等記憶體大廠不要去填補中國的供給缺口。
而美光的營收雖然只有約 10% 來自中國,但如果加上香港就會達到 25%,衝擊還有待觀察香港方面的影響,這個空白會由誰來填補呢?可能就是潛在的投資機會!

2023 年 5 月 23 日

對沖基金瘋狂做空原油!

對沖基金看空原油的押注已經來到了 2011 年底來的新高!
這是因為看衰美國經濟嗎?但他們同樣在追逐美國持續上漲的股市;那麼是看壞中國實體經濟復甦疲軟嗎?但國際能源署 IEA 近期才上調中國石油需求創歷史新高。
如此看空原油,或許是對沖基金觀察和揣摩美國政府的意圖,除非原油價下跌,否則回補戰備儲油就不會全面展開。
但我們都知道對沖基金之前被 OPEC+ 突然其來的減產,搞得被迫平倉 20 億美元,虧損慘重,這次再次捲土重來,能不能板回一城呢?

2023 年 5 月 24

資管巨頭壓住債券違約!

債務上限危機越演越烈!擁有 8000 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巨頭 PGIM Fixed Income CEO Greg Peters 表示,他們已經買了長期信用違約互換 CDS,押注美國可能陷入債務僵局甚至違約的風險!
現在已經越來越接近財政部長葉倫表示會違約的 6 月 1 日,但是債務上限談 案卻沒有改善,反而增加了更多質疑。
比如眾議院共和黨領袖Steve Scalise 在昨天的閉門會議結束後表示:「葉倫對債務上限截止日(6/1)的表述缺乏透明度,難以讓人信服,我們想要看到更高的透明度。」
顯示共和黨根本就不相信債務上限會在 6/1 到期!但如果這是真的呢?那就有好戲看囉~
如果美債真的違約,以此為基礎的回購市場大概會是首當其衝,當抵押品居然是違約的國債,肯定不只追加保證金那麼簡單,而是投資人不會願意持有的問題......再加上長天期國債殖利率是多種金融資產的利率定價之錨,如果違約導致殖利率大幅波動,對其他金融資產就尷尬了。
當然說到底違約的可能性還是非常低,不過這已經傾向 0 或 1 的問題,不是會就是不會發生,市場也戰戰兢兢。

2023 年 5 月 25

Nvidia CEO 黃仁勳表示中國市場不可替代!

相信大家今天已經被 Nvidia 的爆炸性噴出給洗版,我就不再贅述,比較想聊其實 CEO 黃仁勳也有針對中美科技戰做出重要評論。
「如果我們被剝奪了中國市場,我們沒有應急措施,中國市場只有一個。如果失去中國市場,美國科技業的產能將減少 1/3 ,屆時就沒有人需要美國的晶圓廠,空置的晶圓廠只會變成游泳池。」
這很清楚表達全球頂尖科技企業的觀點:中國市場不可代替,如果無法與之進行貿易,將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害!
這也是為什麼只要涉及終端市場的銷售,美國頂尖科技企業都不會對中國表現出極端態度,無論是特斯拉的馬斯克、蘋果的庫克、還是 Nvidia 的黃仁勳。
當然這些商人肯定還是從企業和股東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國家和國際霸權競爭的層面,但有投資朋友很好奇,美國不是盛行遊說的國家嗎?這些有錢的科技業大佬,怎麼不會砸錢去遊說美國政府呢?
這就要回到 1961 年艾森豪總統的下台演說:「小心軍工複合體!」

2023 年 5 月 26

H.4.1 表每週更新

市場還在瘋大型科技股的盛宴,賺錢興奮之餘,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美國地區銀行。​
本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持續下降,值得留意的是貨幣市場基金 MMF 再度增加 470 億美元,達到 5.39 兆歷史新高!
顯示除了大型科技股之外,MMF 貨幣黑洞也持續發酵。
而 BTFP 使用量增加 50 億,救市措施還在上升,但整體來說差不多。

2023 年 5 月 27

散戶再次挑戰華爾街?

Nvidia 單日暴漲 25% 後,已經變成散戶最愛的標的之一,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昨天有 88962 筆買單、86413 筆賣單,取代特斯拉自去年 11/4 以來的寶座,成為散戶最愛的交易標的!
不過單日 25% 的波動可不只 Nvidia,自從銀行破產危機以來,散戶熱衷的除了這些科技股之外,還有每天波動都超大的「地區銀行」類股!
可能是回想起 GameStop 和 AMC 的美好,剛好「做空地區銀行」也是華爾街最擁擠的交易之一,所以散戶可能想再次想要重操舊業。
不過整體來看,散戶從今年以來一直是站在「賣股」這一邊,現在主要採取精準打擊波動性最高的市場:大型科技股和地區銀行!
究竟美國散戶會像是 2021 年一樣嘎爆華爾街的戰神,還是另一種反指標呢?

2023 年 5 月 27 日

美國 PCE 物價數據超預期!

最近 Nvidia CEO 黃仁勳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不只是亮眼的財報或是今天早上大家都在看的台大演講,連買個麻花捲都能掀起熱烈討論XD
所以現在只要話題不是 AI,大家好像也根本無所謂,不過重要的事情我還是必須評論就是。
來聊聊已經過氣的 PCE 物價數據,昨天美國公佈 4 月 PCE 同比上漲 4.4%,超過預期的 4.3%;環比上漲 0.4%,也超出預期的 0.3%;核心 PCE 同比成長 4.7%,同樣超出預期 4.6%。
而美聯儲傳聲筒 Nick Timiraos 馬上就丟出指引:通脹加速的變化,可能會使美聯儲關於是否在 6 月再次升息的辯論複雜化!
也就是說美聯儲可能有點改觀,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停止升息,如果持續升息,這種轉變可能會是未來影響行情的因素。
在市場瘋 AI 的同時,必須要提醒投資朋友:追高是非常危險的!話說會不會又有人要酸巴菲特賣飛台積電呀?

2023 年 5 月 27 日

H.8 表銀行存貸數據每週更新

週末固定追蹤 FED 公布的美國銀行存貸款數據,到 5/17 當周的存款數據,無論是經季節調整還是未經季節調整,都呈現資金流入的情況,前者增加 300 億美元、後者 329 億。
而貸款是增加 104 億美元,但未經季節調整是只有 23 億,差距蠻大的。
有趣的是貨幣市場基金持續有資金流入,而本周公布的銀行存款數據也是增加,那麼這些錢究竟是從哪裡來呢?
有一個可能性是逆回購有小幅資金流出,大概 200 億美元,搞不好是投入因為債務上限而被拱得很高的國債殖利率,也有可能是等著要一起爆炒科技股也不一定😆
不過貨幣市場基金的吸金能力還是很強就是了,即便科技股漲成那樣。

2023 年 5 月 28

債務上限鬧劇即將結束!

根據 CNN 報導:白宮與共和黨已經在原則上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
先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兩黨的協議是將在兩年內限制政府支出,來換取調高債務上限兩年的時間,而雖然聯邦政府的總支出將受限,但軍隊和退伍軍人相關的支出會增加。
這個消息可以搭配我們之前提到艾森豪總統的下台演說:「小心軍工複合體!」現在來看軍工複合體可能佔盡了上風,不只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連國內的支出也不會動到他們的蛋糕!
也是有人早知道,所以國債殖利率週五就已經大幅回落!
有趣的是,財政部長葉倫再次警告:財政部將在 6 月 5 日耗盡所有非常規方式,觸及債務上限。
有沒有發現哪裡不一樣?原本葉倫一直都是說 6 月 1 號就會達到債務上限,但這次的警告卻延後四天到 6 月 5 號,難怪共和黨一開始就不相信葉倫的預估時間XD,一切都是政治籌碼戰~
而我們之前在 TG 社群有開卷調查,看投資朋友覺得債務上限到底會不會通過,大部分都認為會通過,結果也是正確的,投資朋友真是厲害!果然這次還是一樣啊~
免責聲明:以上為財經捕手對產業和股市的看法,純屬研究心得分享,並非對讀者有任何推薦買賣意圖,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3會員
146內容數
總經看趨勢!產業研究抓未來機會!技術分析找點位! 我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除非靠幸運,但最終也會靠實力虧掉。 推廣由總經自上而下的投資方法,專注了解「底層邏輯」並以此抓準趨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財經捕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15~5/21 每週重要財經大事!
剛剛看到華爾街見聞一篇報導,分析巴菲特為何想要購買日本五大商社,有三大原因: 1. 預期本益比只有 6.8 倍,遠低於 MSCI 日本指數 12.5 倍的平均水平。 2. 平均殖利率為 5.2%,高於日本股市整體預期殖利率的 2.7%。 3. 擁有龐大的自由現金流,這也是巴菲特最在乎的指標之一。
我認為昨天最重要的新聞倒不是巴菲特賣台積電的原因,而是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 Austan Goolsbee 表示: 「在金融系統遭遇壓力的時刻,金融行業充滿不確定性,我認為我們需要保持謹慎,應該收集更多數據,並小心不要過度激進地升息,直到我們看到不利因素對降低通脹有多大作用。」
今天看到華爾街日報的頭版頭條很有趣:私募股權基金狼吞虎嚥後開始消化不良! 這其實有雙關的意思,原本是形容食物暴飲暴食的樣子,但這裡主要是形容私募股權基金瘋狂併購食品公司後遭遇的困境。
最近看完新書《富比士談通膨》,我認為這是想要了解「通膨底層邏輯」的投資人,都可以閱讀的一本好書!而且只有短短 200 多頁、字數也不算太多,可以簡單但全方位的了解通膨究竟是什麼、投資上該如何應對等等相關議題。​
剛剛看到大紀元的一篇報導:美國小企業以創紀錄的速度申請破產,超過疫情導致的崩潰!​ 大紀元引用瑞銀的數據:2023 年的私人破產申請已經大大超過疫情初期記錄的最高點,今年 2 月下旬破產申請的 4 週移動平均值比 2020 年 6 月高出 73%!
5/15~5/21 每週重要財經大事!
剛剛看到華爾街見聞一篇報導,分析巴菲特為何想要購買日本五大商社,有三大原因: 1. 預期本益比只有 6.8 倍,遠低於 MSCI 日本指數 12.5 倍的平均水平。 2. 平均殖利率為 5.2%,高於日本股市整體預期殖利率的 2.7%。 3. 擁有龐大的自由現金流,這也是巴菲特最在乎的指標之一。
我認為昨天最重要的新聞倒不是巴菲特賣台積電的原因,而是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 Austan Goolsbee 表示: 「在金融系統遭遇壓力的時刻,金融行業充滿不確定性,我認為我們需要保持謹慎,應該收集更多數據,並小心不要過度激進地升息,直到我們看到不利因素對降低通脹有多大作用。」
今天看到華爾街日報的頭版頭條很有趣:私募股權基金狼吞虎嚥後開始消化不良! 這其實有雙關的意思,原本是形容食物暴飲暴食的樣子,但這裡主要是形容私募股權基金瘋狂併購食品公司後遭遇的困境。
最近看完新書《富比士談通膨》,我認為這是想要了解「通膨底層邏輯」的投資人,都可以閱讀的一本好書!而且只有短短 200 多頁、字數也不算太多,可以簡單但全方位的了解通膨究竟是什麼、投資上該如何應對等等相關議題。​
剛剛看到大紀元的一篇報導:美國小企業以創紀錄的速度申請破產,超過疫情導致的崩潰!​ 大紀元引用瑞銀的數據:2023 年的私人破產申請已經大大超過疫情初期記錄的最高點,今年 2 月下旬破產申請的 4 週移動平均值比 2020 年 6 月高出 7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0506盤前重點新聞】 *蘋果勁揚近6% 美股迎勝利周 道瓊那指周漲幅超1% *美 4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摔入萎縮區間 通膨壓力升溫 *超微、美超微財測洩口風 法人喊買這家台鏈伺服器廠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被訂光 輝達、超微一路包到明年
Thumbnail
【0311盤前重點新聞】 *美股翻黑!輝達、台積 ADR 失色 半導體股帶頭走跌 *美2月非農就業超預期新增27.5萬人 失業率2年新高 *半導體大廠電價將漲逾二成 台積電、美光等「特大戶」漲幅高於預期 *微軟發力!有望掀起換機潮 AI PC 鏈出貨衝一波
半導體設備領導廠商的荷蘭供應商 ASML由於美國實施出口限制,相關半導體微影設備的 2023 年出貨執照最近被荷蘭政府部分撤銷,將影響到中國部分客戶,這讓投資人擔憂,美中科技戰重新升溫,在美國掛牌的ADR下跌5.28%,....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0506盤前重點新聞】 *蘋果勁揚近6% 美股迎勝利周 道瓊那指周漲幅超1% *美 4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摔入萎縮區間 通膨壓力升溫 *超微、美超微財測洩口風 法人喊買這家台鏈伺服器廠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被訂光 輝達、超微一路包到明年
Thumbnail
【0311盤前重點新聞】 *美股翻黑!輝達、台積 ADR 失色 半導體股帶頭走跌 *美2月非農就業超預期新增27.5萬人 失業率2年新高 *半導體大廠電價將漲逾二成 台積電、美光等「特大戶」漲幅高於預期 *微軟發力!有望掀起換機潮 AI PC 鏈出貨衝一波
半導體設備領導廠商的荷蘭供應商 ASML由於美國實施出口限制,相關半導體微影設備的 2023 年出貨執照最近被荷蘭政府部分撤銷,將影響到中國部分客戶,這讓投資人擔憂,美中科技戰重新升溫,在美國掛牌的ADR下跌5.28%,....